何炅新专辑《可以爱》
前几天从女同事的电脑里听到何炅的新歌《栀子花开》,接连听了几遍“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却不由得有种腻味感。怎么就那么像十几年前,我读中学时候流行的林志颖、孙耀威的歌呢?照道理,这样的歌似乎也可让我怀旧一番。可是我没有,腻味的感觉不期而生,我几近无礼地要求女同事换首歌。她说,好吧,这歌听了两遍也就会唱了。
现在更大的事情出来了。7月19日也就是前天,香港好音乐及北京21东方唱片公司为旗下艺人何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记者会,隆重推出他正式进军歌坛的首张个人大碟《可以爱何炅》。我这才知道,原来那首被我无礼要求卡掉的《栀子花开》,只是这张大碟中的其中一种风格而已(注意,不是其中一支单曲),“但其实《可以爱何炅》这张专辑的音乐类型十分丰富,在这张专辑中,何炅尝试了抒情、摇滚、轻R&B和电子曲风的歌曲,其中他用长沙话唱的日式轻摇滚《世界》甚至颇具戏曲味道”。
我不想去评价何炅音乐类型的丰富程度,也不想去评价他用长沙话唱的日式轻摇滚《世界》颇具戏曲味道,单说早就以单曲形式推出的《栀子花开》,这样弥漫着青春哀愁式样的东西究竟有没有意思?我在想,十多年过去了,世界早已变了样,怎么我们乐坛的青春歌曲还是老样?是因为不管哪一代人的青春都会是相同的面貌,还是因为这样的歌曲只是为我们臆想了一个属于过去时的青春梦?这些年来,先有了“残酷青春电影”,又有了“青春疼痛文学”。青春不再是风花雪月、朦胧感伤、亦有着鲜血淋漓、偏激反叛。
世界都变了样,青春还能坚守旧模样?早熟和现实,恐怕是泡在互联网里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的特点。网络上浏览到的充分信息令他们得以提前体验赤裸裸的世界的同时未老先衰;现实也并不只是注重金钱,还有充分认识了世界之后的谨慎保守。他们过早地发现,自己不能改变世界,只能去顺应。而互联网和如今倡导的时尚娱乐,恰恰成了他们交感巫术式的白日梦。“青春残酷”和“青春疼痛”,给了他们摆脱现实拙劣的出口,为他们的生存景观贴上了独特的标签。
据新闻说,此次何炅《可以爱何炅》专辑的造型,酷冷的表情甚至有了一种“颠覆”的效果。何炅能不能完成“颠覆”重任我不知道,单就那首《栀子花开》,我为什么感到腻味?怕是除了厌烦这歌的了无新意外,还有对这种悬浮半空的青春旧日梦的警惕。这算不算是一种世故?尽管何炅在歌唱青春,但恐怕他歌唱的是他自己的青春而已,这是不是跟刀郎要去唱那些怀旧歌曲“异曲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