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报讯 这些日子,可谓“刀郎刀郎满天飞”,先是刀郎罗林迅速窜红,又出了个西域刀郎潘晓峰,借着东风,专辑也卖得一路顺畅。虽然两人彼此心照不宣地回避着相互比较的话题,但当昨天来宁签售写真的西域刀郎潘晓峰再次面对这一问题时,毅然举起了手中的吉他:“我们的区别?还是唱给你们听吧。”
读者vs西域刀郎:我们分得清三个刀郎
硕大的“刀郎”二字,小小的“西域”躲在角落里,一不留神就把“西域刀郎”海报看成了“刀郎”,潘晓峰实在是有些借刀郎罗林人气上位的感觉。所以昨天,当挂在南京书城大厅里的签售海报吸引了许多人围观时,记者一开始就怀疑读者们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分不清楚几个刀郎的真真假假,所以才很“盲目”地就来买碟和写真了,但采访了一圈下来,记者惊讶地发现,原来其中真有不少西域刀郎的忠实拥护者,其中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除了CD外,还准备了一件T-Shirt让西域刀郎签名,他说:“我听过他的歌,现在不是有三个刀郎嘛,我分得清啊,他是西域刀郎,他的歌很不错,另一个刀郎的音乐也不错。”看着这么多热情的歌迷和读者,难怪潘晓峰高兴地告诉大家,七月上市以来,他的专辑《寻找玛依拉》的销量已经突破40万张了。
西域刀郎vs刀郎:我比他更细腻
说起西域刀郎,人们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另一个人:刀郎,甚至有人说他是“假冒刀郎”。且不管两人名字的相似度有多高,光是都以翻唱老歌和自己创作见长就足够让人难以辨别了。不过在行事方式上,两人却是截然不同,一个坚拒媒体采访,一个则是从好多城市一路走来,处处宣传自己的新专辑和写真书。这个“喜欢抛头露面”的西域刀郎潘晓峰原来竟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虽然一直被指模仿刀郎罗林,但他回答起和刀郎的比较问题倒也干脆:“我不介意和他作比较,我有我自己的风格,我比他更细腻些。”潘晓峰强调,“刀郎是一个地名,一种歌舞,也是一个文化,我喜欢它那种原生态的感觉。真正的刀郎音乐有一点阿拉伯的感觉,注重节奏,但如果纯粹搬到CD中人们不一定习惯。我也只是用了其中一些元素。”潘晓峰觉得,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他就觉得王洛宾也好,刀郎也好,他们的音乐都和刀郎歌舞没什么关系。可能是经历多了这种问题,当记者们一轮又一轮地逼问他关于两人的区别时,他拿起手边事先准备好的吉他,“区别?还是唱给你们听吧。”一曲唱罢,果然十分动听,但记者们听完还是纷纷疑惑:似乎还是和一般的流行音乐没什么区别啊。
西域刀郎vs王洛宾:过两天去见王洛宾之子
和刀郎罗林的低调相比,潘晓峰发完了新专辑还要进军影视,“这是公司的意思,我也觉得对我个人来说很好。”据说,正是潘晓峰和他《寻找玛依拉》的爱情故事给了导演钟再思很深的触动,让他联想到以《在那遥远的地方》而扬名海内外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故事,于是力邀西域刀郎来出演王洛宾这个角色。潘晓峰说,他过两天就会去见王洛宾之子,而对于角色,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记者 李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