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刚才讲到创作不需要专业训练,能讲一下你自己是怎样开始创作的吗?
施文斌(以下简称“施”):读高一时我就开始参加各种音乐比赛,拿了两个奖。这两个奖,让我有恒心在音乐这条路上走下去。其实那时候只是一个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的人,成为创作人,完全是一个偶然。一刹那间,我就变成创作人了。第一首歌其实是偶然哼出来的,觉得不错,花了几天做完词曲创作,再找编曲人一起来做。做完之后给很多音乐人听,他们都很看好,感觉没有学院派的条条框框,第一次写歌就敢写那样的旋律。第一首歌的高潮部分其实很怪,完全不考虑别人会不会接受。他们觉得我的音乐没有约束,说这样才叫创作。人家都说我是有天分的创作人,我就继续创作!
记:以前有没有想过自己要朝创作人方向发展?
施:没有。以前喜欢音乐,一半是在发明星梦,一半是觉得好玩。当时参加比赛,就是觉得比赛过程中,可能会有星探看中我,发掘我。后来果然就有些人给我电话,说他是星探,但我都不信。开始创作之后,反而不发明星梦了,知道真正要让人认识的话,还是要靠音乐。参加比赛,太强求,是很累的方法。高中毕业以后,我就开始做自己的专辑了。创作是会让人上瘾的,我每天都想着写歌。以前是喜欢各类音乐,现在是想写各类音乐。
记:高中毕业就开始玩音乐,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学业?
施:我爸很想让我到国外去读书,但我在国外的朋友都说在外面读书很苦,加上自己开始创作、有了发展自己音乐的想法,就没有斗志去国外念书了。
记:当时没有想过去音乐院校进修?
施:有啊,在星海音乐学院读过几个月,社会音乐系就是流行乐。当时是想读完之后考星海音乐学院,但是没考上。想想算了,从另外一个角度做音乐吧!就开始做自己的专辑,做了7首歌之后,就签约几何唱片。说实话,我不知道如果我学了专业的创作之后,我的音乐会怎样。
记:现在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施:成就感谈不上,只是看到那么多歌迷喜欢自己、看到每场签售都能把专辑卖光,比较有满足感。成就感要看年底,我不怕开口,我希望我年底能拿奖。倒不是说拿奖有多风光,只是忙了一年,能拿到奖项,是一种鼓励。这会让歌手觉得自己的努力受到了肯定,就有动力去做下一张唱片。

施文斌现场演唱《恰似你的温柔》,向刚逝世的台湾音乐人梁弘志致敬。本报记者 范舟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