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作客嘉宾聊天室的嘉宾是咱们国家著名的小提琴家吕思清老师。
吕思清: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今天吕老师原定是吕思清老师和薛伟老师两位一起来和网友畅谈音乐,但是今天北京大雾,薛伟老师的飞机被困在天空当中,所以很抱歉他今天可能赶不来了,但是我们相信吕思清老师一定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音乐背后的故事,我们也希望跟吕思清畅谈一下音乐的事情。
吕思清:好。
主持人:这次吕思清老师将在北京有一次演出,是12月11号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是您跟薛伟两个人的音乐会?
吕思清:对。是。其实我也是前几天刚刚从美国回来。我最近也是非常忙,一直包括在国内和台湾,香港还是在美国,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演出。这次回来主要是12月份有一系列在国内的一些演出,因为我把过年这段时间安排在国内。其中有一场演出就是我们主持人刚才提到的12月11号在中山音乐堂跟薛伟有一个小提琴的音乐会。其实薛伟也常年旅居在国外,也是我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友,虽然他年长我好几岁,所以是我年长的校友,但是我们在音乐学院的时候并不熟悉,你也知道你在学校待过,不知道你们的情况跟我们是不是一样,我们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跟同年级的同学玩儿,所以很少大我们很多的同学带着我们小同学玩儿。所以比较不熟。当然在以后我们各自又出国了,所以也没有机会接触,近几年在国内也碰到过几次,什么我们三年前在湖南也公开演出过,这是我们第二次的合作,我也非常高兴。
主持人:那在咱们这次演出有很多媒体,或者是舆论上面都形容为一部电影,是紫禁城上的决战?作为这种说法您有什么感想呢?
吕思清:对。其实当初邀请我来演出,然后也邀请薛伟跟我同台演出,我觉得是非常好。那这次回来,当然从这几天记者的采访,以及我看到一些报道,那当然也了解到了这次宣传这次音乐会的一些特点和一些描述。其实我倒是觉得对我个人来讲,我对待这场演出,或者是其他的演出,其实都是非常一致的,我个人有个非常坚定的信念,就是我对待每一场演出,不论大小,不论是面对2万公众,还是面对几个观众,我都是以同样的心态来对待。都是要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以最大的激情来把我最好的水平,最好的艺术水准,把最精采的曲目的演绎呈现过听众,我觉得这是我唯一的一种追求。
主持人:那么应该说这个紫禁之巅比喻出来的,有刀有剑的这种说法,您感觉您音乐上面的给人的感觉是像剑一样的柔美,还是像刀一样的钢利?
吕思清:其实我个人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其实我上学的时候,大家其实都在看,我觉得在80年代大家都喜欢看,像金庸的小说,古龙的小说。我个人很喜欢金庸的小说,当然现在也有一种联想的感觉,但是我觉得艺术,比如我手中的琴跟剑还是有差别的,当然他都需要一个好的剑,或者一个好的琴,但无论是剑或是琴都需要一个技艺高超的人来发挥它的作用,我经常这几年在国内举办这个音乐会,已经举办了五年了,带来了将近20把这种世界的名琴,其实很多人问我,你的琴是不是在你演奏当中这么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通过它可以展现出来更完整的,更丰富的音乐。其实如果给一个优秀的小提琴家一个很便宜的琴,其实他照样可以把那个琴最优美的声音演奏出来,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人。
主持人:那么所谓的名剑配英雄,那么谈到这个话题,不免就要谈到吕老师有一把自己心爱的琴,也是20多把琴当中非常名贵的一把琴,那么这把琴的来历是怎么样的?
吕思清:对。这把琴是非常名贵的琴,它的制作者是提琴制作史上大家公认的两位制作大师当中的一位制作的。我这把瓜奈利制作的,他是44年去世的,42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所以1742年是大家公认的瓜奈利制琴最辉煌的年份,我这把琴就是这个年份制作的。第二个这把琴曾经有过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使用过,最著名的一个音乐家就是米尼亚夫斯基使用过的琴。
主持人:那么一把好琴,有些人说这个是蕴含了人的制作的生命在里边?
吕思清:对。是我这么说的。大家关于这个琴,音乐界一直是各种各样的说法和争论,还有探索。为什么两、三百年前在科技那么不发达,物质那么不丰富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琴到现在没有人超过。都在探索这个问题,当然有很多见解,他们有很多的研究,包括透视,包括扫描,包括按照及其准确的尺寸来复制,保证研究它的木头风干,有的人说是因为木头的原因,有的人说的是制作方式的原因,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被大家研究过了,但是都没有一个最为令人信服的结论,所以我个人愿意相信其实是因为这个制作大师他倾注了他创作的灵魂。用中国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话,其实就是这里边有它的气在里面,而这个气是融会贯通的
主持人:那么除了这次吕思清老师会带来一把名琴之外,薛伟老师也会把自己很有名的一把琴带过来跟您一起同台演绎?
吕思清:那把琴我还没有亲自看过。当然我从这几天的宣传材料当中也大概知道他这把琴的状况。其实我想我应该对那把琴基本上应该已经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为什么呢?因为我刚才说过瓜奈利和斯特拉底瓦里是最伟大的大师,我这几年举办名琴音乐会几乎都是用的这两位大师制作的琴,所以我对整个琴的一种状态和声音都比较了解,因为斯特拉底瓦里的小提琴是非常出名的,而且他作品非常多,因为他活的岁数比较大,所以他作品很多。而且他当时是为贵族和皇室来制作琴的,所以他的琴更有一种贵族的典雅的这种特征,而且他的琴有一定的规范,他的制作工艺,他的尺寸,包括他的声音的色彩,都是有一定的可依据的东西。 而且斯托拉利活的时间很长,所以他也有一些风格的变化。
吕思清:而且特别是如果同一段时间的琴,就更容易去相比较和结合。
主持人:中国有一句古语,就是英雄识英雄,相信对于琴来说也应该是共通的,相信这次我们的网友和歌友去听的时候,也可以体会到两个世界名琴所产生的故事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乐感?
吕思清:其实这场音乐会对我个人来说的一个特点,或者说一个亮点就是在于,今年因为我个人的演出日程都非常的忙碌,所以今年我并没有在北京举办名琴音乐会,不像往年明年都举办,然后12月这个音乐会正好也有两把名琴,也多少举办了我今年没有举办名琴音乐会的遗憾。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除了两位会用两把自己最心爱的小提琴之外的话,还会有一位国内的制琴的技艺很高深的人,他会给咱们制造小提琴是吗?
吕思清:这个细节我还没有听主办单位最后说,所以我现在还不是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