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02年的北京个人演唱会引发怀旧和“朝拜”高潮为坐标,罗大佑的气息离我们由远而近,随后又悄悄走远。之后两年,除了怒撕美国护照的极端行为,他似乎也在积蓄创作力量,毕竟距离上一张专辑《恋曲2000》已经整整十年——是用作品说话的时候了。2004年11月,罗大佑以独立出品人身份发行了十年来的首张原创大碟《美丽岛》,曾有媒体报道他此举是为避免因“政治因素”连累他人。整张唱片果然贴满了罗大佑式的标签:关注民生及政治,充满了立场鲜明的批判与关怀、愤怒与怜悯,同时,音乐元素更加丰富也展示着这位“流行教父”的与时俱进。昨天下午,《美丽岛》上市两个月后,罗大佑终于在北京公开亮相,阐释有关这张唱片只有他本人才说得清的种种用意和寄托。不过,罗大佑不愿把这次亮相说成是“发片会”或“推介新歌”,“我这个年龄还在做那种事未免太奇怪”,印度洋海啸灾难的主题被他放在了第一位,他当场把《美丽岛》收到的第一笔版税1万美金捐献给中国红十字会。
■《美丽岛》——每首歌都有一个故事
《美丽岛》发行后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议,有人为罗大佑能够坚持自己的音乐理想和批判精神而由衷鼓掌致敬;也有人为诸如《阿辉仔饲着一只狗》等赤裸露骨的政治讽刺感到失望;有人觉得不错,“但不至于一做就是十年”……罗大佑说:“评论要听,但不能当真,对我来讲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完才最重要。这张《美丽岛》,虽然它可能不是最好,但我要说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十年磨一剑,对一个音乐人来说的确太过慎重了,但罗大佑最清楚十年中的每一分钟都不可或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事情”——轰动台湾的白晓燕命案、9·21大地震、非典、伊拉克战争、海啸……罗大佑把这些带给自己震撼和影响的事件都写在了歌里,变成了《倾城之雨》、《初恋少年家》、《伴侣》、《舞女》……“每首歌都有一个故事,它们都是这十年中不可设计的东西,而1998年父亲去世让我经历很大的心灵挣扎,也是促成这张唱片诞生的直接原因——创作没有挣扎就很难成长。”
至于那音乐中无所不在、生命力依旧旺盛的批判态度,在一个已经“知天命”的音乐人身上,在一派温情和滥情的歌坛显得尤为醒目甚至令人不解。罗大佑对此倒颇为释然,在他眼里“批判”已经是融于血液、自然而然的事情,“批判对我来说并非针对别人或者什么事情,而是对自己的反省,是我看这个世界的态度,是要讲出真话、接近真理……”
■墓志铭——“这是一个以音乐来表达情感的人”
罗大佑在《伴侣》中唱道:“每一个生命将被珍惜,如今的岁月将被记取”,这首歌因非典而作,却是罗大佑整张唱片创作的理念所在,“曾经是一个医生,体会到尊重生命,作为一个音乐人,也应当尊重音乐,我要回到音乐面对生命本身的问题。”
罗大佑是如何让音乐面对生命的呢?在他看来,流行音乐是传承的东西,可以影响下一代,但是,十年后的今天,他在《美丽岛》中并没有刻意去迎合年轻一代的口味,“那些跟我一路走来的歌迷是最重要的,如果我被一些人认为是流行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那我最不能让这些人失望,文化上的‘晚节不保’是最被唾弃的,我必须为这个时代负责。”
人们习惯于把罗大佑封为一代“流行教父”,而他作为一个依旧坚持兢兢业业写歌的人,睿智而幽默地化解了此顶略显沉重、不愿担当的“大帽子”——“我倒是替自己想好了墓志铭,只要‘这是一个以音乐来表达情感的人’就好了。”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罗大佑”,共找到
914,39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