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搜狐首页 >> 音乐频道首页 >> 乐评汇萃 >> 乐评库

宋柯回击“三里屯”质疑: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MUSIC.SOHU.COM  2005年02月07日16:21    来源:搜狐音乐独家稿件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宋柯回击“三里屯”质疑: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主持人说: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相信大家对今天的聊天并不陌生,因为不久前我们刚刚进行了一次针尖对“麦田”的访谈活动,起因是科尔沁夫(《音乐周刊》主笔)发表了一篇《“三里屯”酒吧歌手合辑动机很可疑》的乐评,那次访谈中我们请来了科尔沁夫,还有李志明(《新京报》记者)、杨文杰(《北京青年报》记者)、崔恕(《音乐周刊》)几位对太合麦田的“三里屯酒吧歌手合辑”进行了一些分析,发表了一些大家看法和意见此后,我们也注意到太合麦田副总兼企划总监詹华已针对科尔沁夫的文章发表声明,做出回应。

  今天,我们把太合麦田公司的老总宋柯,“当事人”科尔沁夫,以及著名乐评人《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北京晚报》的资深记者戴方老师一齐请到我们的嘉宾聊天室,就“三里屯酒吧歌手合辑”的话题,继续探讨,任大家自由评说。下面,我们访谈正式开始,那先请宋柯来为我们“致开场辞”。

>>>>>>>[观看访谈视频]

  宋柯说:大家新年好,鸡年大吉。我上次也看了“反动派”质疑我的,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今天来重新再探讨一下,另外话题可以拓展一下。

  科尔沁夫说: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科尔沁夫,上次我来搜狐聊天的时候,对太合麦田公司的目的、动机提出了一些质疑,主要意思是这个东西太商业,像宋柯说的今天来可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事,另外就大家关心的唱片业的事情这时候也可以聊一聊。

  王小峰说:大家好!我是前两天听说有这么一个事,具体是什么内容还不太清楚,刚才主持人介绍了一下,觉得这个东西有争议是很正常的事。今天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戴方说:我第一次来搜狐,我也是第一次在网络聊天室这种环境跟大家交流。

众说纷纭“三里屯”

 
宋柯、科尔、戴方、王小峰众说纷纭“三里屯”
宋柯、科尔、戴方、王小峰众说纷纭“三里屯”
宋柯:质疑我的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音乐周刊》科尔沁夫:我觉得“三里屯音乐”商业得有点儿过

  主持人说:我们先从戴方开始,聊聊您对“三里屯酒吧歌手翻唱专辑”的一些看法。

  戴方说:我倒没有听到很商业的,我有些不满意的是,专辑没有到达那种酒吧音乐的状态,酒吧音乐需要很强的环境感,有表演性、夸张性,要会很沟通,但是在唱片里没有,他们是优秀的酒吧歌手,但是在唱片里是准录音歌手,准签约感受的状态,这一点我觉得有所衰减,酒吧歌手强项的地方没有体现出来。此外,我觉得商业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一个东西如果很好,是不会让你感觉到是否商业的。比如说周杰伦歌很好,不会有人说他是商业的。回到这张“三里屯”,我认为,音乐的部分弱一些,商业性的东西更多一些,我觉得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听听宋柯是怎么看的?

  宋柯说:酒吧歌手我们第一张专辑里做了版本,就是现场录的,就是当天晚上正常的营业时间录的九首歌。第二张也用了两首现场歌。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作为一张唱片来讲,不能简简单单地现场录音。

  宋柯说:当然像戴方和科尔沁夫等质疑,觉得作为录音歌手的时候,没有现场的渲染力更强,我觉得这是经验问题,第二张就显得很好了,因为录第一张专辑的时候,因为除了李晓东以外,大部分歌手没有进过录音棚;另外从唱片的企划来讲,完全现场化的东西没有作为我们企划的唯一要点,因为还要为其他的企划要点服务,比如老歌新的演绎方式。这个问题我觉得慢慢会解决。

  戴方说:我也听过现场版,我不是说你要还原现场版,就是在唱的时候怎么还原酒吧状态。就是唱的太干净了。

  科尔沁夫说:编的太谨慎、拘谨。

  宋柯说:这个问题我想过,第二张好一些。编曲的小孩是很新的人,唱歌的小孩写是很新的,他们没有一些专业锻炼,有一些紧张,有一些做不到的地方,我觉得很正常,第二张从编曲上我觉得还是很满意的。他们发挥了,有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说:刚才宋柯提到了第二张,也就是《三里屯音乐之男孩女孩的情人节》合辑,你觉得这张跟第一张《男孩女孩三里屯音乐之酒吧歌手合辑》有什么不同?

  宋柯说:第一张主要以是老歌为主的,第一张针对的人群年龄稍微大一些,基本上是我们在座的几位的年龄,30岁以上,科尔沁夫不算,这张《三里屯音乐之男孩女孩的情人节》照顾的面更年轻一些,选歌方面更近一些,包括演唱上面、歌曲上面都照顾到年轻人的需求。

  宋柯说:在这张唱片的主旨上对于消费群体的针对性上更强一些,商业的意思是你想给谁听,就是按他们的需求做,这一点不用什么狡辩。封面设计针对性挺强,挺专业。

  主持人说:刚才进演播室之前,我们也在播放这张专辑的歌曲,其中一首丢丢的《男朋友》,是一首张蔷当年演唱的老歌,在这张专辑里的编曲,已经加入了HIP-HOP的元素。

  王小峰说:我听过第一张专辑,因为我对港台的音乐不太了解,作为我来讲,我听的比较简单,我只听一个结果,至于中间的过程是什么情况,我听的时候想的不是很多,我如果说以这个角度听这个唱片,因为任何一个唱片都有很多问题,这张唱片也有很多问题,我觉得不要过高估计这些歌手,本身这些歌手处于半职业的状态,而且是新人。

  王小峰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张唱片让人有机会听过去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歌曲,一张唱片做到这一点起到了一个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科尔沁夫说:来的路上跟宋柯聊了很多,关于商业的事,我觉得商业的一个唱片,市场上商业的东西没有错,小朴也不错,卖的唱片也很好。我觉得做的有点“商业”过了,反而效果不是很好,涉及商业强的,其他的多了,反而音乐和制作这一块就弱了,在商业性比较强的推广过程中,反而会引起一些抵触情绪,就像我们这样的质疑。但是这一张针对性更强一点的可能会好一些。我不知道,“三里屯”的第一张卖的如何?

  宋柯说:10万张。北京占了一半。我做了这么多唱片,也是头一回出现,可能是三里屯地域影响的关系。其实我看了科尔沁夫的文章也好,还有上次聊天,我都看了其实科尔沁夫主要是对太合麦品牌,不是在于这一张。不管音乐多少稚嫩,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张功能唱片来讲,其实我自己做这张唱片来讲,就是策略唱片,其实不是一张像新的歌曲,这种策略性歌曲都有一个功能,如果这种策略性专辑能卖到10万张我觉得很不错。

  宋柯说:从对歌手的推广来说,我觉得也很好。我有几个想法,第一“三里屯音乐”可能是一个翻唱的品牌,就是把翻唱作为一个系列,有计划性的、有选题的翻唱,比如下一张可能就是影视金曲(假设)。第二个目的,我觉得很多酒吧歌手很出色,但是他们的机会不多,虽然从酒吧歌手出身的大牌歌手也不少,但是这个平台并没不是很固定,我现在在这张专辑里面给歌手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哪个歌手真正有实力,其实真正应该让市场去看。

  宋柯说:第三个目的,是针对中低端演艺市场,男孩女孩也出团,或者说在城市里面夜总会这种场所,你不能场场都是很有能力的歌手,而且出场费也很贵,我们在演艺市场上就是针对中低端的产品来,这几个目的是我们的初衷,所以我觉得科尔沁夫对我品牌的质疑,其实你把品牌看的太专了,它是多方面的,如果你质疑,应该质疑“三里屯”这个品牌。

  科尔沁夫说:(笑)我没有看到你做其他的,只看到你做这个。

  宋柯说:我有一个狡辩的地方,你说当年麦田多好呀,其实,在做小朴,小叶之前,麦田也是先做的一张合辑,当时现成的有狼哥、欢哥等。

  戴方说:一开始麦田挺专业的。

  宋柯说:所以我觉得太麦做好了是品牌的合作,策略唱片只要选题明确,做起来比较快,我的解释就是说,并不是太麦品牌有任何的变质等,是这么一个,有红星、麦田、刀郎工作室、还有(李)宗盛大哥的,不管是以合作形式的,还是我们大家自有品牌,其实每个品牌做的东西都不一样。我的“野心”就在这,麦田不是一个麦田主题,应该是主流的唱片,在各类音乐里面有表现。只是碰巧了因为“三里屯”企划,我有一个想法,是在华纳时就有的想法,我到麦田以后,其他事还没开始,这个事先开始。

流行音乐"遵义会议"


 
宋柯、科尔、戴方、王小峰众说纷纭“三里屯” 《北京晚报》资深记者戴方:该开个会了



  王小峰说:我觉得大家老谈商业,但是“商业”是一个什么概念?商业不外乎就是创造更多的利润。我觉得中国流行音乐现在缺的就是商业,缺很多成功案例补充或者提高这个行业的实力。我倒是希望以后大家都能做出一些商业的案子,让后来人他们从中吸取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北京地区的思维方式是很讨厌的,都是以精英为主,这其实是很不对的,20年前提出精英的东西,是对的,但是今天是商业性的东西,精英思维代表落后。

  戴方说:我觉得现在根本就没有精英,只有半专业和不专业的人,包括在唱片制作,包括电台主持人等方面,自认为很时尚的音乐编导,他们并不了解流行音乐是什么,他们建立了一个很错误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变成了主流的标准,包括前一段我说,流行音乐界一直没有开会,我们可以策划一个“遵义会议”,纠正一下“左倾”、“右倾”等等。

  戴方说:但是到了现在不是追赶的问题了,而是发展的问题,我觉得像“三里屯音乐”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就是一些根本没有名气的歌手,比如现在的翻唱基本上是大牌歌手翻唱。一群没有名气的歌手翻唱是什么样子,我觉得提供了可能性。一张唱片要引起注意的话,就要建立一个模式,这个很好理解,这个现象被理解为商业,但是我觉得现在你怎么去确定这个商业,比如没有达到商业预期等。

  戴方说:我觉得科尔沁夫可能还是觉得没有达到商业预期的商业。一个地域的品牌概念培育出来的商业,没有经过电视媒体宣传的,它的宣传途径也比较窄,包括在量很大的在一个北京地区的免费投放,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地区的投放,不是完整的。

  宋柯说:我同意戴方的看法。现在缺一些专业的公司,如果是所有的公司先把这个基础大好了,就能建立一个好的体系。

  戴方说:我觉得现在就要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更多的层次。去年也提出分众,现在是窄众的,不是纯大众。现在还有许多,特别是在网络领域,你的收入方式,消费文化的方式,年龄方面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你要为不一样的层面去服务,从这个层面来讲,其他的各公司还没有做到这些。

  宋柯说:华语市场一直令人不满。不像国外针对音乐类型不同,针对消费群不同,在这一点上国内没有。

  科尔沁夫说:我刚刚听宋柯一直哭诉。

  宋柯说:我没有哭诉,(笑)我挣钱了我哭什么?

  科尔沁夫说:我明白你所说的,多元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厂牌做不同的东西。比如“三里屯”厂牌,好像现在在专辑里面仅仅是个名字。

  宋柯说:有这个问题,“三里屯”是一个系列,以后慢慢会有。如下说“三里屯音乐”跟太合麦田,太合麦田公司更大一些。大家以后慢慢就区分开了,或者说老麦田出一张乐团,红星出一个乐队等。我觉得李晓东应该出一张唱片。

  主持人说:李晓东当年就是做翻唱为人们所知的.

  科尔沁夫说:那是86年了。李晓东当年的两张《星座1》、《星座2》肯定是大卖的。

  王小峰说:那个时候磁带卖了那么多。没有当时的环境和氛围,磁带的销量没有那么多。

  主持人说:刚才戴方老师提的概念,流行音乐的“遵义会议”,今天咱们不妨预谋一下。

  宋柯说:戴方的真正本意是贵州的风景不错,风味也比较好吃。(笑)

  戴方说:96年回顾的时候大家聚了一次,我觉得流行音乐真的到了一个进入探讨的时期了,就是时期发展你怎么去回顾它,怎么面对现在新的形势,过去大家觉得只要往前走,跟着港台学,现在不是这个问题,包括你面对的市场,面对的一些新机会,面对的新思路都跟过去不一样了,所以这个时候跟大家在一起开一个会,沟通一下。

  戴方说:而且我觉得“遵义会议”很有意义,那时候是一个转折点,就是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了,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标志,这个会议马上会带来这方面的概念,肯定要比“三里屯音乐”这个概念强。

  宋柯说:那是。过去“遵义会议”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而流行音乐恰恰不能形成统一认识。如果大家都一个认识这个会议就太糟糕了。

  宋柯说:在行业规范上我觉得还是要统一,其实在座的几位媒体大腕,他们跟我一样,对唱片行业往后的方向怎么走,他们都想了很多,我跟小方认为新技术带来了变革,这个变革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讨论了好多次,传统唱片业本来就不怎么样,我觉得“遵义会议”在新技术方面应该开几个论坛。

  戴方说:这个会议的概念,宋柯从唱片界那边也希望参与,金兆钧、张树荣他们也希望从媒体角度参与,他们也擅长做会议,“四大会迷”准备重操这个会议,但是最严重的是缺乏赞助商,因为我们要制作几百套衣服。

  宋柯说:新技术方面也愿意出力。

  戴方说:那就跟搜狐竞争,谁出的更多。


网络歌曲
宋柯、科尔、戴方、王小峰众说纷纭“三里屯”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网络音乐除歌手本身或者词创作者本身,还有制作、发行、网络、技术平台,怎样找到一个合适的赢利模式,我觉得非常关键。

  王小峰说:我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是媒体发生变化的时代,我觉得作为一个产品的提供商,它的竞争策略应该是随着时代改变的,我记得98年的时候我也过一个网络会摧毁唱片业的文章。我当时写这个文章的时候什么现象都没有发生,我只是以推断性的想法写的这个东西,当时我预想到的一些东西,现在有的在逐步变成现实。我觉得这一点实际上是要改变人的思维观念,改变你思维观念的时候,其实也是改变你经营的观念,这个市场是什么市场?

  王小峰说:以前的唱片业体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比如在美国是一个很成功,很完善的,别的行业是不能分你这个行业钱的。现在网络来分这个东西是很不舒服的。美国跟网络打的很热火,其实是想维持原来那个。我觉得以后完全可以绕开唱片公司,我歌手可以通过直接做好以后放到网上,直接就可以赢利了,歌手就直接出名了。这是一种新的时代,会带来新的变革。

  王小峰说:如果按照以前的机制来做的话,我觉得那样做会落后这个时代。如果现在大家还说打击网络盗版,我觉得都是很荒唐的事情,网络在传播这些东西的时候,给你省了多少宣传的费用,如果把这个费用算金曲,应该感谢网络。

  宋柯说:现在网络虽然在传播人气和名气上起到了作用,但是并没有起到盈利的模式。

  王小峰说:这个我觉得是有音乐创造等他们几方探讨赢利的模式,只是现在大家缺少在一块研究。

  宋柯说:我有一点跟你不一样,网络是一种新的内容载体,它其实更多的带来不是在制作过程中,带来的最大革命性的改变应该是销售渠道的改革,我一直觉得这个平台是销售的平台,太麦还会生存,他还是内容提供商,我有一个理论,单曲消费会取代专辑,但是现在你说的这是一个初期,我觉得现在火的网络歌曲从制作到创造上都还很稚嫩,如果你真正让它在免费点击的条件下听,如果你真正收费的话,比如说周杰伦和杨臣刚等,如果是收费我可以保证效果并不好。

  宋柯说:现在的网络歌曲还停留在很简单,很直白,很搞笑,《老鼠爱大米》是网络语言下的特色。但是人真正大部分在流行音乐的消费上,不管是看演出还是买唱片,对音乐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要求。比如说你现在看一个演唱会,周杰伦的票100块钱,杨臣刚的票也是100块钱,对不起,没有人看杨臣刚的。我觉得更多的网络会慢慢变成,仍然是这帮人,他们掌握把控了内容。

  宋柯说:。太麦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会占一个先,就是中国在传统上没有什么值得可留恋的,国外为什么留恋,因为他们挣太多钱了,一张唱片挣好几个亿。我们中国没有这样的。我们转变的速度会更快。

  戴方说:大家对网络音乐的重视,可能因为它是新兴事物,当它变成平常东西的时候,它的优势就没有那么好了,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新的驱动,有一种新鲜感,但是当网络歌曲多了以后,就不是那么好,但是网络歌曲保鲜期就短了,比如像雪村。现在受关注是在现象期,不是正常的。

  宋柯说:我举一个例子,超市里的食品,你进超市有很多拿一个牙签让你免费尝,我相信对很多人都愿意尝。在革命的初期,有这样的一个态势,就是网络的力量,王小峰刚才说的,我肯定看到了,我不知道其他人看到了没有,它的歌手,产生的内容它的形势是不是持续这些人,有持续的能力没有?当然可能一会儿会招网友骂。

  宋柯说:我觉得杨臣刚没有晓东制作能力强,当你产生持续消费需求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演唱力、表演力等都会出现问题。如果网络不是免费的,我也很质疑。消费心理就是这样,你不让我花钱怎么都行。

  科尔沁夫说:我每天上网时间8小时以上,觉得网络歌手现象可以参照的是当年的网络写手,纯文字的出来两天很火,当时很多文学青年没有发表渠道,突然有了网络,我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贴,贴上去以后几百人来看,有很多回复。网络很多写手到现实出书的时候,有很多被淘汰了,我觉得网络歌曲跟这个是一个道理。可能会出更多网络作者,是给真正有才华的人提供一个发表的渠道。

  戴方说:我觉得不是真正给有才华的,我觉得网络歌曲是给大量没有才华的人提供了发表渠道。就是你在许多方面有要求,在这个领域是没有要求的,你可以随便发表,至于接受程度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是给大量没有才华的人,而且这种有一个梦想性,梦想很吸引人,我这个梦想可以通过这个体现。如果要是网上大家都烦了,每天告诉你有一大堆歌,可能又变成一个很挑剔的时候。

  科尔沁夫说:我听说网络歌曲,包括一些新作者,偶尔有好的作品出现。我举一个例子,现在网络歌手香香唱的《猪之歌》,我觉得这个歌写的特别好。当时出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一点之后我才知道是北京的一个大学生写的。其实最早我们听到的版本都是他自己唱的,后来我在新闻发布会上碰到他以后,知道他后来也写过不少歌。还有最近赵英俊翻唱的“大串烧”,唱的也很好。

  宋柯说:主要是因为流行歌曲都写的差不多。

  王小峰说:现在第一这个东西你不知道这个结果是什么,只是通过表面的现象来判断这个酒吧音乐是什么回事。第一网络音乐的淘汰率比现实音乐淘汰率更高。关键是什么呢?就是歌手本身或者词创作者本身,还有制作、发行、网络、技术平台,他们这几个方面怎么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赢利模式,我觉得这个是很关键的。还有现在大家看不出来网络音乐将来是怎么样的,只是觉得它可能会变得像一个很广泛的现象一样,过去就过去了。

  王小峰说:大家从现在看到的现象来看,我觉得有一定网络是一个很自由的空间,每个人在这上面都有话语权,比如科尔沁夫说的网络写手的问题,现在依然有网络写手。我觉得传统的东西不会埋没什么,新的网络方式会发现更多的,这个确实是将来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宋柯说:我觉得也没埋没谁,该出来的还是会出来的。

  主持人说:网络就像炼钢中,淘沙的角色,而唱片公司是在高炉里炼钢。

  戴方说:你看大量的网络歌曲都是这样的人,神人、怪人,像雪村这样的,不会有非常严肃严谨的人,或者非常有大气魄或者大容量的人,但是会给一些小智慧提供更好的表现场所,这个跟写短信一样。它的群体还是有自己群体的特色。

  宋柯说:现在网络一代的群体还是值得研究。肯定是跟咱们传统想的不一样,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我是一个商人,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它现在的环境是基于免费情况下,我至少还没有看到这应该怎么办,我对网络歌手还没有进一步的想法。

  主持人说:网络至少能提供一种网友们喜欢的东西,可能价值标准对你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什么样的歌朗朗上口等等。

网友问题

 
  网友:为什么现在乐评人喜欢的东西都是老百姓不怎么喜欢的东西?

  戴方说:现在谁是老百姓?受众不一样,这就说明一个现在的多样性和乐评人的个人独立性之间,现在有很多差距。比如乐评人如果照顾多样性的话,这是大多数人喜欢的,这也不是乐评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乐评人从常理来说,比别人听的更多,更用心,大家要求会更高一些,这种要求会产生一些落后,长期以来现在乐评人产生了跟标准脱离了,这个话题又得从刀郎那边说起了。

  戴方说:这个话题去年刀郎导致主持和乐评界对他的批评是最多的,这个是去年最多的现象,跟我们现实的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从“刀郎现象”可以看到,反思一下通常的乐评和电台主持,是不是有一些偏差?或者有一些问题?

  王小峰说:乐评人写的乐评如果跟老百姓想的一样,还要乐评人干吗?有时候想的就要比别人想的多。写乐评的人往往是一个不被讨好的角色,但是社会上应该存在这样一个角色。每个人听一首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这个跟影评人等不一样,他是可以看的东西,音乐是需要感觉的,乐评人你只要把感受说圆了,想的比别人多一些,写的更深刻一些就可以了。让普通老百姓接受这个不是很重要。

  科尔沁夫说:我因为工作原因,做的主要是华语,我听的大部分音乐跟普通网友没有区别,你们听什么我也听什么。我觉得如果这个音乐特别好,应该向大家推荐,能起到引导作用。像刀郎在媒体上没有任何炒作,没有任何人关注的时候,我们觉得刀郎是特别好的,对于真正好的东西,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来说,我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主持人说:不知不觉我们时间其实已经超过了我们原计划的访谈时间。我觉得无论怎么样,“三里屯音乐”也好,现在流行音乐存在的问题也好,大家关注总是一件好的事情,可能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时间和市场检验的,非常感谢大家在大年二十九,(宋柯补充:科尔沁夫特意,推迟的回家的行程)来到搜狐嘉宾聊天室。访谈结束之前,大家就“三里屯”或者就流行音乐,或者过年给我们网友说一句话。

  宋柯说:我觉得戴方说的应该开会,这个行业大家坐下来,真的就这个行业的事再聊一聊,每个人都有一些新的想法,祝大家新年快乐。

  科尔沁夫说:别的也不多说了,鸡年好,积极向上!

  王小峰说:先给网友拜一个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的唱片界再多一些智慧。

  戴方说:大家不要困扰于什么是好音乐,什么是坏音乐,我觉得音乐人沈庆的人说过的一句话特别好,他说没有好音乐,和不好的音乐,只有你觉得好的音乐,和你觉得不好的音乐。我觉得大家应该抱着这样的想法。

  主持人说:谢谢。谢谢在座的各位嘉宾,也谢谢所有关注的搜狐的网友,今天的访谈我们到此结束,我们鸡年见。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影视|漫长的婚约DVD
影视|3Q童趣英语
音乐|《家有琴童》
音乐|Rain新专辑送MV
书籍|宝宝的六一礼物
书籍|韦尔奇《赢》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