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年终、新春佳节,商厦忙着张灯结彩,返乡的人们归心似箭,老板们盘算着来年如何把刀磨的更快,民工们则忙着追工钱、办年货……唱片公司的企宣盯着一件事而无暇他顾,大概也只有他们为榜单成绩的好坏名次的高低心力憔悴、坐立不安。 其他人呢?歌迷呢?谁知道,身边的老哥几个说“这排行榜和我们没啥关系,刀郎没上过榜不也照样火嘛。”这话挺冲!可也没说错,这音乐排行榜怎么一不留神就和中国足球站一块了,成为从业者自娱自乐的游戏。
⊙多如牛毛的排行榜
我们先看看乐坛那些不胜枚举的颁奖、排行榜,从港台开始的叱咤乐坛流行榜、十大中文金曲榜再到内地近年的中国歌曲排行榜、华语歌曲榜中榜、雪碧榜、Music
Radio
Top排行榜……,这仅是榜山一角,全国各家主流电台、电视台、网络、甚至手机行业设置的歌曲排行榜也得有百十来家吧,犹如过江之鲫令人头晕;排行榜如此众多,各自举着权威的大旗招摇过市。大家都是权威就等于没有权威。举个例子:近日某音乐榜颁奖,设奖项八十多个,来现场的艺人一个没漏每人都拿奖满意而归,没有了高低优劣之分大家一起“AA制”,奖项摊派的游戏好像玩了一个世纪还没够。
⊙没有歌迷的排行榜
其次,缺少歌迷参与。有几首上榜歌曲是完全由听众选出来的?一首歌能排第一靠的是什么?歌迷参与投票的结果占榜上成绩多大比例?歌是给歌迷和音乐喜好者听的,没有他们的参与排行榜的存在意义何在?而且即使有歌迷参与评分投票谁能保证他们的票数会被忠实地记录采用呢,缺少行业规范和监督机制这话好像也说了一个世纪。
没有规则可循,也没有透明的行业自律这是中国目前所有音乐排行榜的特色。各主办单位就可以任意所为;明白人都知道歌手的新歌在榜单上的成绩好坏多数由电台DJ偏好而决定的,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追媚港台音乐依旧是诸多电台DJ没治愈的诟病,内地唱片公司的艺人登上排行榜几乎成了DJ看公司影响的大小、艺人名气、和电台关系如何挂上钩。例如某饮品冠名的排行榜,好成绩自然就会给那些与自己公司有着千丝万缕商业利益的艺人和唱片公司。
这个时候,歌迷甚至于歌手压根就是一道具。
⊙谁在影响排行榜?
乐坛新人想在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确不容易,毕竟现在的音乐市场没有十年前那样蓬勃兴旺,如果排行榜对新人没有中肯的扶持与鼓励,就会造成新旧难分,新人不新的笑话。曹芳这个好姑娘就是一个牺牲者,在发了两张唱片后的今天仍被诸多的娱记拿着她的歌高呼:“这个新人不错”。偶尔的一个声音,的确会电到你,但那也仅仅是一瞬,内容、音乐、人文精神谁能影响排行榜?像演唱《青春》的那个西安人毕竟是少数,人文精神在这个速食时代不会成为大众的标榜。但依然有个怀抱吉他,唱了十年民谣的钟立风在闭目轻吟;依然有个唱片公司组成了一个知性音乐矩阵叫做“红白蓝”;依然有一群听众在两天为一曲《在路旁》投了近十万选票;依然有个中国歌曲排行榜在为这样的歌声叫好鼓掌……而非一味炮制、趋炎附势。
去繁复取精华,建立真正具有权威性的排行榜、排行榜的操作流程规范化公开化,做到歌迷真正的参与进来,而不是仅从歌迷的短信费里牟取那百分之几的血汗钱。排行榜也不是仅为了娱乐唱片公司或满足歌手虚荣心而建立的小钱柜。各类新型娱乐方式的出现、网络传播的巨大作用会逐步吞噬本就不招待见的排行榜,真到了完全没人理的地步,那么所有人都是输家。
好的音乐不上榜也能流行,上榜的就一定是能流行的好音乐,这就是每一个关心和热爱流行音乐听众的期望。(文:整仙儿) (责任编辑:刘越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