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广东乐坛发展中极不平常的一年:网络歌手的走红;音像公司从发行单一发展路线向制作、包装歌手扩展;创作本土化的继续深化;新生代音乐人崛起;中国流行音乐学会在广州举行成立仪式;乐队风潮继续猛刮;新人辈出……一系列的现象似乎正在预示着2006年的广东乐坛将会出现近十年来少见的繁荣景象。
一、 网络歌手
随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渐飘渐远,网络歌手和网络歌曲这两名词迅速进入人们视野,回头看看05年最火热的歌曲,人们惊喜地发现绝大部分走红的网络歌手和网络歌曲绝大部分都是“广东制造”:杨臣刚、刘嘉亮、香香、张振宇、唐磊、郑源……《老鼠爱大米》、《你到底爱谁》、《猪之歌》、《丁香花》、《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一万个理由》……虽然他们的走红都是依靠网络这个低成本的宣传平台,关注这些网络歌曲背后“生产地”的人们还是发现他们的诞生地点—唱片的制作和发行单位都是集中在广东。 网络歌曲的走红引起了人们对网络歌手定义的争论,虽然普罗大众对“网络歌曲”和“网络歌手”的称谓表现得一脸的无所谓:不管你是“专业的”还是“网络的”,只要是唱着高兴听着舒服我就喜欢。与普通群众观点不一样的却是行内的音乐人、歌手甚至是靠网络走红的歌手对于“网络歌手”这个称谓都不肖一顾,甚至认为“网络歌手”是一个贬义词,指业余之意。两种不同意见对“网络歌曲”和“网络歌手”有不同的解释。
支持网络歌手的一方认为“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同样的道理,“不管专业歌曲还是网络歌曲,能抓住老百姓的心的就是好歌”;另一方则继续对网络歌曲表现得很反感,中庸一点的则“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各种言论中,刘欢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成立大会上的一番话最为精辟:“虽然大排档做的东西也会很好吃,但不能因此就把大排挡的厨师称为大厨”。各种争论吵得纷纷扰扰,但还是有很多没有雄厚资金支撑但有才华又有远大理想的歌手往网络上上传精良的或是不精良的歌曲,希望也能像“老鼠”啊“猪”啊这些歌曲火起来。看来06年的乐坛要是谁创作一首《我不是网络歌手》准能引起广泛关注。
二、 转制
过去的广东乐坛,辉煌时期总是与“四大唱片公司”挂钩。说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乐坛辉煌史,就必须提到“太平洋”、“中唱广州”、“新时代”、“白天鹅”这四家在当时的音像界最著名的国有音像企业,这四家音像企业对中国唱片业做出的显赫成绩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生产发行了多少张唱片,更大的意义是他们的音乐制作开创了先河,造就了一批影响力深远的流行歌手。如今,商界风起云涌,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力量。在音像业的集散地广东音像城里,大大小小的档口绝大部分都是民营音像企业的门市部。在2005年之前,这些民营音像企业最显著的行业特点就是代理发行和购买海内外唱片制作公司(工作室)的版权,少有涉足唱片制作和歌手包装领域。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和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得到不断提升,一些依靠代理发行和购买唱片制作公司版权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音像企业不再满足只局限于代理和购买版权。法制的健全和形势的转变促使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音像业的民营企业家们纷纷醒悟:知识产权将会在法治的商业社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版权贸易将是市场的最大蛋糕,版权拥有者将会成为最大得益者。一线当红歌手的出场费可以高达十几万几十万、热卖中的专辑可以卖出几十万张、像《两只蝴蝶》、《你到底爱谁》的一首当红歌曲的彩铃下载量就可以高达几百万、MP3免费下载即将成为历史,收费下载将是主流……。包装歌手成功和歌曲走红后所带来的丰厚演出市场回报、音像市场回报以及最近迅速进入大众视野的电信增值业务的回报以及不久的将来“3G时代”的到来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让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音像企业的老总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产权时代就要来临了!于是乎,各大音像民营企业纷纷开始涉足制作唱片和包装歌手领域。这个形势的转变使得过去一些在乐坛摸爬滚打多年有着丰富音乐制作经验和企划宣传经验的词曲作者、企划宣传、音乐制作人成为各大音像公司争夺的热门对象。孔雀唱片是这次转制风潮中表现较为突出者,一口气签下了廖芬芳、郑源、龙军、凤凰传奇、赵默等众多歌手,并且借助其固有的发行网络频频制作出版了大量的原创专辑。与拥有自己的制作团队的孔雀唱片相比,飞乐公司则是签约一些现成的成名的“网络歌手”来直接产生现成的利润;雅恒公司也签下了胡力、谢亮子等实力派歌手。
三、
乐队风潮
(责任编辑: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