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汪峰的认识,我估计大多数非“骨灰级”听众都是从那首《飞得更高》开始的。也就是在这首歌大火特火以后,汪峰被某些媒体戴上了“新一代摇滚教父”的帽子。
但是,大约也正是从这首歌开始,汪峰开始被某些专业摇滚迷排斥。“摇滚教父”成了一个幌子。但是,我不是摇滚迷,无意于分辨汪峰的到底有没有背离摇滚。我只挑歌。
《飞得更高》无疑是迄今为止汪峰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但是不论对汪峰自己,或者是对从“鲍家街43号”开始听他歌的歌迷来说,这首歌肯定不是汪峰最出色的作品。
他早期的《青春》、《美丽世界的孤儿》、《再见二十世纪》等等许多歌曲,都曾是摇滚青年爱不释手的典藏,歌曲里那种对生活的无奈、绝望和反抗,一直都是愤青们的心爱——直到今天仍然如此,似乎愤怒与颓废,才是摇滚的不二标志。
所以,当汪峰开始唱起励志的《英雄》、《飞得更高》,尤其是新专辑《怒放的生命》里,那首正气凛然的《我爱你中国》的时候,许多人还没听过歌曲,一看歌名就倒了:那个鲍家街43号的汪峰,那个写出《花火》,《晚安北京》,《爱象一颗子弹》的汪峰,那个孤独的,愤怒的,倔强的,伤痛的汪峰,怎么跟只能在晚会上昙花一现的主旋律歌曲混到一起了呢?虽然这首歌套着流行的外皮。
虽然,从市场效果看,更加商业化的汪峰的确是更接近大众了。
汪峰,是“从良”了,还是“堕落”了?
对比汪峰早期与最近的作品,除了声音越来越嘶哑,厚重,作品越来越向流行靠拢以外,
还经常可以听见他重复自己的痕迹,许多歌词显得空洞、平庸。早期的作品里相对比较浓厚的人文色彩,现在泡了N遍的茶一般,越来越淡。
人文的东西,不见得都是愤怒的,暴烈的,同样也可以是平和的,深邃的,这个,与音乐风格的改变无关。与思想有关。
当然,或许是年龄不同,生活质量发生改变,所以,创作心境也随之而改变。汪峰的创作似乎也正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从年轻时候的尖锐、狂热,到中年成家立业后的圆滑、世故。让人近中年,生活优裕的汪峰还像年轻时一样去愤怒,去孤独,去抗争,似乎也不大现实。并且,在越来越商业化的音乐环境下,向主流、向大众靠拢,也没什么不对。生存是第一位的。
只是,这种主流的、大众的东西,我们从来都不缺乏。
唱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唱到自己的歌成为K歌房里的必点曲目,绝对是每个歌手
的终极理想。与过去相比,汪峰的知名度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就名气而言,汪峰也算是入了“主流”了。“歌迷”群大概也相应的增加了,只是,现在那些喜欢汪峰的歌迷,到底是喜欢歌手汪峰还是喜欢歌星汪峰,就不得而知了。
“成熟”了的,“主流”了的汪峰,下一步,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音乐之声论坛 老几)
相关链接:
汪峰于江湖排名的位置
LIVE HOUSE继续摇滚
汪峰将与歌迷狂欢一整夜
汪峰绝不伪装做摇滚:我过去的歌很媚俗(图) (责任编辑: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