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独家稿件 谢绝转载!!!
羽泉第六张专辑终于上市了,我用了“终于”这个词,是发觉在等待这张专辑的人已经很少了。我相信这不只是羽泉自己的遭遇,如果我们还能把羽泉算作是华语音乐中为数不多可以作为分子的可听之人,那么那个分母未免实在太大了。
《朋友难当》是个小噱头,在吵吵嚷嚷了多年劳燕分飞之后,两个人的关系也许是他们最后一个可以炒作的卖点。于是有了一场主打歌的pk,有了一次羽凡的败北,有了封面上拥抱在一起的两个人,把水搅浑是为了让更多人去猜想和议论。
我不得不先说说上一张专辑《三十》,一直觉得这是羽泉出道以来最成熟深刻的一张专辑,里面有《辛弃疾》《尘埃》《人间》《这样的夜里我容易喝醉》这样的杰作,我在王中军的马场看完首唱会后,血脉贲张的认为这张专辑一定能让羽泉重整旧山河,在草根与彩铃泛滥的泥塘中杀出一条血路,告诉国人到底什么是好音乐。可是那张专辑折了,卖的很糟糕,哥俩的人气也无法遏制的急速下滑,甚至出场价都回到了四年以前的水平。不想去分析这家新公司在操作整个案子时的得失利弊,也不去分析一家sp的入主控股对他们的直接影响,我们可以想见的结果则是极度的茫然,创作枯竭期最后挤出的一点精华,没有为他们带来迫切急需的自信,茫然必将贯穿下一张专辑的整个创作。今天,当我第三遍听完这张专辑,这种茫然一览无余。
羽泉的音乐是不会难听的,弹钢琴的海泉和弹吉它的羽凡都是非常重视旋律的人,他们知道歌迷因为什么喜欢他们,所以不断复制的旋律就被解释成了“风格”,面对市场所表现出的创作上的保守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乐意去承担失去死忠的风险,但是第六张专辑却给了我另外一个解释,羽泉也许并不是保守的不想去在创作上作任何突破,而是他们自身的创作根本不具备任何突破的能力。我听到了海泉习惯性的轻巧跳跃的气声,也听到了羽凡在你知道一定要飚高音的地方突然直上云霄,这是他们的风格,的确,但这也是十年前的他们,毫无二致。
这张专辑里弥漫着一种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气息,那些古旧的动机并没有被花哨多变的编曲所拯救,有些歌甚至已经退回到《最美》之前的年代,羽泉像是激流中下了锚的一叶扁舟,八年的惊涛骇浪等来的是在他们开始写歌之后才出生的一代人,让他们如何去接受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杰伦,我不得不折服于周杰伦的创造力,每一张专辑总有意想不到、总有耳目一新,让我这个对他的唱功一向嗤之以鼻的人都不得不赞叹他创作潜力的源源不绝,这不是简单的把黑人的节奏和中华的古韵结合在一起,《依然范特西》表现出对想象力的最大释放,而这正是羽泉所缺乏的。
羽泉的问题不只是他们自己的,内地歌手艺术生命周期过短是普遍的现象。从创作方面看,积累太少,在最初的几张专辑中用掉了全部的积淀和灵感,后期没有足够的时间继续积累,所以创作一张不如一张,人气一年不如一年,韩红就是这样的典型;从状态来讲,内地多数的艺人都是历经苦难终于熬出头的,红了之后一有钱,整个生活状态和心态都无法控制倒向另一个极端,声色犬马、歌舞升平、终日奔波在一个个演出的场地之间,哪里还有作为创作源泉的生活、哪里还有思考凝练沉淀的平和心态,羽泉就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本就没有多少老本可吃,后天又没了时间补充,还能一直写出好歌来那真是500年一遇的天才了。
这张专辑是用心的,绝不是一无是处,只是看到站在原地的羽泉,总不免有些担心,中国歌坛混迹着很多打肿脸充胖子的大腕,往日的声名也许还能帮他们多撑些日子,但是演出费比自己高出一倍的超女们,还是让“腕”们恨的牙龈出血。
别在抱怨草根和网络毁掉了原本属于你们的音乐市场,在铺天盖地的新闻通稿帮你们吹牛逼的同时,是否也该问问自己——我的玩意还行吗?(作者:杨樾)
搜狐独家稿件 谢绝转载!!! (责任编辑:老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