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靠卖唱片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由于盗版的猖獗、网络下载的便利等原因,正版唱片销量已每况愈下,很多当红大牌歌手专辑的销量都少得可怜。如今,唱片市场已经萧条到让“白金唱片”成为历史名词的程度。当科技进步、数码下载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流行音乐工业体系下的生产成本、宣传预算又难以自制地越发庞大之时,流行乐坛究竟还有没有救?目前,就像电影《侏罗纪公园3》说的一样,“生命会自行寻找出路”,而不同类型的歌手都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第1招:实力派四处开唱
现场演出与唱片不一样,现场聆听的体验和感动是无法拷贝成文件下载或传输的。即使是同一位歌手,每一次演唱都可能带给歌迷不一样的感受。也许有人说,花几百块看一场演唱会不如花十几、几十块买一张演唱会现场版DVD在家看,但正如在家看碟的感觉永远无法和电影院中相比一样,看演唱会DVD永远无法体验亲临现场的氛围。对于很多歌迷来说,能和自己喜爱的歌手共度一晚,听那些可能记载了自己故事的歌曲,唱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兴奋与感动。曾经有人听BEYOND演唱会哭了,曾经有人在瓢泼大雨和罗大佑一起高歌,看一场好的演唱会就像经历了一场隆重的仪式,是和偶像的一次心灵交流。因此,无论是老牌唱将如谭咏麟、张学友、蔡琴、李宗盛,还是新生代唱作派林一峰、SOLER,都倾向于选择无法“盗版”的演唱会来证明自己的“市场”。面对几万人的狂热,他们可以更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不是音乐已死,而是人们听歌并不一定再要通过购买唱片。
近几年,港台及内地许多城市的演唱会市场都异常繁荣,各路歌手你方唱罢我登场,两三个歌手在同一城市个唱“撞期”的情形也不鲜见,而像张信哲、周华健、林忆莲这样好歌如云的实力派,更是年年都要开唱。此外,不仅周杰伦、蔡依林这样的当红歌手频繁开个唱,在唱片市场几乎无法生存的摇滚、民谣、电子等相对冷门的歌手、乐队、组合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节及现场演出,对他们而言,现场演出已几乎是坚守乐坛的唯一方式。
第2招:偶像派猛拍广告
有人说,如今在乐坛走红的方式不少,但最直接、最赚钱的方式还是先把人“炒”红了。接下来,即便歌曲不红,影视、广告也会接踵而来,收回成本反而更快。正因为一切向钱看,香港近年来的唱片公司几乎都在“不务正业”,把大量应该花在音乐本身的钱投到了艺人造型、MV、宣传等方面,而不论一个人会不会唱歌,只要长得有姿色有个性,就将之推到麦克风前,走音、瑕疵都由音乐制作人通过电脑搞定。刚开始,一些公司幸运“中奖”,投中了一两棵“摇钱树”,但随着新鲜感的消失,音乐无法入耳的尴尬,大多所谓青春偶像都是来去如风,而整个香港唱片工业都沦入越无实力歌手,越无人买唱片,唱片收益越低,唱片公司越不敢再投钱的恶性循环中。
据唱片业界有关人士透露,如今很多大牌唱片公司的大牌艺人专辑都是亏本推出的。一些歌手在接受采访时,也毫不讳言唱片对于他们而言已不过是一张名片。但出唱片除了为开新一轮个唱提供充分理由,也不过是要保持曝光率和人气,给自己获得影视及广告合约创造机会。正如很多影星为了方便走穴而推出专辑、演而优则唱,如今也几乎没有多少港台歌手是“专职”的。唱作才子周杰伦将一半精力投入了电影,陶喆号称将转型做导演,容祖儿、陈奕迅这样实力派的歌手不得不“全面发展”,而为TVB拍戏更成为香港歌手们赢得劲歌金曲奖的“潜规则”。近几年来,以唱歌为跳板进入娱乐圈的影视明星不计其数,余文乐、陈冠希、萧正楠、陈思翰等都是典型。同时,老牌偶像如郭富城也都将唱歌作为“副业”,开始全力在影视圈打拼,定期出唱片只不过是其留住歌迷、保持人气的一种方式,而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甚至提升影视及广告身价。
第3招:草根族冲击彩铃
新技术出现虽然导致唱片销量直线下滑,却也为乐坛提供了新的赚钱方式——彩铃。据介绍,2005年的彩铃收入就已经和唱片收入打平,2006年的彩铃收入更将唱片收入远远抛在身后。如果说,2004、2005年还有不少传统歌手看低、嘲笑网络歌手,2006年,所有传统唱片公司和歌手都齐齐涌向彩铃领域。宋柯领导的太合麦田更与多家唱片及网络公司结成数字音乐联盟,并开创太乐鱼网络音乐销售平台,将李宇春等歌手的单曲直接在网上进行发售。
从排斥到蜂拥,不少业内人士都将手机誉为音乐传播的第5媒体,并且是最可赚钱的平台。唱片公司和网络服务商纷纷合作甚至争相将触角伸向对方,希望能在这一“钱”途无限的产业链中将上下游“通吃”。新媒体、新机遇,手机平台的繁荣让周杰伦、花儿乐队等有了多一个赚钱渠道,也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唱片公司和歌手一夜爆红,如同抽中巨奖。
在彩铃领域,最当红的歌曲对于追逐潮流的乐迷来说有点土,对于专业音乐人来说有点不上档次,但是老百姓就是喜欢,加上电视、马路上天天播放,大众都已混个耳熟,花个三两块钱下载到手机上,也算赶个潮流。2006年,手机平台上除了前两年走红的网络歌手,如刘嘉亮、张振宇外,其余如郑源、胡杨林、凤凰传奇都有点名不见经传。这些歌手走红得很突然,甚至有点莫名其妙,但就是这些在乐坛低层奋斗的歌手加上一些简单的口水情歌,成就了N个亿的下载收入。如今,人人都看到了彩铃的“钱”程,于是,更有唱片公司或网络服务商自己买手机卡来拼命下载,先炒红歌曲,再慢慢回收成本,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第4招:资深型发烧有理
资深型歌手的最大优势是有成名曲和听众熟悉的声音,随着发烧市场的繁荣,从一开始的老歌重唱,到后来的翻唱成风,不少资深歌手都在相对小众却正版畅销的发烧领域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近年来,无论马来西亚唱将文章,还是台湾歌后蔡琴,无论香港才子夏韶声、才女林志美,还是本土实力派斯乐、古璇、麦子杰,都相继推出发烧专辑。这些歌手或许有些过气,但他们的嗓音和唱功却是上了点年纪、讲求声音品质的发烧友们所欣赏的。如果说,当红偶像都在忙着“触电”,那么,这些资深唱将目前都忙于“发烧”。虽然曝光率不能和主流流行乐坛相提并论,但不少优秀发烧唱片的正版销量都丝毫不输所谓的“大牌歌手”。与普通流行专辑不同的是,发烧专辑因为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及针对消费群不同,一般都卖到数十元一张。2005年开始,连香港“零瑕疵”歌手李克勤都不再留恋主流流行市场,反而连续两年推出大制作、高价位的《演奏厅》系列,反响亦相当不俗。发烧唱片市场的红火虽然与发烧友队伍的壮大,人们对音响发烧器材的痴迷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证明了,好音乐、好嗓子在盗版猖獗、下载泛滥的年代仍然有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