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七届华语音乐传媒大赏在广州举行了一场《粤港共赢研讨会》,请来本地与香港的多位音乐人、乐评人,一起讨论粤语歌市场的现状与未来。会上,最激烈的环节是对粤语流行歌是否已复兴、粤港两地乐坛合作空间等问题的讨论。
复兴?150个提名,粤语歌占60多项
据统计,在本届华语音乐传媒大赏的150项提名中,粤语部分占有60多项提名,粤语歌的势力比往年有明显提高。这似乎预兆着粤语流行歌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兴旺期。对此,不少乐评人都投以认同票,认为现在香港乐坛的确已经改变了很多,这几年很少见到纯偶像派的新势力,很多人都是真正做音乐的。
有乐评人提出根据,认为“2000年之前的香港乐坛,可以说就是八卦新闻做主导,真正谈音乐的少之又少,但这几年,无论在网上或其它地方,都多了很多讨论音乐的人,甚至连北京的歌迷都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而不听粤语歌。”
至于广东乐坛这边,这几年就出现了“东山少爷”等能引起大众关注的年轻音乐人,他们的唱片都卖得不错,证明了广东乐坛也在努力向上。对此,与“东山少爷”拍档的音乐人黄毅成则认为:“复兴是必然的,不单是音乐的复兴,而是整个文艺的复兴,过去三十年广东专注于经济的复兴,经济复兴到一定程度上,人们就会追求艺术,对艺术的追求引致文艺复兴,未来三十年是文艺的复兴。”
共赢?粤港合作,要讲究地域优势
对于现在四大唱片公司在内地的发展状况,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其中著名音乐人向雪怀就提出:“在今年的提名名单中,环球唱片共获得24项提名,但其中没有一项是内地歌手的,作为一家成功的国际公司,应该更加努力在内地做更多成功的歌手,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复兴。”
最后,大家的讨论焦点转向本次研讨会“粤港共赢”的核心话题,对于粤港两地乐坛的合作空间,音乐人黑楠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粤港合作是要讲究地域优势的,“粤语歌曲由来已久,这一届参评的粤语歌也很多,从技术上讲,是有着明显的新趋势的,有强烈的时代感,透着国际都市的气息。香港在宽容度、包容度上很值得赞赏,他们对工作流程判断上更准确,值得我们去学习。”
对这个问题,本地著名录音师杨震也做了补充,他认为最关键的是本地音乐人要拿出好的作品,而不是靠包装,不能照搬香港的东西,除了运作方式、包装等,整个制作要有自己的特色。
北大38#的那间宿舍里,熄灯后几个男生谈论着国学复兴,振奋得难以入睡。 1997年夏...回复了一个广州的号码——是《粤港信息日报》的录用通知...
06-07 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