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频欣赏:《化蝶》—音乐剧《爱我就给我跳支舞》 (北京电影学院叶一茜(叶一茜新闻,叶一茜音乐,叶一茜说吧)和中央戏剧学院邓卫表演) [戏剧背景] 在“文硕创意音乐剧”《爱我就给我跳支舞》剧中剧的情景里,利伟与布兰卡的缠绵对舞。《化蝶》的美丽凄悲昭示着青青与林小健悲剧的即将到来。情感,凝结成一个个吟哦的音符,生命,升华为无言的凝眸,曾经的缱绻缠绵,一直的牵挂思念,沸腾成舞步,澎湃为歌声。 [歌词] (男声) 为了这个时间,我等了千年 空气中有一种回忆在慢慢铺展 我不能听,不能看,也失去了语言 只感到轻盈的生命,挣脱自己,飞向你面前! (女声) 请等等我!等我的依恋 它曾是一朵鲜花只为你而娇艳 你不能听,你不能看,也失去了语言 我只有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为你舞翩跹! (男声) 让温柔的风啊,轻抚你的容颜 让彩虹在你我之间重新灿烂 让初生的翅膀缱绻永远 让你我再一次体会缠绵 (女声) 舞姿翩翩,情意绵绵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男声) 舞姿翩翩,情意绵绵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合) 让温柔的风啊,轻抚你的容颜 让彩虹在你我之间重新灿烂 让轻盈的双翅缱绻永远 让你我再一次体会缠绵 让温柔的风啊,轻抚你的容颜 (合) 让温柔的风啊,轻抚你的容颜 让彩虹在你我之间重新灿烂 让轻盈的双翅缱绻永远 让你我再一次体会缠绵 让温柔的风啊,轻抚你的容颜 让你我再一次体会缠绵 让你我再一次体会缠绵 [欣赏引导] 这部音乐剧的主线是绝症美少女得了先天性软骨病,最后健康受损死掉的故事。对应的戏中戏故事是梁山伯祝英台, 关键点是“化蝶”。它是一切理想的象征,选用梁祝故事,强调西学中用、复古更新的“文化复兴”精神,暗指中国歌舞剧艺术的前景,暗指我们这群创作者的理想。所以,我们特别把“肉体的死亡”和“精神的不朽”两个关键再从中拉出,以戏中戏的祝英台--肉体死亡然后化蝶不朽,和戏外的青青--肉体死亡但是艺术作品永远流传这两个故事线对照。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强调的是“化蝶”、“成全”、“祝福”、“自在”和“超脱”这些意象, 而不着重肉体的死亡和对命运的搏斗。后面两个母题太敷浅,那是洋人才会关心的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所以会出现像“梁祝”这类的神话故事,就是因为我们晓得从“肉体的死亡”出发去达成“精神的不朽”。在我们的剧本里, 故意不让青青的尸身在葬礼中露面, 就是这个缘故,因为要强调的是故意不让青青的尸身在葬礼中露面, 就是这个缘故,因为要强调的是“精神超脱”,所以让蝴蝶从戏院(青青的第二故乡)飞出天外,飞回牟尼寨(青青的第一故乡)。总之,我们想强调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台和人生舞台是不可分的整体。在整个戏剧结构上,化蝶是戏中戏《梁祝》中的音乐,是全剧爱情主线的两首中心歌曲之一,它的做法、唱法、结构都不应从流行歌曲的角度来思考,一定要和戏外的音乐风格区分开来,达到间离效果。它有戏剧歌曲的本质和特色,亦即叙事性、抒情性和强烈的角色定位。它必须呼应《曲水流觞》,两首歌在意旨上不能重复,而要呼应,要应答,要相辅相成。《曲水流觞》是开爱情的花,《化蝶》是结爱情的果,《曲水流觞》是做戏之初的萌发,《化蝶》是戏做成时的成果展现。 但是,严格讲,这首《化蝶》只能说是一首很好的流行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可能唱这样的歌,但是从整部电影的角度来看,这个电影需要这样一首讨观众欢心的流行歌,需要一首很煽情的“11点歌曲”,所以,我们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梁祝戏中戏中,它放置在符合流行音乐情境的空间——背景音乐,归属流行戏外戏,而不是戏中戏舞台上利伟和布兰卡在对唱这首歌、在跳这首歌,并且衬以蒙太奇画面,把“背景”编回台上,在舞台上做结,从而做到最基本的“整合”特性,同时兼顾到电影的商业特性,因为普通观众会喜欢这种煽情浓艳而且反复好几次的歌。
|
叶一茜:以前有一首歌叫《相见不如怀念》,我觉得是过去的一种观点,“怀念不如相见”应该是现代的一种观点。其实这首歌主要表达的还是我回归天娱(天娱新闻...
06-28 1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