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2003年CD纪念版 |
现代回忆录
音乐还是那个音乐,但人早已变
张行的歌,伴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舒展的旋律,一时竟让我有些多愁善感起来,尽管我依然理不清那个歌手究竟是叫张行(航)还是张行(形)。那时我们的偶像是多缺乏呀,张行简直就成了我的超级男声,但那时,我竟不知道这个歌手已红遍全国。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娱乐的真空期,当时那些港台歌手让大家觉得高不可攀的空间,正好被这么个自学成才的青年工人给填补了。
后来就不听了,不听张行了,不听歌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光谁都过过,不必细说。直到生活有了些着落,直到一些吐字不清的歌手在大唱其歌,直到一些小孩子们超级成名,我才想起,那么一个叫张行的人,可能做生意了,开公司了,拍电影……但是,他却还在唱歌。
他还在唱,真是个奇迹!人不知什么样了,歌还是老样子,只不过是盒带换成了CD,我的音响也比那时不知好多少倍。开始是激动着听,仿佛梦的回味,接着是强迫地听,努力回忆逝去的时光,后来,我不知道音乐是何时终止的。老调重弹是什么感觉?味同嚼蜡是什么滋味?张行,还是那个张行,音乐,还是那个音乐,也许听乐的人早已变了。这就是物是人非?
后来才知道,张行这几十年的经历,才知道他的挣扎与努力,才知道一个男人的幸与不幸,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总不能让人,让消费者用同情去捧你的场吧。《同一首歌》本就是供人回味的,他和欣赏音乐无关,有多少人听歌,是因为歌将他送回了逝去的年代,一瞬的回味可以,时间长了,不合规律,不合情理。
歌声响起,不是圆熟,不是生涩,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如果说好的音乐让人有一种忘我的境界,但现在这歌声,让我想起太多的从前。回忆的成功是音乐失败的开始,这是当年喜爱张行的人无法接受的。无论如何,还是做点别的为好,别以这行为生。有点私心,是因为我不忍看到我当年的偶像的唱片发行不及小屁孩的十分之几,我更不愿意看到老却的英雄在舞台上的挣扎。当然,理想的情况该是这样的,比如张行,不以音乐为业,做点别的,业余做点音乐,娱人悦己,这实在是美妙的事。偶尔露一面,人们也会说,看,多年不唱了,宝刀不老。现在,人们的评价是,看,还唱着呢,没有进步。
现在来说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也许不晚,真的。曾经的偶像,老张行,以为然否? 文 小黄米
结束语
青春早已远去
对于80年代的人来说,或者真正的张行早已远去,对于张行来说,那个抱着吉他激情挥洒的时代,也已远去。“当时能录张专辑就兴奋得不得了,如果你喜欢我可能抱着琴就给你唱,现在唱我头都大了,给出场费吧!”如今活跃在《同一首歌》的张行每次唱的都是差不多的曲目,更多精力放在他在北京东三环开的火锅城等其他事上,那些属于很多人的共同回忆,或者只有在泛旧的卡带中才能找回。他说,每次遇到和他一起从那个时代走过的歌迷时,他仍很感动,“我不是留恋那种辉煌,而是那时候人们对流行歌喜欢的真诚。”他并不介意被定位在“扒带歌手”上,“虽然我们是口水歌,但是用我自己的感觉去翻唱,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上一页] [1] [2] [3] [4]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