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音乐-搜狐网站
音乐频道首页 > 音乐专题 > 热点专题 > 张蔷首场演唱会 > 相关新闻

重听张蔷

  如今歌星多如牛毛,知道张蔷的人不多了,尽管1986年她曾经上过美国大名鼎鼎的《时代周刊》,唱片总销售量高达三千万张(这里保守来说为2000万张)。

  二十多年前,我对她一无所知,只是从磁带盒的封面上看到一个圆圆脸的小姑娘,很可爱很清纯的样子。

那时候,我的儿子还没有上小学,刚到懂得听歌的年龄。我们一起在音像店琳琅满目的磁带面前,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挑哪一个好,儿子指着她,问我怎么样?我问儿子:就买这盘吗?便盲人摸象般买下了它。拿回家放在录音机里一听,不错,我和儿子都很喜欢。

  那时候,也不知道磁带里放的都是张蔷翻唱别人的歌,只是觉得好听,曲子朗朗上口,也好学唱,许多的歌,听了几遍,我和儿子便都学会了,一边听着录音机里她唱,我们一边也跟着她大声吼唱,满屋子里常常荡漾着张蔷的歌。

  她那略带沙哑嗓音的歌声,伴着孩子长大。在孩子升入小学的那几年里,我买了好几盘她的磁带。许多的歌,《野百合也有春天》、《潇洒地走》、《月亮迪斯科》、《你那会心的一笑》、《轰隆隆的雷雨声》……一直到现在都还会唱,这是以后听流行歌曲从来没有过的奇迹,便谁也无法取代她的位置。

  我觉得她特别适合孩子听,适合孩子唱。她的歌,很清纯,很青春,很开朗向上,清澈透明如同露珠儿,沁人心脾,又有那么一点亮色,即使还有那么一点忧愁和烦恼,也是快乐的和幸福的。和后来的小虎队相比,她多了一点忧郁和厚度;和现在的花儿乐队相比,她多了一点自然和亲切。和那时与她年龄相仿的程琳相比,她多了一点亲近和天真,像是一个容易说出心里话的孩子。

  在时间的流淌当中,不是所有的歌都能够随波逐流,一直能够流到今天的,有很多当时异常流行火爆的歌,都会被无情地淘汰而被人们遗忘。在走马灯一样频繁走马换将更迭着歌星名字的排行榜上,许多昙花一现的歌手,早已经让我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但是,张蔷让我记住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一个曾经17岁的小姑娘,已经长大成人。前不久,她的新歌出版了。她在唱爱情了,她希望活在爱情的旋律里。显然,她成熟多了,不再是飞翔在过去的一只单纯的快乐鸟。但是,她选择了许多人都唱滥的爱情,我以为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也许,这只是我一厢情愿,谁也改变不了谁的选择,况且,二十多年的光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切。她的歌还一直沉淀在我的记忆里,我只是还不希望她走出来,我没有权利把她攥在手心里和记忆里,不让她长大变老。

  重新听张蔷的歌,其实已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融入了主观的情感和印象。重新听张蔷的歌,其实是在倾听自己的记忆,只不过她歌中的青春和自己的青春叠印在了一起,她的歌声中顽固流淌着过去的那些日子的光和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张蔷 十六那年霸歌坛

  (来源:2000年《北京青年报》)

  经典人物:高中生张蔷

  巅峰时期:1985年-1987年

  时代特色:几乎一月出一盘新磁带,单盘销量动辄二三百万,这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自述人物:张蔷

  一盘磁带销到300万以上

  我正式登上唱坛,是在1984年,那时我也就15岁。我参加了第一届北京歌手大奖赛,在海淀影剧院。我找了个朋友,他弹吉他我唱——这形式在当年算是新潮了,当时反响就不错。

  在歌手这个圈子里,一个人是什么类型、什么时代出道,都是很清楚的。就通俗歌手而言,我应算是第二代,80年代中期才出来。苏小明、朱明瑛、成方圆、程琳是第一代,80年代初期就成名了。但他们的歌曲、音乐中还有很多民族唱法的成分,真正接近所谓的“流行歌曲”,是从我们这代才开始。当时与我前后成名的,还有张行等人,我的年纪最小,还是个高一的学生。

  那时演出市场特别不成熟,没有什么晚会演出,而且一演出就去小地方;电视也不发达,没有电视台找过我做节目,当然更没有MTV。所以当时玩音乐玩得比较高级的都是在音乐棚里,“棚虫子”。我就算“棚虫子”。

  当时看一个歌手影响大小,就看谁的带子多、销量大。张行唱得很火,影响很大,但带子出得也不如我多。那会儿就数我带子灌得多,在中国流行歌坛,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1985年底“云南音像”给我出了第一盘,他们的老板听了很满意,问我能不能和他们签3个月,不给别人唱。

  从1985年底开始到我1987年出国,也就两年的时间,我自己就出了十几盘带子。算上跟别人组合的,足有20多盘了。

  这十几盘带子里,第二盘、第五盘特别成功,我自己也比较满意,都发行了二三百万。要感谢的是,那个年代还没有盗版带。

  那会儿如果只销到50万、100万就算少的了,很惭愧呀。有时音像社的人对我说:“你这盘带子销得不好呀,才50万,怎么也得100万。”那会儿就疯狂到这个程度。

  当时钱都是一次给清,三五千元,已是很高的报酬了。当时歌手都跟我比,“张蔷拿了多少?”

  第一盘我拿了1400元。后来唱得不错,就涨到4000元了。

  火到这程度,但歌迷们只是买我的带子,并不像现在这么追星。有一次跟妈妈逛商店,听见正在放我的歌,我妈让我赶快用纱巾蒙着头别让人认出来。真让人认出来也就一次,大街上给人家签了几个名就跑了。那时电视不发达,歌迷并不熟悉你的脸。

  当然有不少人反对我这种唱法,说我唱得不伦不类。换了那些年纪大些的歌手,压力可能就很大了,但我正好岁数太小,根本不拿这些话当事。

  编曲、填词、演唱、做发型全靠自己

  那会儿中国哪有现成的搞流行音乐的人?作词、作曲、制作、宣传,都没有。磁带封面要“大头的”,说是“大头的”抢眼。而我那些“大头的”发型,全是我自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也没有人专门管这个。

  当时大家都是翻唱、学唱国外的歌,我的带子出得多、卖得好,他们普遍反映我比较会选歌,对旋律比较有鉴赏力,一首歌经我一唱,人家听得入耳也能唱得上口。不过按当时的做法,一般每盘带子都是好歌在前头,一盘带子从头到尾都好的太少了。

  不少歌带是我家的亲戚从国外带回来的,日本的、欧美的、港台的。英语歌我就注上拼音,日语歌我也听个大概注上读音——虽然我不会说日语,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我会“写”,有时找个翻译译出大意。我必须要先用日语唱出来,虽然不知意思,但我要跟着原语找感觉。

  一个人能“红”都是有原因的,也有历史方面的因素。

  那个年代没什么娱乐,我的唱法也确实沾了“流行”的光,没有人这么唱,于是就流行开了。现在不新鲜了,大家都这么唱。

  不过我自己的演唱还是有特点的,与众不同。即使现在,我已经有这么大的变化,但我还是喜欢节奏感强的歌,跟15年前没区别。一个人有特点,别人就不容易替代你。

  当然我的成功也有我家里的原因。机会是我妈妈给我创造的。她是电影乐团的,有不少同学在不同的乐团。妈妈带着我,唱给这个听听,再唱给那个听听,慢慢就有人知道了,“噢,谁谁的孩子能唱歌,唱得挺好听”。这样有人来找歌手,比如“云南音像”,就有人对我妈妈说,“哎,你女儿去试试。”这样机会就来了。

  我相信当时也有一些人就被埋没了。肯定有人比我唱得好,在某一个角落里,但是没有出来。所以我觉得对歌手来说,机会太重要了。天时、地利、人和,少一样都不行。我当时就轻而易举地出来了,也没觉得费多大周折。

  那时我还是初中生,回到家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家里有好几十盘,有国外的,也有头一拨儿通俗歌手的。当时我最喜欢朱明瑛,电视里她一唱,我就不许家里人说话,拿着“板砖”就录。

  就这么凭兴趣听着、唱着,然后就出来了。高一时,有一天我们班同学去听演唱会,看到节目单上有张蔷,就说是不是我们班的张蔷。我一上台,还真是。第二天,他们又来了,举着标语。

  虽然年纪小,但在时代变化的时候,往往能学习得更快,也就走在了前头。当时也有很有名的、有年纪的作曲家——我就不说是谁了,找到我让我唱他的东西,说是一唱肯定能火。但他们也是刚开始试着写流行歌曲,对国外流行歌曲可能还不如我熟悉。写出那曲真不行,实在没法唱。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也就从不觉得累。有一次我妈带我去乐团,她们给李谷一伴奏,我坐在一旁听,一声不敢吭。但我在心里想,我也想唱,也想让别人给我伴奏。后来这个愿望算是很快就实现了。

  粗制滥造逼我出国

  我当然也努力,很辛苦——毕竟还是个16岁的孩子,但也没苦到要和人诉苦的程度。只是到后来有点儿厌烦了。

  因为到了后期,我翻唱的东西总是不如人家原唱的好。我虽然年纪不大,但还是挺有主意的,也可以说是自己的追求。但那些带子太粗制滥造了。有的音像社为了省棚费,不给我好好弄。

  那会儿我们家到夜里12点都坐着人谈事,没法轰走。最糙的一盘是晚上9点进棚,早上7点出棚,一盘就录完了。哪有这样录的?效果能好吗?

  所以最后我出国,这也是主要原因。实在是烦了、累了。有什么意思呢?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录出来的应是我很喜欢的东西,但如果我自己都不认可了,让别人怎么认可?还不如上学呢。

  1987年我就去了澳大利亚,但1988年就回来了。

  这些年差不多每年出一盘专辑,每盘也就销一二十万,也不宣传,有一点赚就行。

  我现在对音乐的理解、把握当然要远远强于当初,但也比那时多了小心、顾忌,不可能像以前那么自由自在了。那时,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很冲。

  

(责任编辑:王皓月)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蔷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