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音乐像玩游戏
“对我来说,制作这样一张乐带,就像是在玩一个游戏,”他咳了几声,“有时候,可能是某个月里面,我可以得到我非常喜欢的一件乐器,例如我最近喜欢的电颤琴,我不会详细去计划从哪里开始,用什么乐器,我觉得做音乐就是一种本性,我只是在看看什么样的音乐是合适的。
《天使爱美丽》的成功与轰动,对提尔森来说,是出乎意料的,“不管是在法国还是其他地方,我们总是对自己的作品受欢迎感到惊喜,因为当你投入到某项工作里面,你想到的总是工作,而不是作品是否能够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虽然《天使爱美丽》的音乐没能获得金球奖的提名,但这不能对提尔森构成什么烦恼,“我不喜欢这种仪式的,人们从世界各地赶来,用这样的庆祝方式,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会让我想起禁困在学校里的生活。”
扬·提尔森出生在法国一个海边小镇,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他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生活在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造就了他的独特音乐触觉。长大后,提尔森经常参加一些电影短片的配乐,在每一次配乐中,他都能将影像和音乐和谐完美地结合起来。1995年的专辑《野兽的华尔兹》(LaValse des Monstres)是一张令人愉快的专辑,有乐评家说:“每个音符听起来都是幽雅而飘逸的,每个节奏都是令人翩翩起舞的。”如此浪漫的音乐,恐怕也只有扬·提尔森这样的法国音乐家才能做出来。
提尔森的音乐,从民间音乐到流行曲目,那种法国的味道,总是让人觉得既传统又新鲜,既熟悉又陌生。听着他的音乐,想像漫步在法国街道上,或者是坐在某咖啡馆里,可以感觉到这是一种“前卫艺术”:他的音乐里有法国人的性格,尤其是高卢人的性格——有时候是懒散的简单的几个调子,有时候是一种忙碌的紧张拍子,有时候是一种犹豫悲伤,有时候是一种纯真愉悦。话说回来,他出生的地方可真是个好地方,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一个近海的小岛——《野兽的华尔兹》的灵感就是从海边来的。
音乐路上不孤独
很多人都认为,音乐家是孤独的——或者更准确点说,是孤僻的,因为在做音乐的时候,他们经常独自一人完成那些过程。这样的话,提尔森可能是孤独中的孤独。他不单是一个人制作音乐,很多时候整张专辑从筹备、录制到发行,都是他一个人完成。譬如《天使爱美丽》,他一个人“玩弄”玩具钢琴、钟琴、班卓琴、曼陀林、吉他、羽管键琴、电颤琴,还有钢琴、电吉他、口风琴。我们只能想像,他是一层一层地剥开那些乐器,再一层一层地建造起那些乐章。
虽然这些过程可能会让人觉得孤独,但提尔森不是一个隐士。他经常跟其他音乐人合作,不管是专辑还是演出。与《天使爱美丽》同时进行的专辑《缺席者》,提尔森找来英国的NeilHannon 和美国的LisaGermano 共同完成了这张专辑。不同国度的文化和音乐糅合在一起,使得这张专辑异国风味特别丰足。早在1999年,提尔森推出第四张专辑《一切平静》(ToutEst Calme)的时候,邀请了Married Monk 等,几位顶尖乐人的加入大大丰富了专辑的内容……
不得不介绍的是,提尔森的《再见,列宁!》,这是在继《天使爱美丽》之后的另一大作。有人说,听了提尔森的配乐,终于明白为什么电影原声总是那么受欢迎。“听电影原声也是对电影的又一次回放,在听音乐时将自己倾注在电影上的感情又倾注在音乐上。通过听觉,又一次将自己置身于那画面中,又一次感到看电影时的那种伤感和温暖”。
《再见,列宁!》和《天使爱美丽》有些不一样,这张配乐主要是一些安静的钢琴和管弦乐队演奏段,也有Birthday Preparations等这样诙谐而又带点紧张感觉的小品。《再见,列宁!》里面有一曲《Summer 78》,好像永远是四二拍,提尔森像是在讲述一个忧伤平静的故事,他轻轻拨动着每一个音符,像是在撩动内心暗涌的小小波澜。或许不孤独不是谎言,因为那种平静给予的,足够赶走内心底的孤独。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