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在拷贝人家表面那层装饰
袁越 1992年赴美国留学、工作。2005年回国定居。现《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著有《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嘻哈文化发展史》
不知从哪个乐队开始,嘻哈的时代到了。我们的时尚青年从上世纪80年代穿着喇叭裤手提录音机当街跳起霹雳舞,到上世纪90年代穿着牛仔裤手拿电吉他模仿朋克摇滚,再到21世纪穿着低腰裤手拿MP3播放器模仿痞子饶舌,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
说起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入侵,急先锋的头衔还得让位给霹雳舞和迪斯科。尽管研究中国音乐史的人会把崔健的《不是我不明白》当做第一首饶舌歌曲,可如果你到大街上随便拉来一个中学生,他肯定会指着街边小店门前挂着的周杰伦(Q吧)或者潘玮柏的海报告诉你,这才是中文嘻哈乐的偶像。如果你告诉他这两人是伪嘻哈,他会不屑一顾地告诉你:你老了,我们就是稀饭周杰伦!——不管专家们承不承认,他就是新一代嘻哈青年,嘻哈文化正在主导这个时代,成为21世纪的新时尚。
嘻哈乐诞生在美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孕育成型之后,嘻哈乐在诞生之后的头一个10年里几乎没有受到来自流行音乐工业的任何干扰,相对独立地发展了一个年代。从长远的角度看,嘻哈乐的诞生和发展是流行音乐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是音乐家表达方式的一种进步。嘻哈乐的历史表明,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被异化的音乐类型。由于有了采样技术,嘻哈乐可以随意地借鉴各种音乐形式,不论它来自黑人传统音乐还是印度舞曲。由于歌词可以完全独立于音乐而存在,嘻哈乐最适合表达个人的想法,无论这种想法是多么大逆不道。中国的城市青年当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嘻哈乐,但我们至今没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嘻哈文化,仍然在拷贝外国,拷贝人家表面的那层装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作为嘻哈文化的根本,嘻哈乐至今仍然没有衰败的迹象。如今的唱片界都知道,要想多卖唱片,加点饶舌就行了。美国乐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将嘻哈元素融合进来,创造出很多新的乐种。从金属加饶舌的“软饼干”(Limp Bizkit),到硬摇加饶舌的“摇滚小子”(Kid Rock),再到把所有一切都混在一起的“贝克”(Beck)和坎耶·维斯特(Kanye west)都验证了这一新法宝的灵验——维斯特已经连续几年成为格莱美奖的宠儿。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崔健。当初他在那张划时代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专辑中,收录了一首堪称是中国第一的饶舌歌曲《不是我不明白》。他这么做绝对不是想借助饶舌的魅力多卖几张唱片,因为那是在1985年,听说过饶舌乐的人还没几个呢。但崔健后来完全转向饶舌乐的举动却引起了大多数人的非议。其实崔健心里十分清楚,中国歌迷需要的是周杰伦式的“安全”饶舌乐,不需要听什么深刻的思想。但他属于老一辈的艺人,心中有话就要把它说出来。摇滚乐已经容不下他内心汹涌的冲动,饶舌乐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说话的方式,于是他选择了饶舌乐。
相比之下,国内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新的饶舌乐队,他们在外观上都把国外乐队模仿得难辨真假,可骨子里却没有学到饶舌乐的精髓。他们其实没什么话要说,很多MC甚至连中国话都说不利索,除了翻来覆去地宣称他们的时代到了之外,说不出别的内容。这样的饶舌乐队充其量只能说是饶舌乐的高级歌迷而已,离一个真正的饶舌歌手还差得很远。
还有,虽然中国文化中不乏斗嘴的传统,但却没有跳舞的习惯。怎样把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学(包括方言)与舞蹈音乐结合起来,做出属于中国人的饶舌乐,这个问题还没有人能够回答。
中国的嘻哈艺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