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的,就是那个被日本音乐人小室哲哉发掘的阿朵;就是那个来自土家族、总是载歌载舞的阿朵;就是那个由高晓松制作首张专辑的阿朵;就是那个上过春晚的阿朵。而四年后再推出这张名为《宝藏》的专辑时,对于阿朵,你或许要加上新的定义,因为这还是一个唱作人的阿朵和一个制作人的阿朵。
当年的高晓松,曾经为阿朵打造了一个一半"节奏奔放"、一半"雍容内敛"的形象,从唱片工业策划和定位的角度来讲,既精致又细腻还到位。
四年后的阿朵,则在专辑里"单飞"了。自己出任制作人,虽然因此少了《再见,卡门》这样充满着浪漫诗意的复古之作,但在平凡、质朴、感性和时尚的简单情调下,却还原出一个都市女性更亲切的形象,那些故事、那些心情,天天都会在你身边上演。而阿朵与她们的不同,则在于她还是一个歌手,一个会跳舞的歌手。
于是,舞曲不再是和情歌一半一半的制作平衡物,而是完全放到了主角的位置,对于阿朵这样的歌手来讲,放弃舞曲不发挥,就好像让姚明下围棋,暴殄天物啊!
不像欧美舞曲那样重口味,也不像日韩舞曲那样精致的刀枪不入,阿朵的舞曲更有一种东方的灵动美在其中,它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多时候会用旋律的韵味带动节奏的线条,而不再是一味依靠电子节拍下猛药,这意思就像是听少数民族唱歌,他们没电子设备伴奏吧,但即使是清唱照样使你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就叫舞曲的自然美和野性美。而像《我要你》和《千面》这样加入一些摇滚元素的舞曲,则又在时尚洒脱的基础上,添上了一种质感,让舞曲的效果因此更奔放、更活力、更野性。
阿朵舞曲的另一个好,就是她的舞曲并非是潮流大旗下的行货。因为现如今提起舞曲这个字眼,你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那就是低俗、快餐、单调,还有性感(贬义词)。而阿朵舞曲虽然也性感,但却不是那种只有性而没有感的性感,却是一种上世纪80年代迪斯科舞曲盛行时期的那种健康、活力和热情,在节奏的舞动下,舞起来并不只有性感,还有人性。
慢歌也有。《相爱的歌》点缀了Rap,温情中透露几份时尚,浪漫不过火、忧伤不过火、温柔不过火,所以很舒服;而宿命的《漫漫》则是一曲比平凡小女人多一点诗意,比才子佳人又多一点生活哲理的情歌作品,而这也正是阿朵无形中给自己的最好定位,以及自己出任自己专辑制作人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