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音乐风云榜昨天揭晓。陈奕迅一举获得港台地区最佳男歌手、最佳专辑、最佳歌曲及跨地区的“风云大奖”四项大奖。许巍获内地最佳男歌手、最佳唱作人、最佳作曲三项大奖。“爆冷”的任务由王筝完成,她得到内地最佳女歌手、最佳专辑、最佳制作人三项大奖。以往的得奖大户周杰伦、蔡依林、李宇春、张靓颖均一无所获。
音乐风云榜一直向“中国格莱美”的方向发展,表现之一就是大力促进音乐分类、市场分众。单独的摇滚榜就是体现。
在其他方面,2008年香港大热门方大同得到最佳唱作人、最佳编曲奖两个专业奖项。林俊杰只得到了“港台最佳制作人”的奖项。黄立行则只得到“港台最佳作曲奖”。这似乎是音乐风云榜一直强调的“音乐性”的表现。
王筝成为本届名单中被热议的人物。比如她“胜过”了创作优秀于她的龙宽、唱片综合评定优于她的袁泉而得到“内地最佳女歌手”。袁泉的系列EP虽然不是专辑概念,但却以精致的设计和制作树立了EP的高标准,得到业内一致好评。媒体讨论时认为王筝的“爆冷”其实是音乐风云榜参照格莱美“不搞平均,要给奖就死给一个人”的表现。
在颁奖前,主办方负责人王长田就“爆料”,说某歌手打电话要奖,如得不到肯定答复就不来参加现场。“我说你很有可能会拿奖,但我真的不知道。结果今天他就没有来。”身为本届评委会主席的林夕也表示支持王长田的做法,称音乐界必须保持“不谈奖”的精神。不过,颁奖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几位评委,大家表示虽然业内人士都非常支持“坚持音乐”、“不卖奖”,但在一些“老问题”上音乐风云榜依然没有改进。比如评奖时间太短,很多专辑其实评委们都没有听,投票完全靠惯性、感觉。这样评出的奖只能说不失公正,但缺少真正的音乐指导性。
记者观察
追求个性遭遇尴尬
在大多数内地榜颁奖中,人为地“重港台、轻内地”现象很严重。音乐风云榜似乎太想扭转这种情况,所以在昨天的颁奖会上特别设计了一个由姚谦、小柯、李偲菘、李伟菘、许常德、陈小霞等几位著名制作人兼本届评委一起推荐心目中最佳专辑的环节,又特别针对这个环节安排了让港台制作人推荐内地歌手、内地制作人推荐港台歌手的设置。
但这种“刻意”反而破坏了此前音乐风云榜一直营造的“拒绝卖奖”、“坚持音乐”等“真性情”气氛。一开始,当姚谦“逆大势而动”、力荐黄立行为最佳专辑时,一直“受陈奕迅欺负”的黄立行在台下也大受鼓舞,还大叫一声以示惊喜和对姚谦的感谢。但后来,大家渐渐通过大屏幕及时、准确地播放制作人推荐歌手的视频发现了这是一个被安排的环节,所以现场热度急减、气氛也越来越尴尬。特别是当镜头对准被推荐的歌手时,他们不再像黄立行那样激动,而是表现出不置可否的尴尬。“刻意”气氛达到顶峰,是某制作人在“力排众议”推荐内地组合“牛奶咖啡”时,把他们的专辑《越长大越孤单》活生生“读”成了“越长大约孤独”。
最后,轮到担任本届评委会主席的林夕发言。一向给人中性、无压迫气势的林夕却显现了“超级英雄气”,他直接拿出主办方打印着推荐词的白纸,说“我不得不按照主办的要求念一下”——这等于直接戳穿了同台其他制作人此前的“表演”,现场已经变得异常安静。于是,林夕昨天成为现场最具“真性情”的人。
其实这也是音乐风云榜过于想改变现状所引发纰漏的表现之一。昨晚在北展剧场,以往的音乐风云榜“颁奖晚会”变为“致敬晚会”,很多当天获奖的歌手都没有登台演出,陈明、辛晓琪、熊天平、满江、庾澄庆、杨宗纬等未获奖歌手则成为表演嘉宾。这是本届风云榜显现的另一个尴尬之处——音乐风云榜一方面以不怕得罪人的强硬姿态坚持音乐本身,不卖奖、不谈奖,得到了包括港台歌手在内的大部分业内人士的尊敬;另一方面,因为受“大影响力”、“中国格莱美”等名头和现实利益(比如投资方会看你颁奖晚会的明星量级进行投资等)的制约,又不得不做一些与有“卖奖”、“关系奖”现象存在的颁奖礼一样偏“俗气”的事情。
今年2月,台湾“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推出了《台湾最佳200专辑》,成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其实“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前期也是坚决以音乐为核心,不买卖榜单,每月、每年都推出纯音乐性的榜单。为此它没有得到投资、没有能力办颁奖晚会,但却渐渐赢得了业内及听众对榜单的“信赖”。有了商业社会、契约时代难得的、具有人情味的“信赖”,“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后期反而得到了资助,也办起了颁奖典礼,包括周杰伦在内的很多大牌艺人都主动前来参加。对一直坚持“真性情”的音乐风云榜,同时也对它背后同样急需受众“信赖”的投资方来说,“真低调”的“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应该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本报记者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