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郑智化:我想创造一个更新、更大的境界

2009年06月03日16:0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外滩画报


  1999年,郑智化结了婚,宣布退出歌坛,投身IT 业。2005 年,他复出与一家内地公司签约。今天再问起这一退一进,他给的理由很简单:“女儿希望我唱。”

  郑智化不太爱谈过去,一句“过去的东西没办法置评”就带过去了。他更爱谈自己的新歌:《中国的孩子》。那是他推倒了五六个版本后的结果。两年来,写一首关于中国的歌的念头一直在脑子里打转。去年汶川地震时,郑智化写了第一个版本,想给受灾的民众传送温暖与勇气,但是觉得歌词过于煽情,于是写了一半就放弃了。

北京奥运会之前,写了第二个版本,想鼓励那些认真拼搏的选手,但是旋律过于热情,觉得一点都不像中国,还是作罢。

  之后他又写了好几个版本,但是“脑海里永远跳脱不出长城、长江、黄河、青花瓷”。在把思绪放空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问自己:创作这首歌的最单纯的动机是什么?是想写出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最大的不同——那是一种韧性,“像草一样,破土而出”。

  于是,去年12 月,他一气呵成地写出了现在的版本:“他来自美丽的东方,一路风尘仆仆,他走过千年的风霜,依然青春永驻。是多么坚强的民族,受了伤不曾倒下,是多么倔强的孩子,流着泪却不认输……” 最深厚的感情,就这样用最简单干净的词语表达了出来。

  大多数人对郑智化的印象,还是上世纪90 年代的他。很多人能随口哼起他的《水手》和《星星点灯》,更熟悉他的人则对此嗤之以鼻,更愿意谈他的《老幺的故事》、《别哭,我最爱的人》、《朋友,天堂还好吗》,坚称那里面是一个更真实的郑智化:敏感、忧郁、脆弱、感性,像《用我一辈子去忘记》里所写:“突然忘了挥别的手,含着笑的两行泪,像一个绝望的孩子,独自站在悬崖边”;或《大国民》里的愤怒:“美丽的谎言说过多少遍,说来说去从来没实现;宣传的口号说大家都有钱,贫富的差距假装没看见。”

  郑智化其实不讳言自己这样的个性:“小时候玩伴很少,比较孤单——不对,是孤僻,我觉得说孤僻比较适合,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他习惯在无人处自吟自唱,却没办法习惯在万众瞩目中星光熠熠。那时,父亲的骤然去世也给了他很大的打击。父亲十几岁时,一个人坐一条随时会被海浪摧折的船,从福建到台湾讨生活,这种“太冲、太冒险”的个性,哥哥姐姐身上都没有,只被作为“老幺”的郑智化继承了。再有就是“吹毛求疵”的个性。郑智化有一个习惯,买了衣服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把扣子全剪掉。父亲是裁缝,郑智化从小看到大,也成了半个裁缝。在他眼中,现在机器缝的扣子都不及格。

  B=《外滩画报》

  Z= 郑智化

  B:《中国的孩子》是怎么写出来的?

  Z:中国太难写,以前听过关于中国的歌太多了,我自己脑海里就有上百首,可我觉得真的没有一首成功的,很多都是官样文章,没血没肉、歌功颂德。所以20 年前我就想写,写不出来。我觉得中国的歌写到现在,最好的是《龙的传人》。可问题是它不是现在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是完全往上跑,极端地从过去的包袱里挣扎出来,走自己新的路。这才是我要写这首歌的愿因。

  我以前的版本的问题是,它很好,可都像故事和史诗,歌词很长。我很想写的是单纯、简单的歌词,可能只是一个种地的老百姓,只要认得中国字,都能感觉我在写什么。

  我前前后后写了五六个版本,全部都不要,后来就开始做梦,老是梦到长江、长城、黄河、青花瓷。后来我终于写成这个版本,里面没有你一定认为要拿来做代表的物件。我想写的是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只有一个,就是中华民族韧性太强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为难,什么样的环境,都像草一样,可以破土而出,永永远远,生生不息。你把这首歌放在现在,放到以后,它都代表中华民族,这就对了。

  B:你说的中华民族的韧性,是不是从汶川地震感受出来的?

  Z:它加强了我的这种想法。台湾也有“9·21”,我们也一样从地震里爬了起来。我觉得中国的历史背景太丰富,也经历过太多灾难,特别需要一首歌代表这种精神。我很希望,汶川地震的受灾者,能在这歌的激励下站起来。

  B:我听的时候也觉得这首歌特别适合献给汶川地震中的孩子。

  Z:我觉得不止。比如许多从小训练的运动员。他们先天条件比不上人家,但他们靠努力和苦练——这就是中国。这首歌就献给他们,给他们最好的feedback(回馈),就是你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我也希望鼓励更多,不只是汶川地震的受害者或努力拼搏的运动员,一般的老百姓不也是这样子吗?环境变化得太快了,各方面你都还来不及吸收就要去适应,如何有一个音乐,激励你振奋向上,这就是我写这首歌最大的心愿。

  B:你还有很多闽南语作品。你对闽南语的歌曲是什么感情?

  Z:我的父母没办法讲国语,他们只能跟我讲闽南语。我觉得闽南语有一个很大的美感,是普通话达不到的。可是问题在哪里?闽南语很难文字化,它在汉字里面的文字太局限了,都偏向古文,所以没办法变成一个大家都通用的东西。闽南语有很多的唱腔和文字的韵脚,和普通话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在大陆这边我很少唱,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怕人家听不懂,到厦门他们听得懂,所以他们可能有回馈。文字听不懂的时候只能听旋律,有点可惜。

  B:以后想写什么样的歌?

  Z:中国题材是我一个很重要的完结,或者转折吧。接下来我很想写点别的,比如大型音乐剧。我觉得要到另外一个层次去。我已经对我女儿有交代了,我重新冲出来,对歌迷也有交代了,现在我想创造一个更新、更大的境界。

  B:2005 年复出的时候,你曾经评价现在的歌坛像马戏团,比较追求视觉,音乐依附在马戏和杂耍上。

  Z:这有很多原因。中国这几年因为过度快速的经济发展,文化没有跟上。国外很多美式的演出,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像玛莉亚·凯瑞,我在国外看过她的专场。按中国的角度,那简直是偷工减料,因为一套衣服都没换,从头到尾一个人唱了一个半小时,就站着不动,连伴舞也没有。这是什么演唱会啊?可她的嗓子太好了,所以每个人都花很贵的价格去买一张票。我觉得不止玛莉亚·凯瑞,任何一个歌手,只要是属于唱将型的,他到了中国一唱,只要不是假唱,唱现场,就会让人觉得,怎么这样?跟电视上、DVD 里看到的完全不同。这造成他们只能走另外一个偏锋,就是用包装包住比较弱的部分。我觉得很可惜。

(责任编辑:董文)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