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逊的兄弟们护送灵柩入场 |
杰克逊的女儿帕丽斯(中)在姑姑珍妮特-杰克逊(左)的陪伴下上台 |
杰克逊的哥哥和妹妹 |
7月7日正午的洛杉矶,或是7月8日凌晨的上海,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斯台普斯中心——因为迈克尔·杰克逊。正如奎因·拉蒂法在公众追悼仪式上朗读的那首美国黑人女诗人玛雅·安哲洛的诗,“今天,在东京,在埃菲尔铁塔下,在加纳的黑星广场,在约翰内斯堡和匹兹堡,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和英格兰的伯明翰,我们都在想念迈克尔。”
在歌迷面前,迈克尔·杰克逊生前兢兢业业地扮演着“巨星”的角色。歌迷们崇拜他,却不一定了解他。只有在和家人、朋友的交往中,他才会显示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本周二于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举行的公众悼念仪式中,杰克逊的亲友齐聚一堂,他们眼中的杰克逊绝不是被人们顶礼膜拜的“流行乐之王”,而只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任何一个体味过失去至爱的亲人或朋友的人,都能对他们的悲痛感同身受。
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二上午8点,杰克逊一家先在洛杉矶的森林草坪公墓举行了一场家庭悼念仪式。9点多,杰克逊布满红色玫瑰花的灵柩被送上灵车,前往举行纪念仪式的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在杰克逊的兄长演唱的灵歌歌声中,杰克逊的灵柩缓缓进入仪式现场。
历时两个半小时的悼念仪式以资深歌手斯摩基·罗宾森朗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与灵乐天后戴安娜·罗斯的吊唁信函开场。曼德拉将杰克逊称为“家庭的一员”,“迈克尔不但具有过人的音乐天赋,而且他有勇气不断战胜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在这一令人悲恸的时刻,我和我的家人以及朋友献上我们最深切的哀悼。”作为杰克逊遗嘱中指定的他的孩子的第二监护人,戴安娜·罗斯在致辞中写道:“我对迈克尔的爱是私人的,他是我的世界中值得珍惜的人,是构成我的生命的一部分。现在,迈克尔需要我照顾他的孩子。假如他们需要我,我就会站出来。”
随后,歌手玛丽亚·凯莉上台演唱杰克逊的歌曲《I'll Be There》,史蒂夫·旺德、奎恩·拉蒂法等明星也相继上台发言。杰克逊的“柏拉图恋人”波姬·小丝回顾两人交往的点滴尤其令人动容,“也许因为我们都尝过年少成名的悲喜,所以我俩的关系一直很亲密。我曾经嘲笑他说,‘你这个懒鬼,我可是从11个月大的时候就踏入娱乐圈了,你是5岁才开始吧?’我们两人很早就被当作大人对待,但是当我们在一起时,就是两个爱玩闹的小孩。在我认识的人中,M.J.的笑容是最甜美和最纯净的。”
杰克逊的三个孩子——12岁的迈克尔·约瑟夫、11岁的帕丽斯、7岁的普林斯·迈克尔二世是他传奇的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团。他们的出生、他们一掷千金的生活方式、他们时常佩戴的古怪面具都令外界感到神秘莫测。然而,在世界各大媒体云集的杰克逊纪念仪式上,他们却被安排坐在最前排,离他们父亲的灵柩仅有几英尺远的地方。昵称“毯子”的普林斯·迈克尔二世手中拿着一个杰克逊的人形玩偶,老大迈克尔·约瑟夫手中拿着纪念仪式的流程表,嚼着口香糖,女儿帕丽斯则依偎着祖母。
在回顾了杰克逊在音乐文化和民权运动中做出的贡献后,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阿尔·夏普顿对着杰克逊的三个孩子说:“你们的爸爸并不怪。奇怪的是他不得不处理的那些事情。”随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帕丽斯居然走上演讲台。因为怕孩子遭到绑架,杰克逊生前一直要三个孩子对媒体多加提防,11岁的帕丽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第一次面对镜头发言,竟然会是在父亲的葬礼上。她哽咽着说:“我只想说,自从我出生以来,爸爸就是我能想象得到的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我是那么爱他。”说完这句话后,泪流满面的帕丽斯再也无法说得更多,扑倒在姑姑珍妮特·杰克逊怀中痛哭。现场的近2万名观众中有许多人强忍住眼中的泪水,还有不少人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帕丽斯的发言成为整场纪念仪式中最令人感动的时刻。据杰克逊的事业伙伴肯尼·奥特加透露,“帕丽斯上台发言并不是计划安排好的。我从未看过一个女儿像帕丽斯爱迈克尔那样爱父亲,而且她一直是迈克尔的头号歌迷。”
NBA球星科比和“魔术师”约翰逊致辞 |
【域外声音】
到底是纪念还是作秀?
所以,就是那么回事,迈克尔·杰克逊的家人希望他能以一个疗伤者、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一个反对种族主义的斗士、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努力工作的艺人、一个孩子般的精灵、一个Motown公司的产品、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的形象被人们记住,但是他的独创的舞步、极富动感的音乐节奏、自行塑造的外貌等体现他凡人化一面的种种只是视频中匆匆一瞥。现在,杰克逊成了一个圣人、一个烈士,也将成为永远被人膜拜的图腾。
——《纽约时报》
也许杰克逊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的生活中充斥着种种古怪的行为和麻烦的问题,但是在纪念仪式的当天他的所有的黑暗面都销声匿迹了。他的谢幕演出完美之极,就如同他在1980年代开始传奇般的演艺生涯时那般。
——《卫报》
整场纪念仪式似乎是在娱乐性和歌功颂德中寻求平衡。总之,结果是欢笑多于泪水。
——《好莱坞通讯》
怎么会有如此奇怪又混搭的纪念仪式?!这不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批评者喜闻乐见的仪式,但确实与杰克逊一贯的行事风格很相符。
——《洛杉矶时报》
斯台普斯中心外的广场上聚集了大批前来送别偶像的歌迷 |
【歌迷】
只有哀恸,没有麻烦
这个哀悼的时刻,在信息科技和流行文化的左右护驾下,感染了整个地球。
在洛杉矶,17000名入场的幸运歌迷和嘉宾在斯台普斯中心见证了这一刻,数以百万计无法入场的歌迷集结在街头。人群中,有一位从中国特地赶到现场的段姓歌迷,她举着一块牌子上写道:“所有中国歌迷将永远感谢你。”
对这个城市来说,这是自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以来规模最大的公众事件,媒体关注度和参与人数都达到了空前的级别,但是这一天并不带有几乎所有“大事件”都难以避免的喧闹和混乱色彩。这一天,整个洛杉矶被哀悼的情绪淹没,人们选择安静地怀念“流行天王”。“没有一例逮捕事件,没有一起交通事故,警方没有使用武力,没有任何麻烦事件发生。”洛杉矶警察局助理督察厄尔·佩辛格说,“老实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在杰克逊的出生地印第安纳州加里, 市长鲁迪·克雷说,该市打算以“猫王”位于孟菲斯的故居“雅园”为蓝本,将杰克逊家族老宅打造为新“雅园”,并建立博物馆。 公共悼念活动当天,杰克逊家族位于杰克逊路2300号的故居前聚集了大量歌迷,人们轮流在门前留影。兜售纪念品的小贩早早就开始在人群中穿梭。
在正值隆冬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中心联邦广场竖起大屏幕,歌迷在凌晨聚集此地,在寒风和黑暗中和杰克逊告别。
在日本东京,歌迷聚集到涩谷的托尔音像店,集体观看杰克逊的音乐录影带——《颤栗》、《真棒》、《比莉·珍》等名曲赫然在列。这家大型音像店经理谷川达郎说,他们将在两天里组织三次杰克逊音乐“赏听会”,让人们能有一个相互交流,集体缅怀的机会。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店里播放杰克逊音乐录影带或演唱会的电视前总是挤满人。
玛丽亚-凯莉(左)献歌 |
史蒂夫-旺德献唱 |
【报道】
史上最重大的传媒事件
“铺天盖地”的概念从没像现在这样具象化。迈克尔·杰克逊的辞世,不仅得到了传统媒体不遗余力的报道,视频直播、文字直播、博客直播、微博客直播……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平台都成为歌迷、明星或者普通网友表达哀悼之情的渠道。
据初步统计,约有10亿观众通过各地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弥补了不能到场的遗憾——这个数量已经可以和年初收看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观众数量相比肩。“说实话,这应该是史上最重大的传媒事件,是史上最重大的互联网事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如此点评道。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主持人查尔斯·吉布森说,杰克逊“也许是地球上最有名的人”。
无法统计的是,还有更多人通过网络视频、手机电视、卫星电视、苹果电视服务、Facebook、Myspace、Twitter关注着这个事件。Facebook市场部负责人兰迪·朱克伯格说,当天网站用户一边通过CNN直播观看杰克逊公共悼念活动,一边在各自主页留言,最高峰时每分钟有大约6000名用户留言。专长分析网络数据的阿卡迈技术公司说,7日当天,网上视频的流量猛增,最高时有400万用户同时观看网上直播的杰克逊公众悼念活动。
比较是在所难免的。1977年,猫王去世,悼念活动的相关报道如果和今天杰克逊的死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那时,明星文化才刚刚起步,CNN还没开始全天候滚动直播新闻。列侬的死、戴安娜王妃的死,也从来没得到如此可怕的关注度。为什么是杰克逊?“未必是公众对他的关注度特别高,而是因为现在公众可以表达关注的途径多了。”美国弗吉尼亚州传媒和公共事务中心的媒体研究员罗伯特·李赫特说,“社会性媒体的崛起,大大扩大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300万
据洛杉矶市长办公室发言人透露,此次杰克逊公众悼念活动的花费在300万美元左右。
1400
为了保证悼念活动顺利举行,洛杉矶警方招募了1400名志愿者维持秩序。
9000
洛杉矶警方警务人员共计约9000人,至于具体为这次的悼念活动出动了多少警力,洛杉矶警方不愿公布。
160万
共有160万歌迷上网注册参加摇票。
8750
最后共有8750位普通歌迷通过随机摇票的方式得到了入场券。
17500
活动共计免费送出了17500张门票,每位被抽中的歌迷得到两张门票。
813
每813位上网注册摇票的歌迷中只有一位幸运儿能得到公众悼念仪式的门票。
30
公众悼念活动比原计划超时30分钟。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