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与柯蓝的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李泉十分真诚。本报记者蒲东峰摄 |
音乐圈中有个江湖味十足的说法“北亚东,南李泉”,意指张亚东是北京音乐的代表,李泉则是上海音乐的代表。最近这几年,李泉一直忙碌于幕后,为其他歌手做嫁衣。近日忙完双语EP《她在北纬26°》的巡回宣传之后,李泉又开始筹备他的个人音乐会。与此同时,李泉还要兼顾唱片公司的日常工作以及他创办的“泉音堂”音乐学校。李泉说他是停不下来的一个人,而他休息的方式是通过不同的工作交替放松。
■音乐之路
第一个偶像是玉置浩二
李泉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当年主修钢琴,副修现代作曲。谈及第一个偶像,李泉脱口而出:“玉置浩二。”上世纪80年代以安全地带乐团崛起的玉置浩二,堪称港台歌手翻唱最多的日本创作歌手。黎明、郭富城、张国荣、张学友等大牌歌手都翻唱过他的歌曲,其中张学友的《月半弯》和《李香兰》等代表作都是来自玉置浩二和“安全地带”。李泉评价说:“我觉得他在创作力方面,应该算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强的一个人。我很佩服居然有个人写歌可以这么厉害,直到现在他还是我的偶像。”在玉置浩二的影响下,李泉开始写歌,唱歌,并因此成为学校里的反面教材。“我是从4岁开始学钢琴的,8岁开始就参加各种比赛,属于从小定点培养的那些人。当年在我们学院里,我的这个选择承受的压力挺大的,无论老师、家长一致反对,觉得你完全是不务正业,走上了一条邪路。”
庆幸没做过特恶心的事
周围亲友的反对愈发坚定了李泉做自己的决心。“我那时候特别叛逆,我觉得音乐只有好坏之分,没有什么低级和高级的区别。只要是真心写出来的就是好音乐,不分古典、流行或现代。”1995年的秋天,李泉推出签约魔岩唱片之后的首张专辑《上海梦》。李泉回忆说:“我很庆幸魔岩不是一个以市场概念为主的公司,他们很尊重音乐本身,大家是兴趣相投的。后来签约的索尼音乐以及现在的当然娱乐,他们都是因为看重我才来找我,所以给我的空间相对来说很宽松。”当然,自由也是相对的,出道多年的李泉早已学会适应。“我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有些宣传还是得配合。还好,我签约过的每一家唱片公司没有强迫我去做一些很恶心的事情,比如画一些条条框框来限制我,或者让我炒作点绯闻、丑闻什么的去赚人眼球。”
■专访
做老板不看财务报表
音盒娱乐音乐总监是李泉若干身份当中的一个,旗下艺人包括赵薇和庞龙。李泉笑言:“我不是一个搞财务报表出身的人,我是一个做音乐的人,我总尽可能地想给我们的艺人提供一个尽可能好的条件,让他们去做音乐。我觉得做音乐的人不应该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总是想专辑能卖多少张,那是商人考虑的。我关心的是音乐到底有没有被大家喜欢。在这4年当中,我退到幕后去参与唱片公司的经营,体验了做商人的感觉,如今再回来做音乐人的时候,就更坚定自己的想法,踏踏实实做音乐就够了。我到现在也没学会看财务报表,不过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公司业绩还是需要去关注的。”无论是在幕前还是幕后,李泉的梦想始终只有一个:“让我的音乐更好地被大家听到。”
音乐人不应随波逐流
在时尚方面,李泉很有自己的心得。“我不会去跟从每一季的潮流,而是坚持适合自己身材和个性的衣服。每个时代来了你就跟,你跟到后来很忙,弄得大家对你本身也没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就失败了。当然,你也不能千篇一律地去穿某一种款式,可以不断地去做细微的调整。”音乐同样如此,李泉坦言自己的坚持近乎固执。“求新、求变没有错,但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你跳不出自己的五指山,自己的特质在那儿,今天做快歌,明天做慢歌,但是一出来那个就知道是你,因为你藏不住你自己的感觉。”双语专辑《她在北纬26°》对于李泉来说,是重返乐坛后的试水之作。“毕竟4年没有和大家见面了,这次挑的几首歌都还算中规中矩,是大家对我固有印象的承前启后。年底要完成其它一些歌曲,希望融入更多的突破,不让大家失望。”
反省后向往真实感情
李泉和前女友柯蓝曾被视作男才女貌的典范,最终却未能逃过七年之痒。李泉说:“那段感情在我生命当中历时非常长,双方付出得也非常多。经历了这段感情,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两个人的相处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会忽略对方的感受,而且像我这样的人,童年比较自闭,因为都是在钢琴上度过。我的爷爷奶奶都非常爱我,所以在我的个性中有很多别人不可忍受的东西。”李泉直言:“我常常会检讨自己。其实对一个人是需要付出的,因为你需要生活。我很感谢这段感情让我学到很多东西。”现在的李泉对感情日趋务实:“一个去自省的男人还是有救的,我现在非常向往温暖、真实的感情。”
想多办几所音乐学校
李泉透露他的“泉音堂”音乐学校今年在杭州还要再扩充两所,而他本人的目标是每个省份都能有一所。“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梦想,所以这个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慢慢做,主要因为目前我的工作比较多元化。如果我可以抽出我全部的精力在学校上,可能它的进展会更快些。但有些事情速度快并不代表好,我们可以扎扎实实地一家一家来做。每个“泉音堂”音乐学校都会有个校长,因为校长是每天都必须要去上班的,我是创始人,我从自己的教材、自己教学的经验去做这个学校,然后在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合作的伙伴,在经营和教学上都有自己固有的模式。”
本报记者 朱雅清 实习生黄艾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