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甜蜜蜜》
5分钟写就辗转浪漫一生
1979年,有一首歌开始以地下的姿态悄悄在地中国民间以势不可挡之态蔓延,那时候,小三洋卡带式录放机已成为最时髦的象征,而时髦中的时髦,就是那里面传出来的歌声中,必然要有一首甜蜜、清澈而又婉转的《甜蜜蜜》。通过这首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象的知道,那个原来一直被批为“靡靡之音”的代言人的邓丽君,原来唱得这么动人。那时代的邓丽君,是一种禁忌,也更是一种吸引。当时邓丽君在内地盛行的歌曲,除了《甜蜜蜜》,还有一首《香港之夜》,这首歌因为歌词当中有一句“拍拖(粤语‘谈恋爱’)”而成为禁忌青年狂舞新潮迪斯科时的风尚,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公开宣扬的禁忌之词,它只能作为黄色歌曲都公共道德层面的禁忌,而另一首相对轻松亲切的《甜蜜蜜》也就较为半公开地在群众中风靡起来。
词作人庄奴后来曾讲述到这首歌的创作。这首歌的曲原是一首印尼的梭罗民歌《划船歌》,当时唱片公司拿着曲子找到庄奴填词,“我问是给谁唱,他们说是邓丽君。我一边哼这个旋律,眼前就浮现了她的样子,笑容很甜美,歌声很甜美,台风也很甜美。刚好歌曲的第一句只能填3个字,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甜蜜蜜’,写完整首歌不超过5分钟。”
那时的庄奴,大抵根本没有想到,就是这5分钟中,却影响了后来多少人辗转而浪漫的一生,甚至影响了新中国的整个流行音乐事业。先是通过这首歌,邓丽君正式进入内地广大爱乐者的心底,内地流行音乐最早一批的元老,从崔健、程琳、田震、王菲、郑钧等等等等,无不是听着邓丽君开启了他们对流行音乐最早的认识与渴望,80年代初期,一大批女歌手都是靠着翻唱邓丽君的歌曲开始成名并挣钱的,这其中就包括田震和王菲,当然那个年代唱邓丽君最好的人并不是她们,而是段品章,尽管这个人现在已经下落不明。甚至连那些听起来与邓丽君完全不搭界的摇滚客们,也都深受着邓丽君的影响并深爱着邓丽君,在邓丽君辞世后,由郑钧、轮回乐队等摇滚明星翻唱邓丽君歌曲的合辑《告别的摇滚》也成为了流行音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而在老百姓的普罗人生中,《甜蜜蜜》也成为许多人一生的浪漫牵引。在电影《甜蜜蜜》中,黎明扮演的黎小军与张曼玉扮演的李翘正是在茫茫人海中,从广州到香港再到美国,在邂逅、偶遇、重逢中蹉跎一生,然后又在茫茫人海中,以此歌相认,片尾,当这首歌响起,多少人不由自主地看到了自己那不得舒展的坎坷浪漫终于以泪流淌尽泻,舒展在自己眼前。几年后,邓超和孙俪又在电视剧《甜蜜蜜》中再次用这首歌串起另一段让人哀婉悲叹的爱恋一生,同样引起广大群众的深切共鸣。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能够获得大众广泛认可的,终归还都是来源于生活,从这里就足以看出,这首5分钟创作出来的歌曲是怎样的影响了大众的一生。
30《游子吟》
像虾球一样去流浪
现在我们要开始讲到电视对中国音乐人生的介入和影响了。电视节目和电视剧,曾经是内地音乐传播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途径,而电视和电视音乐,也曾经像土壤一样滋养并培育了中国的音乐生活。中国的电视业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第一部电视剧则是诞生于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时长仅20分钟,并且还是直播的。1980年,由王扶林导演的《敌营十八年》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而第一首通过电视连续剧流行起来的歌曲正是这部剧的片头曲《曙光在前头》。
虽然由关贵敏演唱的这首《曙光在前头》在当年十分流行,但从唱法上来讲,它更象是一首美声歌曲,而在80年代初,真正对当时的少年们产生流行意义的电视剧歌曲,则出自1982年一部电视剧《虾球传》。
如今再说起虾球这个人,只怕是已经没有多少人想得起来了,但至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活跃在电视机旁的少年们,都还记得这样的歌句:“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流浪的苦痛心酸,遍体的伤痕,满腔的愁怨……啊游子的心中,盼望春天!”这首歌叫《游子吟》,演唱者是成方圆。这也是成方圆第一首唱红的内地原创流行歌曲。
这首歌正是1982年播出的由广东电视台制作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虾球传》的主题歌,由凯传作词,马丁作曲。这首歌的演唱更接近现在的流行唱法,舒缓质朴,情真意切,忧伤的旋律背后,有一段同样忧伤而曲折的故事。故事里有一个香港的穷苦孩子虾球,在1947年的战后香港,如何因穷困辍学成为街头流浪儿,沦落为流氓和大亨们的马仔,然后一路流浪,次次死里求生,最终加入香港抗战自卫队员,最终成长为游击队战士的艰辛故事。剧中少年虾球的苦痛经历在成方圆的忧伤吟唱中一次次在观众脑海里叠深印象,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交织成一个少年流浪英雄的最初形象。
那时虾球的经历是如此的贴近很多同样处在苦难中的少年的现实生活,于是唱着《游子吟》,少年们流浪着,或者只是为了模仿虾球而流浪,幻想在流浪中成长为英雄,虽然并不积极,但也是在那个最初的流行岁月里的一种真实写照。在少年们盛行的虚拟流浪中,很多人也开始记住了成方圆这个名字,而内地流行音乐的开篇,也正是由成方圆和她的同事们在接下来的年份中正式拉启的。
31《万里长城永不倒》
霍元甲掀起粤语武侠风
1983年的冬天,透过一台黑白电视机,人们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乐声,然后一个浑厚而铿锵的声音唱起:“分睡八年”,最初听到的人,大概还不知道这个“分睡八年”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看到一堆人头挤在一台小电视机,从人头间挤出的一个缝隙中,隐约可以看到伴随歌声出现的,还有一个留分头的帅哥在打什么迷踪拳,一个只有一只胳膊的白胡子老头耍着什么功夫,一个俄罗斯大个罗卜被打倒在地,旁边那个分头帅哥很庄重很自豪的样子。这时你还能听见唱“慢雷长城吻八到,千雷王河水叨叨”,有人会很兴奋地告诉你:现在电视里演的是一部香港的武打连续剧,名字叫做《霍元甲》,而歌里唱的那些含混不清的发音,实际上是“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和“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而且它还有个气壮山河的名字,就叫《万里长城永不倒》,是这部剧的主题歌,演唱者叫徐小明,就是演那个一只胳膊的白胡子老头的,他还是这部戏的导演。
这话也对也不对。这部由香港丽的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武打剧名字是叫《霍元甲》,但歌曲最初在香港播出时,名字并不叫《万里长城永不倒》,而叫《大侠霍元甲》,最初的演唱者也不是徐小明,而是当时香港的老牌歌星叶振棠。只是导演徐小明对这部戏及这首歌有着太强的喜爱,而且徐小明自己歌喉也不错,所以在做内地引起版时,徐小明就自己也录了一版放了进来,并改名叫做《万里长城永不倒》。
《霍元甲》在内地的引进,正好像打了一扇从未开启过的窗户,人们顿时发现,原来窗外面有如此瑰丽的风景。已经不用再去描述当年是《霍元甲》播出时是怎样的一个万人空巷的景象,但还是要说,内地的大部分观众是能过这个电视剧,才对广东话有了如此直观而深切的认识,那时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几声模棱两可的广东腔在很陶醉地“分睡八年”,明明听不懂的粤语歌就这样抢在台湾国语歌之前轻易俘获了内地流行歌迷的心。
接上来的时光可以证明这些。《霍元甲》之后,紧接着,《陈真》和《霍东阁》作为续集也陆续在内地播出,那时节,每天晚上电视台的开台歌曲,不是《九洲方圆》里的程琳和周峰等,就是徐小明的《大号是中华》(《陈真》主题歌)和《好小子》(《霍东阁主题歌》。《霍东阁》播出时,街头上的时髦女孩子们也开始风行熊鹰翘那种把头发分成几绺别在脑袋一侧的发型。徐小明成了当时内地最受欢迎的香港导演和和香港歌手,一直到1984年他的另一部武打剧《再向虎山行》之后才渐入势微。
而紧随武侠剧之后,另外两部港剧《上海滩》和《万水千山总是情》也先后在内地播出,两首主题歌,由叶丽仪演唱的《上海滩》和汪明荃演唱的《万水千山总是情》也以不可挡之势风靡整个华人地区。内地的流行文化也这样在这几首歌的冲击下,慢慢打开了向外的窗口。
32 《我的中国心》
张明敏成内地流行音乐引路人
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二次春节联欢晚会,从此奠定了“春晚”在中国老百姓文艺生活中不可颠覆的地位。这届春晚后来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恐怕就要算是他们首次请来的两位香港歌手了。导演黄一鹤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到,当时他是想起当年撒切尔夫人要来中国与邓小平谈中英联合声明的报道时,才有了要请香港演唱参加春晚的念头。然后在深圳的一辆中巴车上,他听到了张明敏的那首《我的中国心》,然后才又辗转拖朋友在香港找到张明敏,邀请他来参加春晚。但当时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黄一鹤这种邀请港、台演员的想法,是很激进的,并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各级领导也是经过反复商讨,直到元旦时才最终同意邀请港台演员参加春晚。但隔阂与顾忌并未完全打破,黄一鹤回忆说,当接张明敏入住宾馆时,为了保持气节与风度,他甚至只能用指尖与张明敏握手。
可能当时黄一鹤他们压根没有想过,就这样一次握手,居然就对中国流行音乐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当音乐响起,个子小小,一身浅色西装的张明敏戴着眼镜披着围巾就站在了舞台中央,低沉而圆润的嗓音深情而舒缓地唱出:“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那一刻,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的心腾地一下沸腾起来,就像一个多年未见的亲人突然在耳边轻声絮语,有多少人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眼泪的回味之中,他们发觉,这首歌,这样唱歌,真好听!
一曲《我的中国心》之后,张明敏又带出一首《垄上行》,这时,站在舞台中央的张明敏突然四下随意地走动了起来,他这一走动,全国又轰动:之前,除了表演唱的形式外,所有的歌手唱歌都是要站在话筒前一动不动声情并茂的。张明敏这一走动,从此,中国的歌手们开始放松了肢体,在台上随意地动了起来!内地流行歌手最早的台风台步,就是这样被张明敏教会的。
接下来,张明敏又唱了《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这两首台湾校园歌曲。这也是台湾的流行歌曲第一次正正式式地以原来的风貌呈现在中国的大舞台上(之前著名的花腔女高间朱蓬勃也曾多次演唱齐豫的代表作《橄榄树》,但都是以美声化的方式进行演绎)。于是,台湾最早的一批流行歌曲,主要是校园歌曲,以张明敏上春晚打开缺口,正式大量涌入中国内地。
张明敏因此成了接下来的几年中在内地最火的港台歌手,盒带一盒接一盒地出,每盒都畅销。但其实当年张明敏出的那些盒带中,没有几首是他自己的首唱歌曲,大部分都是翻唱刘文正费玉清、潘安邦等的首本名曲。2004年底,记者在采访费玉清时,他还特别提到他要感谢张明敏,是他把自己的歌预先在内地唱火的,这才为后来费玉清在内地的流行开了先路。
33 《爱你在心口难开》
听着张蔷歌,跳跳迪斯科
继张明敏及香港电视剧相继启蒙之后,内地的流行歌曲正式进入一个热火而热切的时代。除了那些电视剧歌曲,最先在内地青年人间形成传唱风潮的,其实还是早期台湾的一些校园民歌,譬如《迟到》、《阿美阿美》、《踏浪》、《雨中即景》等轻松活泼的歌曲,但是当时流行的这些歌曲,我们听到的却几乎都不是原唱,而是内地歌手的模仿翻唱,而那两年,歌手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找到港台的一些热门流行歌曲学唱,然后再一帮乐手扒出配器乐谱,重新灌录成磁带,都能热销,当时专业的术语管这个叫“扒带”。
而当年扒带的人当中,最出名的就有两个。一个叫段品章,一个叫张蔷。这首《爱你在心口难开》就是当年张蔷的 翻唱代表作之一,她的翻唱之成功在于,如今你随便当着一个中国人哼两句“爱你在心口难开”的调子,然后问原唱是谁,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说出真正原唱的名字,而直接回答你张蔷。张蔷对于内地流行音乐史上的辉煌,至今还无人超越。张蔷专门唱那种又尖又嗲的迪斯科歌曲, 无论是港台的国外的歌,经她一唱,都是一股迪厅味儿,但人们就喜欢她这种迪厅味儿,并且在那个年代,年轻人最时髦的事,就是听着张蔷歌,跳跳迪斯科。
当时有种说法是,那两年,但凡是有录音机的人,都至少有一盘张蔷的盒带,张蔷所创下的专辑销量,至今无人超越。1986年,张蔷和王菲、田震等都在云南扒带录歌,当时王菲录一盒带子的报酬是400元,而张蔷是5000元,但还是有那么多人抢着找她录带子,这就充分说明了张蔷在当年的影响力是怎样。1986年,张蔷和美国的Whitney Houston,香港的邓丽君一起,作为“对本国流行音乐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 她被誉为“中国迪斯科女王”。
34《让世界充满爱》
内地流行音乐元年
1986年,中央电视台办第二届青年举歌手大奖赛时,首次将比赛划分为三个组别,分别是美声唱法组、民族唱法组和通俗唱法组。这是中国大陆音乐史上第一次正式引入“通俗唱法”这个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流行唱法的歌曲。
1986年,在内地音乐人郭峰的作品引召下,内地100名当红歌手汇聚于北京包工人体育馆,唱响了组曲《让世界充满爱》,这是内地流行音乐集体力量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但凡是人们当时能觉得耳熟叫得出来的名字,几乎都出现在这个百人名单中,无论是正当红的王洁实谢莉斯成方圆朱明瑛程琳,还是当时仍方兴未艾的韦唯毛阿敏崔健。
这一年,后来也就习惯地被认定为内地流行音乐元年。
关于这场演唱会,我们其实根本已经没有必要再去讲得太多,但凡关注内地流行音乐的人,没有人不知道这场演唱会的盛况与重大意义。这场演唱会的重要性,在于它正式开启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历史,人们普遍将这场演唱会视为内地流行音乐的正式开端。
那场演唱会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让崔健一举成名,但真正的歌迷大众迷上崔健,却不是因为知道了这场演唱会,而是在演唱会之后推出的一张合辑中,听到他的那首《一无所有》,才从此对这个声音,这个人欲罢不能。有资深歌迷记得,他们最早在电视上听到的《一无所有》,其实是成方圆抱着吉它唱的。
所以从某种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这场演唱会与其说是内地流行音乐的元年,不如说更是内地摇滚乐的元年。尽管在《一无所有》之后最先带起的是在内地疯狂了两年嘶吼派伪摇滚式西北风歌曲,但摇滚的火种,仍然就这样被崔健在这场演唱会上点燃了,并一直燃烧了起来,而摇滚当中那种追求自我与审视自我的精神,也全面在中国青年心中蓬勃兴旺起来。
到了这里,内地的流行音乐,就算是正式开篇,进入有史阶段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