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围观反粉丝:穿越了几百年,理智还停在原地?
就在大家纷纷准备围观世界杯之时,“69圣战”这个新名词在网上迅速蹿红,为因世界杯之故而备受冷落的互联网注入了源源活力,给平淡无聊的网民们带来了莫名狂欢的理由。毫无疑问,这是目前内地史上规模最大的反粉丝运动,一夜之间集结七万人,一夜之间有了战歌口号,一夜之间互不相识的人拧在一起,打倒、批斗、教育,所有这些行为都在“爱国”的“盔甲”之下所向披靡。
本报采访了文化评论界、艺人经纪界、娱乐媒体界以及铁杆粉丝界的相关人士,请他们畅聊各自眼中的反粉丝行为。也许,这只是一场“战场”之外的探讨,但他们从不同角度给予了有关此前诸多“互联网口水战”的冷静思考。在文化评论人王小峰看来,反粉丝的行为不过是历史留下的“民族后遗症”,或许“原来穿越了几百年,我们还在原地”。
文化评论界:战斗不是表达爱国的方式
王小峰(下简称王):文化评论人,资深媒体人
观点:人身权和话语权在不断增加,人们却不知道使用的轻重,很有可能就当成了暴力工具。
东东枪(下简称枪):知名博客作者,专栏作家
观点:粉丝需要为偶像的行为负责吗?偶像需要为粉丝的行为负责吗?
由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守望世界杯,所以围观“圣战”的文化评论人其实并不多,知名网络写手王小山曾在微博上搞出一个选项调查,结果被骂得够呛,接到记者电话采访时他就像做了个恶作剧般轻描淡写地笑笑。兴许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粉丝还是反粉丝都挺无聊的,但无聊并不代表不可理喻,在争执的表象下,有可能只是一场集体狂欢,也可能是某种核心价值观的缺失。
记者:“69圣战”搞得互联网热火朝天,对于这场论战你怎么看?
王:都很无聊。第一,几千年的历史造成了我们民族的不宽容,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就把脸扭开,上升不到一个人爱国不爱国的道德谴责。其次,当今中国没有核心价值观,这也往往是最糟糕的地方。因为你会发现,到处都有正确答案。如果这个事情放在别的国家,不至于上升到政治高度去评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你只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行了。那些整天打着爱国旗号在网上瞎折腾的人,你给他一个美国护照,他可开心了。
枪:这里边一定有人没想清楚,他们反的是粉丝本身,还是反的粉丝给偶像道歉这种行为?我不认为黑人家网站的人是爱国的,也不觉得喜欢外国明星就不爱国。粉丝要为偶像的行为负责吗?偶像要为粉丝的行为负责吗?粉丝又不是家奴。
记者:文化人王小山做了一个网络调查,说认为“69圣战”是爱国行为的是“傻逼”,想不清楚的是“脑残”,还有一群人只图玩玩,你会站在哪一列?
王:我哪边都不站。中国人从原本的不自由,到后来不用介绍信也能到别的地方去了,后来不仅可以随处走动还可以说话了,再后来还可以去批评了。人身权和话语权在不断增加,但是人们却不知道使用的轻重,很有可能就当成了暴力工具。归根结底也是奴性太强,给点权利就表现出“独断”的德行。粉丝不希望给自己的偶像找麻烦或者抹黑,道歉很正常,至于向哪个国家道歉,这不重要。但是中国人从小学习阶级斗争,爱假想谁是自己的敌人,这种情况下容易繁衍出反粉丝群体,他们在网络上非常讨厌。
枪:这不是哪波人更傻的事,而是这个事情本身就挺傻的,我哪边都不参加。这其中一定有“脑残”的人,但到底是谁不好说,不过那些没事看这个热闹的人确实挺无聊的。
记者:你怎么看待粉丝群体?你觉得粉丝到底惹到了谁?
王:我不喜欢粉丝崇拜心理,因为里边带着无意识的傻的行为。但那是别人的事,当作社会现象去分析可以,没必要指责。人在年轻或成长的时候无法从长辈或者社会那里得到的东西,崇拜偶像是最直接的做法。在中国,从我这一代开始才有偶像崇拜的存在,在此之前人们崇拜的是毛泽东,但这些政治偶像并不是人成长过程中本能的需求。所以长辈们对小孩的偶像崇拜不是特别理解,等到我这一代人的孩子或者再下一代的孩子长大,就不会存在崇拜与反崇拜的无聊争执了,因为那时就有沟通和理解。
枪:大家喜欢自己喜欢的人,有自己的自由,但狂热、过激、盲目,甚至丧失独立人格就不好了。但总的来说粉丝没什么可反的,倒是反粉丝的人自己要想清楚一点。
记者:如果反粉丝打着的旗号是“爱国”和“拯救下一代”,他们的社会行为应该遵循怎样的底线?
王:今天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标准或许已被打碎。实际上,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爱国主义情绪,如果只是用一种战斗的方式去表达,人民是不会幸福的。站在红旗下流着眼泪发誓,外国人说中国不友好的话就恨不得拿冲锋枪冲上去,这不是爱国主义,而是军国主义。而正确的价值观是要回归人的本性、自然的状态。我们现在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到最后只能让大家变得扭曲,一方面是言论自由,一方面又是极度的不自由。
枪:现在的年轻人以这样的方式爱国,是国家的耻辱,这跟爱国没有半点关系。如果我们的社会连做粉丝的自由都没有的话,这比不爱国还可怕。有人将矛头指向媒体,我觉得这是没道理的。台湾作家龙应台很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针对台湾街头口号“穿着暴露、招蜂引蝶、自取其辱”,她说那是没道理的,是做坏事的人错了,而不是穿得漂亮的人错了。到底是因为报道才有粉丝喜欢,还是因为有粉丝喜欢才有报道,这个很难说清楚。
艺人经纪界:趋于理智还是流于怪物?
司婕(下简称司):资深韩国明星经纪人,带过H.O.T.、Super Junior,现任国内偶像团体至上励合的经纪人。
观点:发展到现在,粉丝像怪物一样,哈韩哈到忘本,这一点让我感觉很不可思议。
马雪(下简称马):国内著名日韩艺人经纪人,带过张佑赫、Rain等,现自己开设经纪公司。
观点:反粉丝是媒体在瞎定义,这个定义本身就很模糊。谁都会有人骂有人喜欢。
同样身为资深日韩经纪人,她们都曾经或正在与日韩超级偶像紧密相连,见证了日韩艺人在中国市场上的“力揽狂潮”,也见证了粉丝与反粉丝的爱恨情仇,这中间有感动、有愤怒也有惊讶,但他们对于粉丝与反粉丝的认识却截然相反,一者认为粉丝越来越趋于疯狂,发展到今天就像怪物;另一者则认为粉丝越来越理智,越来越次序化、规范化,反粉丝只是一小撮异常活跃的分子,并没有而且也不会形成组织。
记者:你带过的日韩艺人在内地也有很多粉丝,他们是否有过疯狂行为?你是否能够理解?
司:有过,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年H.O.T.在北京开演唱会,女孩子们从头站到尾、从头哭到尾。我很理解他们,因为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偶像。
马:我现在接触的粉丝,不觉得他们疯狂,但在早些年的时候确实很疯狂,比如全程跟随,从机场到酒店,花很多钱包车包旅店。对这类行为我一开始不是特别理解,但后来明白了,就是有了这些粉丝那些歌手工作起来才更带劲,在不打扰工作的情况下,这些粉丝的存在让他们感觉很欣慰。哈韩从十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候还只是作为文化现象,如今最初那批哈韩哈日的人都长大了,为人妻为人父,没见得有什么负面影响。
记者:为什么会产生反粉丝行为?粉丝到底惹到了谁?
司:还是因为粉丝的行为触及到了道德底线,粉丝本身没错,但是作为粉丝的行为有错,就应该反对。比如在世博会上侵犯武警,这个追星行为有点过火了,他们侮辱武警,给国人丢脸。发生这种激烈行为,有的明星就应该对自己的粉丝进行正确引导。
马:反粉丝是成年人居多,他们觉得孩子不上学不上课,玩物尚志、不务正业。有时候聚集起来会给诸多场地造成不便,例如机场、酒店等公共场所就很讨厌这类集会,因为会给相关工作人员增添麻烦。但反粉丝群体里怀着各种情绪的人都有,有的是本身的利益确实被侵犯,有的本身就是反韩,而不是反粉丝。
记者:作为资深经纪人,你感觉这些年来,粉丝与反粉丝都有哪些变化?
司:我从1997年开始做韩国艺人经纪人,直到2007年才退出此行业,可以说也算韩流在中国发展的见证人。在最初,国内粉丝并没有做过任何失去理智的行为,发展到现在,粉丝像怪物一样,哈韩哈到忘本,这一点让我感觉很不可思议。
马:现在中国很多粉丝团队非常有次序,选秀节目都在很稳步地发展,为什么说中国开始有偶像了?就是因为出现了一群有次序的粉丝团体。对于反粉丝,我觉得是媒体在瞎定义,反粉丝的群体根本没有什么组织化,而且这个定义本身就很模糊。谁都会有人来骂,有人来喜欢,比如张艺谋的上一部电影人们喜欢,下一部电影不喜欢,就不能说成是反粉丝。有一点遗憾的是,中国粉丝了解自己偶像的渠道很少,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获取偶像的“情报”,而这会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
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搜狐音乐刊登,未经书面允许,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