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音乐频道首页 > 音乐专题 > 热点专题 > 陈志远去世-简历|代表作|歌曲|视频 > 陈志远病逝 各方评论

李皖:陈志远是音乐后面的隐身人

来源:搜狐音乐 作者:李皖
2011年03月17日12:27

  搜狐音乐特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文\李皖)“陈志远作为这个时期最活跃的配器家,他的活动范围很广,他最显赫的作为显然不是在民歌方面,而是在流行音乐领域,比如为当时头号歌星凤飞飞配乐。他是当时的典型曲风——管弦乐/民乐器/流行风、古典音乐/中国音乐融汇式配器的关键定型人物。较之整个编曲界的流风——用交响乐加一二支民乐器独奏的伴奏曲风,陈志远的突出之处是将其中‘大型部分’如交响乐充分地小型化和录音室化;他的西洋乐、国乐和民谣表现都不突出,但韵味相当纯正,且三者之间比例均衡、水乳交融。客观地说它们并不像校园民歌的高雅代表那样古典,而是非常地作坊化和商业化;但后来台湾流行音乐的惯常配器,并没有比这走更远;陈志远式配器,简直就是20年台湾流行音乐的基本配乐范本。”

  这是我写在《风雅颂和艺术的业余精神——概论台湾校园民歌》中的一段话。在台湾校园民歌时期,有三位编曲配器大师,陈志远是其中一位;另两位,一个是李泰祥,一个是陈扬。

  与李泰祥和陈扬比起来,陈志远的风格似乎不突出,比较温,比较软,比较面。但这种温、软、面,正是后来台湾流行音乐之所以为台湾流行音乐的特色,其内部的细腻肌理,处处有陈志远先行趟过的印迹。在世界流行音乐的密林里,台湾流行音乐是一种极有特色的音乐,这种特色是风格不突出、高度的融;而陈志远,正是这种风格的定型师。

  比起李泰祥、陈扬,陈志远的活跃时期更长,更高产,活动的范围更宽。1990年代,李泰祥、陈扬的作品都已经不多见了,陈志远却如同一座开足马力的工厂,作品像流水线一般批量下线,令人目不暇给。

  大致说来,台湾流行音乐有五个大的时期;与五个时期相一致,随着时间更替,出现了五个大的主流格局:

  一、日据时期,悲苦的台语小调;

  二、国统时期,大上海流行歌曲移植台湾;

  三、校园民歌时期,校园学子的风雅颂;

  四、城市流行乐时期,都市男女的爱情和心情;

  五、新千年时尚时期,全球化的美国黑人音乐潮流(R & B)和台湾原住民民歌竞相交错,构成2000年代台湾流行音乐的一阴一阳、一隐一显、一动一静。

  作为编曲家、作曲家、制作人,陈志远的创作,殿压了第二个时期的末尾,主导、统治了第三、四个时期,第五个时期则少有作为。

  在1976年之后,尤其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随便拆开一张台湾流行音乐专辑,唱片、磁带或者CD,在编曲、作曲、制作一栏,你可能都会碰到这个名字:陈志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好几年。一茬茬明星、巨星如走马灯一般,在台湾流行音乐的舞台上闪光、隐没,背后一直未变的那个幕后老师,是陈志远。

  他是一位给明星们编织锦线、披上音乐华服的人。他为之做嫁衣的时代偶像,粗粗一数,就有以下一二十位:

  凤飞飞、陈彼得、黄仲昆、蔡琴、潘越云、苏芮、黄莺莺、张艾嘉(《忙与盲》)、齐秦、李宗盛(《生命中的精灵》)、王杰、姜育恒、叶欢、张雨生、童安格、黄舒骏(《马不停蹄的忧伤》)、郑智化、“忧欢派对”、“小虎队”、林忆莲、张清芳(《双陈故事》)……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所列之人物,陈志远为之编曲,并非订制出手二三曲目的行货,而是对这些人物的曲风、个性、风范的形成,都有定型之功。

  以歌手为单位,或不容易看清。从唱片厂牌来看,陈志远曲风所及,统领了1980和1990年代的飞碟、1990和2000年代的丰华。在这两家唱片公司,凡大制作、大明星,必有陈志远在背后撑腰,他是其编曲的品牌、大师的保证。

  流行音乐的听众,通常会注意到舞台上的歌手;对舞台幕后的创作人,有时会注意到词曲合一的作者、作词人。对他们的人格、个性,可能知之一二。这样的作者,通过这类作品焕发出其精神力量,其人其心,形象神采,似一眼可见。

  可陈志远的角色是——作为歌曲作者,他是作曲人,不写词;作为音乐家,他是编曲人,不唱不作。他的形象、神采,是许多人都看不见的。专业的音乐人、乐评人,也未必看得清。要看清、估价陈志远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贡献,必须专业的编曲人参与评说,才有六七分可能。

  以我之所见,陈志远有以下五个方面作为,或称为“五大风格”。但以我之孤陋寡闻,难免以偏盖全,就当作是五个举例吧。

  一、校园民歌大众化雅乐的代表。典型曲风——管弦乐/民乐器/流行风、古典音乐/中国音乐的融汇式配器。这个第一段已有详细交代,不再赘述。须强调一句的是,这种曲风代表了民歌后期由简单向复杂精深的转向;此时的陈志远,是1980至1990年代前后20年台湾主流配乐风格的头号定型师;此时的代表作,是创型时期的蔡琴和黄金时期的潘越云。

  二、城市流行乐的幕后宗师。其最风格化的案例,首推齐秦《狼的专辑》和《冬雨》。齐秦这个“狼”的形象,其音乐氛围的建筑师、创生者,是陈志远。此时,陈志远在古典交响乐上的造化,尤其是以键盘、midi、电子音符所架构起的冰冷的城市意象,成为“狼”最好的背景。这种代表城市疏离体验的配乐,在之前的苏芮、黄莺莺,之后的王杰、姜育恒、张雨生、童安格、郑智化身上,也有程度不同的体现。

  三、青春电子舞曲的风格制造者。其最风格化的案例是“小虎队”。1990年“小虎队”以《逍遥游》、《青苹果乐园》横空出世,三位帅男生的载歌载舞是表,青春动感节奏欢快的键盘舞曲是里。陈志远以他在键盘上的多样才能,为台湾青少年泡泡糖音乐一手打造了青春电子舞曲的闪亮外衣。

  四、中国风流行器乐的制作师。以《陈志远的音乐之旅》为代表的这部分创作,我最不看好。这是一系列将华语流行名歌交响化、轻音乐化的尝试,与同类作品比起来,它最大的特点是其浓郁的中国风。观之后来为音乐发烧友趋之若鹜的同类创作,陈志远起步甚早,可谓先行者。但他的这部分作品,乐思浮泛、配器轻浮、器材平庸、音质口水;抬眼望去,数十上百首曲子,既无创新,又不见风骨。

  五、器乐师、影视音乐作者。这是配乐大师陈志远的自然延展。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影《搭错车》的器乐演奏曲,据说他还创作了电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电视剧《橘子红了》、《似水年华》、《天一生水》、《夜半歌声》等影视剧的配乐。这些作品里,最能代表陈志远的神采、气象的,是那种在齐秦的歌曲背后曾集中出现的、酷冷的键盘交响乐,代表了城市的迷思、人性的迷惘。

  总体而言,陈志远是那个给台湾歌曲穿上衣服的人。作为配乐大师,他最擅长的乐器是键盘,其次是钢琴。通过这两样乐器,他通晓了交响乐,打通了民乐神思,弄懂了吉他民谣,穿越了电子节奏合成器舞曲,由此为台湾近40年的主流音乐准备了一面巨大的调色板。后来的台湾编曲人,在民谣之外,摇滚乐之外,爵士乐之外,莫不承续起他的衣钵,涂惠元、屠颖是他的传人,钟兴民是把他的风格提升到更新高度、更优品质、更纯正格调、更艺术化风范的集大成者。

  这些人的编曲风格,都可以称之——将交响乐曲大众化,将中西乐风融合化——在一首简单的流行歌曲里。

  2011年3月16日下午13:55,台湾编曲大师陈志远因肠癌不治去世,享年62岁。我没见过陈志远,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在此之前也不知道他的年龄,甚至从没想过要知道他生平如何,长什么样子。音乐中到处是他的名字,他是音乐后面看不见的人。

(责任编辑:陈贤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