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音乐频道首页 > 新闻 > 内地乐闻

歌曲创作脉络引热议 《民生》让红歌走向流行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王琳
2011年05月09日02:12
从《国家》到《民生》,红歌逐渐走向流行
从《国家》到《民生》,红歌逐渐走向流行

  北京晨报讯 (记者 王琳)昨天上午,“从《国家》到《民生》音乐作品研讨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行。《民生》的词曲作者王平久、金培达,演唱者代表刘媛媛以及来自音乐界、书画界、演艺界、新闻界的二十位嘉宾集体亮相。大家分别就这两首歌曲的思想内涵、音乐追求、演唱特色进行了深入分析,共同探讨了作为主旋律歌曲,《国家》和《民生》与以往的红歌有哪些不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红歌”等话题。

  “红旗歌手”刘媛媛昨天表示,她曾被邀请到社区演唱,还应幼儿园长、小学校长之邀去为小朋友、小学生们演唱,“这说明,这两首歌受到不同年龄段群体的欢迎。《民生》这首歌词曲作得非常好,凝聚了很多人的共同思想和心愿。 这首歌经过上千人的试听之后有了现在的主旋律,让我来演唱,我觉得担子非常重,压力也很大。作为一个歌唱演员,我特别希望这么好的歌曲能够推动我的演唱,希望它真正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唱到人们心里去。”

  说到新时代的红歌话题时,《国家》和《民生》的曲作者金培达给出了这样的解读,“我们希望这两首歌不像以往的红歌那么宏观,我们希望这首歌能够深入民心,希望听的人能够觉得很亲切。在创作的时候压力最大,一方面怎么样才能够保持红歌应该有的气魄,它有一个主题在里面;但是另一方面怎么样把流行元素放在里面,让听的人感觉更加亲切。纯粹从音乐角度来说,这两首歌在乐理上没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在创作的概念上,尤其从红歌的创作角度来说,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很新,我们把以往红歌唱的方式和配器旋律的方式走向流行的方面。”金培达昨天笑称,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了若干年之后,创作团队也不在了,但大家再听这两首歌的时候依然能够感觉很亲切。

  嘉宾们在发言中对《国家》和《民生》各抒己见,而大家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个问题,从《国家》和《民生》中看到了词作者王平久对社会现象、社会信息的敏锐捕捉,“以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与发现,以歌曲向社会发言,进而影响社会生活。”这样的歌词思想内涵丰富,所以一经演唱就很容易产生广泛的社会共鸣。

(责任编辑:衣云鹤)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