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频道首页 > 新闻 > 内地乐闻

明年歌坛准备大怀旧 业内人士策划流行33年活动

2011年12月06日09:25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晚报12月5日报道 2011年的歌坛可以说是平平淡淡,多年的不景气呈现了一种灰色的延续,歌坛需要大事件才能提振人气,带来活跃的气氛。一批音乐业内人士开始策划了一场名为“流行33年”的大型怀旧活动。“流行33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在大陆第一次评选百佳唱片;二是举办大型怀旧演唱会。

  台湾的一批乐评人曾评选过台湾的两百大专辑并出书,而此次大陆的百佳唱片从1979年太平洋影音推出第一张流行专辑朱逢博《蔷薇处处开》开始一直到今年年底。大陆将由数十位乐评人及媒体资深记者、电台主持人组成评委会。目前,已经收集的33年唱片目录名单已经有4000多张。

  “流行33年”的怀旧演唱会也将创下新的演出之最,它将第一次在北京三大演出场所北京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同日同时开唱。三台演唱会分别以80年代的歌手,90年代的歌手以及2000年以后的歌手各办一场,各观众群可以很有针对性地去选择观看。

  大陆流行音乐与港台流行音乐有很大的不同。港台流行音乐是标准的唱片公司,唱片工业体系,相对而言是很有秩序的。而大陆流行音乐是从一无所有,一无所知开始,混乱,多元,千奇百怪,胡打胡有理。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有极高的热情但又不知道怎么干,于是,8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的面貌是一种旺盛的,野生的,活跃的。一些人模仿港台歌曲成名,一些人演唱电视剧主题曲成名,一些人参加电视大奖赛成名,一些人演唱外国歌曲,甚至是演唱亚非拉歌曲成名。当时的创作力惊人,一些社会现象都出现在音乐之中,如《大冲击,大流行》。除了专辑,合辑之外,还有现在已经没有的大联唱。当年的流行一个接一个,西北风热,红太阳热,甚至是囚歌热,这在今天来看都十分另类,也十分开放。由于没有条条框框,反而造就了一种80年代的特殊流行文化。

  到了90年代,大陆开始采取唱片公司的商业模式。商业电台开始推出排行榜,电视台则流行MV。于是,又有大批歌手成名。这其中,先是广东歌坛活跃,然后是北京的校园民谣及摇滚乐群体。一批老歌手也重新包装再战歌坛。中后期,台湾香港唱片公司,乃至国际五大唱片公司纷纷进入大陆签约艺人。但大陆80年代的独特性也开始减弱,大陆音乐越来越成为港台音乐的模仿者,比如R&B热等等。

  2000年之后,大陆流行音乐与全球一样受到网络冲击,而大陆流行音乐也与全球更一致,最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大陆也开始进行电视选秀比赛。2005年之后,选秀歌手一举占领歌坛,这其中既有湖南卫视为代表的“快男超女”,也有央视为代表的“星光大道”。选秀歌手在影响力上不但超越了前辈大陆歌手,也超过了当红的港台歌手。与此同时,一些网络歌手、草根歌手也借网络取得传统歌手无法企及的快速走红。

  大陆流行音乐的33年远比港台更大,更乱,更杂,所以,梳理起来也更有趣,更令人兴奋。它提供的怀旧内容也更丰富,更有回顾价值。就重头的演唱会而言,三场演唱会每场阵容都很强,很有吸引力。

  80年代专场,可供选择的歌手有最早的朱逢博,李谷一,李双江,蒋大为及东方歌舞团系歌手,之后有程琳,范琳琳,杭天琪,段品章,吴涤青,孙国庆,王迪,蔡国庆,田震,还有一些当时的翻唱奇才张蔷,周峰,张行,赵莉等,而崔健,刘欢,毛阿敏,侯牧人,郭峰,韦唯也都属于这场演唱会的范畴。

  90年代专场,可供选择的歌手有当时崛起广州的毛宁,杨钰莹,陈明,李春波,张咪,北京的老狼,黄格选,杜昊,艾敬,以及摇滚方面的唐朝,黑豹乐队,魔岩三杰,郑钧,许巍,汪峰等。孙楠,韩红,朴树,羽·泉,那英,小柯,满文军,金海心等也是90年代指标式人物。

  而2000年代专场,可选择的歌手除李宇春,周笔畅,陈楚生,张杰,王啸坤,凤凰传奇,李玉刚等。

(责任编辑:董文)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