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歌手“走江湖”音乐节在北京麻雀瓦舍拉开序幕 |
内地观众观看原住民歌手演唱盛况 |
10月20日-11月3日,当代唯一致力于推展台湾“原创民谣”的音乐艺术单位野火乐集带领旗下年轻的原住民歌手陈永龙、陈世川、荻部丝、张文翰、琳恩雅等,在北京、南京、上海、厦门、广州五地举行了一圈以“走江湖”为名的走唱会,带来台湾原创民谣作品代表“美丽新民谣”的系列演唱响。“走江湖”之前一个月,有着“台湾民歌之父”之称的胡德夫也在北京、广州等地举办了一系列的LIVE演唱活动。接连两个月内,台湾原住民音乐之声在整个大陆此起彼伏,所到之处,吸引了大量乐迷前往,也让人们集中地关注起“原住民音乐”这个新近崛起的特殊音乐类型。
大多数内地乐迷最先关注到“台湾原住民”一词,应该是从台湾卑南族歌坛天后张惠妹开始,而后诸如民雄、动力火车、王宏恩等一系列原住民出身歌手纷纷成为台湾歌坛骁将,形成华语歌坛一道鲜亮的风景。但是,张惠妹他们所演唱的歌曲,显然又都不是真正的台湾原住民音乐,而真正的台湾原住民音乐又是什么样子?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特别的台湾原住民音乐世界。
发现:娜鲁湾原来不是湾
还是在2000年末,记者在一次淘碟行动中,偶然发现一张名为《野火 春风》的CD,歌手的名字叫纪晓君。当时记者误以为这是八十年代末走红上海的那位老歌手(出的新专辑,而且封面图片也十分特别,弄的像个原始部落的姑娘,于是马上买了回来。打开一听,才知道,此纪非彼纪,那位上海老歌手叫纪晓兰,而这位纪晓君,如CD中介绍所说,是出身于台湾一位原住民歌手。
名字不一样,歌声就更完全不同了。打开一听,从第一首《野火》开始,歌声就用一种完全听不懂的语言,咿呀啦呀哦呀地唱着,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却会感觉到这歌声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将听者呆滞的神经中揪出一种生动和兴奋来,而后的《兰屿之恋》,又是那样辽远的忧伤在月光海面下萦绕回旋久久不去的样子。
然后记者才发现,这种名为原住民的歌声,虽然来自台湾,却与我们通常一提到台湾歌曲就会想到的用闽南语演唱的台语歌完全不同。闽南语算是台湾普遍使用的地方方言,而原住民语言则完全是台湾的少数民族的语言,也就是内地通常所说的高山族语言。
这当然不是内地听众第一次接触到的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歌曲,一说到这类歌曲,内地听众最先会想到的就是那首几十年前就开始脍炙人口的《阿里山的姑娘》。但事实上,《阿里山的姑娘》是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歌,是一首纯创作歌曲。再之后,1988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上,拥有台湾“山地歌王”之称的歌手万沙浪演唱了一首《娜鲁湾情歌》,经随着“走江湖”活动一起来到北京做讲座的台湾资深DJ乐评人马世芳和著名音乐人李子恒证实,确实是一首原住民歌曲,但它的国语歌词却是后来专门填写的。而关于《娜鲁湾情歌》也一直给内地听众造成了一个误解,以为歌中所唱的是台湾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名叫“娜鲁湾”的地方,直到10月20日晚在北京麻雀瓦舍举办的“走江湖”演唱会上,当晚参与表演的原住民歌手陈永龙陈世川才正式跟大家介绍到:“娜鲁湾”在台湾原住民语言中,就是一个语气助词,而并不是一个实体的地名或者什么,也因此,我们经常会在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歌曲中听到诸如“娜鲁湾多依呀啦呀吼嗬依呀嘿”的吟唱,其实全无所指,而马世芳则笑着说:“如果你到了台湾跟人家说要来个娜鲁湾一日游,会把人笑死的。”
“原住民”这个词汇其实也不是到这时才第一次出现在内地听众眼前。实际上,1996年歌坛天后张惠妹第一次唱着《姊妹》出道时,就已经被介绍到她是一位台湾原住民歌手。再往后动力火车、高慧君、民雄、戴爱玲等一批有着原住民出身的歌手相继出现在歌坛并为大家所喜爱,此时,在他们身上,“原住民”仅代表着一种出身而已,他们演唱的都是正宗的主流流行歌曲,与“原住民”几乎毫无关系。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原住民歌曲?纪晓君的算是吗?与张惠妹成名同时出现的,还有一首郭英男的《老人饮酒歌》,都唱到了当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还是说这样的歌曲才算是真正的原住民歌曲?
还原:唱什么,哪里唱,谁在唱,如何唱
说到台湾原住民音乐的初始状态,内地乐迷很容易想到这几年兴起的一个词:原生态民歌。是的,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只是台湾并不使用“原生态民歌”这一词汇,与之相对应的词,应该叫做“古调”,也就是最早流传于台湾原住民居住区的各种民间歌谣。
原住民族目前在台湾约有49 万人,占台湾总人口数的2﹪,目前认定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邹、赛夏、雅美、邵、噶玛兰、太鲁阁、撒奇莱雅及赛德克等14 族,他们在遗传学和语言学的分类上属于“南岛语族”,是属于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民族。因此,最早的原住民歌曲,从内容与功能上来讲,一是与宗教信仰相关,多用于各种宗教仪式当中,二是与海洋生活相关,许多传统的歌词与航海技术、祖先所住的岛屿、捕鱼、独木舟的制作以及其他海洋生活经验等有关,其他的也都产生于他们的生活、劳作。在去年曾凭专辑《百年排湾 风华再现》而拿下第22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原住民歌手奖”的林广财就跟记者讲说,“歌唱在原住民的社会里,是生活的一种,每晚没事了,回到火堆旁边,一起讲故事,讲今天的故事,主要就是口述,包括日常生活,都是用口述,这种口述音调会起伏,就成了歌声,就是用歌声传达他的用意。”
最早的原住民音乐,多以声乐为主,器乐很少,这种情形可能与他们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岛屿上所能找到的乐器材料有限,只能依靠天然的条件制造乐器,譬如采槟榔累了就边打槟榔叶边唱,砍竹子空闲时就把竹子削成竹筒吹出声响。而且,据林广财介绍,这种古谣都是很随性的,随性到什么程度?用台湾资深电台DJ、乐评人马世芳的话来说,就是最早的原住民音乐是没有和弦的概念的,也没有拍子概念,只有旋律和律动,“那个律动是自然的东西,你是无法帮他们分割他们的小节数的。”
早期的原住民音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对歌唱的性别、年龄以及阶层都有严格的限制,例如,在男女的劳动分工里,有些歌谣只有男性可唱、有些则是只有女性可唱,或者男女可以一起唱的歌。还有一些歌,只有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有资格唱,譬如林广财就是排湾族的一名头目,而在原住民当中,头目都是世袭制的,林广财记得,小时候会有很多老人常到家里来,吟唱一些过去的歌谣,就这样耳濡目染,他才学会了台湾现在很多包括原住民在内的人都不会唱的古调(古谣)。
如今,这种类似于我们所熟知的原生态民歌的台湾原住民古调,在台湾已经很少有人会唱了,甚至很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过。在《百年排湾 风华再现》中,林广财特意收录了《采花生》、《颂赞歌》、《伊呀伊》、《战歌》和《来苏》等五首古调歌曲,让人们得以听到台湾原住民音乐较为原始的风貌。
演变:随历史靠近流行
古调只是原住民歌曲是初的模样,在台湾有原住民历史的几千年,虽然也经世代传袭,但毕竟一个“古”字,很多已经作古,依然留存的也只有少数古稀老人依然记得它们古初的样貎。而作为海洋文化的一种,台湾的原住民文化其实是一直呈一种海洋般的开放状态,并一直在它的历史进程中,受着各种外来的影响并逐步演变的。
譬如文章开始提到的纪晓君,还有之后出现的巴奈、陈建年、南王姐妹花一直到最近出来的以莉•高露、陈永龙、陈世川等人,他们所演唱的原住民歌曲,不管是否用了原住民本民族的语言演唱,都已经不再是原住民歌曲最初的模样。
原住民音乐在台湾的历史变迁中,亦步亦趋,也在渐渐转变,并逐步靠向流行。从1624年荷兰人来到台湾妄图殖民时,就有传教士深入原住民部落布教,也带来了教会音乐,教会了大家教会诗歌。后来西班牙人效仿荷兰人,也开始航海,然后在台湾的“三貂角”登陆,他们也影响了台湾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西方音乐。
而到了马关条约之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人,整个日本文化就开始深深渗透到台湾整个的音乐呈现当中。对台湾闽南语歌曲熟悉的听众都会有这种感觉,很多台语歌听起来特别像日本的演歌,“像江惠啊这些人,都会有受到这个影响,”林广财说,“就是用到很多所谓的装饰音啦。”而他自己的专辑当中收录的《啊!情人》和《奈何》两首,则就是典型的日据时代的原住民歌曲的样子。而后美国大兵在台湾驻守时,马世芳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汉人孩子听什么,原住民的孩子也一样在听什么,因为大家都开得了收音机嘛,都在听一样的歌,所以像纪晓君陈建年胡德夫巴奈,他们都是在听英文流行歌,听台湾的校园民歌,听所有的这些东西长大的。”
作为文化的一种,原住民音乐的变化,必然与教育和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出生于1962年的林广财回忆他的少年时代,说他们从上学时就开始被要求在学校必须讲国语,不准讲母语,与他差不多同龄的胡德夫也谈到,在中学上音乐课时,学校教的都是西洋音乐知识,而尽量会回避他们本民族的那些音乐。林广财在念国中的时候开始接触到吉它,吉它是比较早进入到原住民部落里的乐器,但最早进来的是口琴,“吉他在部落里村子里是很普遍的乐器,几乎两三户就有一把,都是在外面打工的人带进来的,弹的当然都是城市里的流行歌曲,我们开始学弹的时候都学的这个。”
由口琴吉它开始,西洋乐器以及当时兴起的唱片工业开始逐步渗入原住民年轻人的音乐创作当中,原住民音乐也由以前以人声为主,逐步转变成以西洋乐器伴奏为主的音乐。“大概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开始有一个比较新鲜的编曲概念,此时开始用一种比较新鲜的企划方式来做原住民音乐,它会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影响,绝对不是那种原生态的东西。”马世芳说。而我们后来听到的纪晓君、巴奈、陈建年、以莉•高露等人演唱的原住民歌曲,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下出来的产物。
窘境:我是不是原住民?
如今,很多听过原住民歌曲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被这种生命原动力的歌声紧紧抓住,并感叹,这么好听的歌曲,为什么现在才有?我们现在才听到?
是啊,为什么呢?这就要回到“原住民”这个词本身。这个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作为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名词,它也是以胡德夫等人经过艰苦的斗争给自己争取到的一个比较正式比较中立客观的称呼。之前我们很少知道谁谁是原住民歌手,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住民在台湾是处在一个被歧视的地位。从前原住民是被人称作“山胞(山地同胞)”的,这还是好听的,更难听的叫“番仔(音hwana)”。作为一个平地出身的歌手,孟庭苇就坦白的说到:“早期我们很多的平地居民,把他们都赶到山上去了,所以有很多的原住民到山上之后,很多资源都没有,生存困难,所以他们就喝酒嘛,也不工作,所以有很多平地人对原住民的印象就不太好。因此有很多年轻的原住民来到平地后,其实外在看不太出来是原住民,他们自己也不太愿意讲,像我念高中时,班上就有个原住民的同学,跟我非常好,她就跟我说,可以的话她不喜欢告诉别人她是原住民,因为很多人对原住民的印象是比较负面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环境的限制,早期台湾原住民歌手一直活在华语乐坛的阴暗角落苦苦挣扎,默默无闻。唯一曾出过名的就是曾经来央视参加春晚的卑南族“山地歌王”万沙浪,那还是在1970年代,万沙浪在歌厅凭一首流行曲《风从哪里来》闯出一些名气,后来被誉为“台湾民歌之父”的胡德夫当时就是他的合音。但万沙浪在歌坛也只是昙花一现,短暂风光之后就退出了荣耀舞台,甚至一蹶不振晚境凄凉。
内地歌坛除邓丽君外最早引进来的台湾歌手高胜美,也是布农族的原住民,据孟庭苇回忆,早期高胜美以口水歌出道时,还曾称自己是“山地公主”,唱过《杵歌》等具有原住民色彩的歌曲,但是真正成名之后,就基本上让人淡忘了她的原住民出身,基本上唱的全是主流流行歌曲,直到2005年来北京开演唱会时,才又主动说出,自己是原住民歌手。
事实上台湾有很多知名艺人都是原住民或者有着原住民血统,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像言承旭、周渝民、蔡依林、罗志祥、徐若瑄等都是。孟庭苇说:“这几年来,尤其是在歌坛,因为阿妹的关系,她的音乐做得非常成功,加上她的形象非常受大家喜欢,所以突然就开始有很多人出来说自己是原住民。譬如上世纪80年代台湾最红的玉女偶像杨林,就是到去年才公布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的。”
出头:胡德夫、飞鱼云豹、张惠妹、郭英男
胡德夫 |
原住民音乐和原住民文化如今在台湾乃至整个华人地区,都日渐受到重视,一改从前被歧视的地位,这里,有几个人功不可没。
第一个就是有着“台湾民歌之父”之称的胡德夫,这是胡德夫在华语乐坛获得的称谓,而在台湾的整个原住民社会,他亦被尊称为“台湾原住民运动先驱”。1980年,胡德夫创立了原住民权利促进会,为原住民寻求权益,而此时,民谣一半成了运动的目的,一半成了手段,也可以说是斗争的工具,胡德夫说,那时候他写歌唱歌,“就是想振奋人家一下,或者是提醒自己一下,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了总会问我们,你们有这样那样的诉求,那你们的文化在哪里,你们的歌在哪里?那时我们不能讲自己的方言,都是在这样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而现在我就要告诉人家,我就是讲文化,我要唱我的歌给你听。”于是胡德夫写了很多关注原住民问题的歌曲,将原住民在社会边缘角落之悲情与苦痛,注入他的歌中,唱出悲哀及历起的决心,并以《为什么》、《美丽的稻穗》、《大武山美丽妈妈》等歌曲演唱参与到各种社会运动中,让整个台湾听到原住民的声音,最终为他们获得了“原住民”的官方正式称谓,而不再只是受人歧视的番仔或者山胞。
在整个原住民运动中,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组织,叫“飞鱼云豹音乐工团”。它成立于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之后,当时,原住民部落受到大地震的重创,有一支结合汉人和原住民的救灾队伍“部落工作队”走进原住民部落协助救灾,在此过程中,部落工作队发现原住民的传统歌谣早已式微,于是,队员们开始向部落老人学习模糊记忆里的千年古调,“飞鱼云豹音乐工团”自此成立。乐团的主要成员有胡德夫、云力思、林广财等人(这三人也被并称为“台湾当代最美的声音”),林广财说:“它部落工作队下面的一个分支,宗旨就是替民众请命,也可以算是一个政治团体,会去抗议政府对原住民的不公什么的,主要是靠音乐来完成。因为我们的语言都不一样,只有歌才能让大家团结起来,我们的歌声就是我们的武器。” 乐团成立后,在离开灾区之前,他们在距离部落60公里的空地上办了一个演唱会。一把大提琴、几个麦克风、一个音响监听就是演唱会的全部设备。几百号村庄族人聚集过来,云力思唱了《泰雅古训》,林广财唱了《来苏》,这两首原住民古调歌曲都成为了后来广为流传的原住民音乐当中最重要的作品。“飞鱼云豹”是为复兴原住民族文化运动而成立,从音乐上所得的一分一毫,除了维持音乐工团本身必要的开销之外,便是回馈到原住民族文化运动去。2008年,“飞鱼云豹”还在台湾著名艺人高金素梅(泰雅族)的带领下,作为惟一受邀的台湾表演团体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演出。
而原住民音乐真正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则源自于之前的另一场奥运会,那是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当中,那一届奥运会的宣传片主题曲用的是德国Enigma乐团的《Return to Innocence反璞归真》,而该乐曲中贯穿始终的老人吟唱和旋律取样自中国台湾阿美族马兰社部落的原住民艺术家郭英男。郭英男从小就把唱歌当成生活,为了让阿美族的歌声继续流传,还都会了自己的妻子、弟弟、妹妹和亲戚演唱,组建了“马兰吟唱队”,并且先后于1988年赴法国,1999年赴日本参加了演出,均在当地造成轰动。1993年Enigma引用郭英男演唱的《老人饮酒歌》创作了《Return to Innocence反璞归真》这首歌,当这首歌作为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宣传片主题歌全球热传之际,也让世界人民首次聆听到来自台湾原住民的美丽声音。同时,因为Enigma以这首歌出版的各种专辑中都没有注明演唱者郭英男夫妇的名字,因此还引发了一场新世纪音乐界最为著名的一场官司,引爆了世界性原住民音乐著作及权益的争议话题。如此,郭英男就成了推动原住民音乐走向世界的最大贡献者,同时也让整个台湾社会开始真正关注并重视起台湾的原住民音乐。
1996年,另一个在台湾音乐界引起轰动的原住民,就是后来成长为华语歌坛天后的卑南族歌手张惠妹。张惠妹在这一年发表了自己的首张专辑《姊妹》,一下子轰动整个华语乐坛。张惠妹嗓音中惊人的爆发力、宽广的音域与苍劲的音色质感,是当时整个台湾歌坛多年都不曾见过的,而这一切,不能不说与她的原住民血统天赋大有关系。张惠妹也是台湾歌坛第一个公开以原住民身份出道的主流流行歌手,而正如孟庭苇在采访中所讲,正是因为她在歌坛的成功,才直接影响到在她之后,越来越多原住民歌手涌现在主流歌坛当中,并以他们天生的好嗓音与出色的唱功,引起歌坛广泛的关注。此时的他们,大多都不再隐瞒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相反,甚至会主动以“原住民”为标签来推广自己,大概是因为,此时,“原住民”这个身份已经等同于“好唱功”、“爆发力”、“原动力”、“高音漂亮”、“表演热辣”等好歌手条件的有效标签了。
盛放:野火燎原,两种风采
胡德夫、郭英男、张惠妹,这几股合力聚在一起,持续点燃,终于让原住民这把来自山野部落里的音乐野火,在整个华语歌坛熊熊燃烧起来。
而当下备受关注的的台湾原住民音乐现象,其实是以两种不同的形态并存于台湾歌坛的。一种是像张惠妹这种出身原住民的歌手,直接进入了台湾的主流歌坛,演唱主流的流行歌曲,以出色唱功获得主流的成功,像张震岳、高慧君、戴爱玲、温岚、吕建中、梁文音、Alin/赖铭伟、黄美珍等人。他们在歌坛的表现与成功,这里已经勿需赘述。
第11届台湾金曲奖上,陶喆、王力宏、张学友齐齐向一位原住民歌手陈建年握手道贺,这一年,他凭一首为纪晓君创作的《神话》获得了最佳作曲奖。而这批原住民歌手最受关注的,当属在第20届台湾金曲奖的颁奖礼上,纪晓君姐妹、南王姐妹花、邹女、云力思、巴奈、胡德夫等原住民歌手成了红毯主角,并在颁奖礼上集体献唱,最终南王姐妹花连获最佳重唱组合奖、最佳原住民专辑奖,陈建年也获得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野火乐集主办的原住民演唱会 |
只是,要说到原住民音乐的兴盛和广泛传播,有一个音乐厂牌不得不提,这就是在文章一开始我们提到的主办这次“走江湖”音乐节的野火乐集”。野火乐集是台湾的一个关注台湾原住民音乐及台湾民谣的厂牌,它的创办人及音乐总监熊儒贤曾是台湾主流乐坛的一名幕后重将,先后担任过点将、飞碟、百代及魔岩唱片的统筹与音乐会制作人。在魔岩时期,通过郭英男的《老人饮酒歌》,她开始转向关注台湾原住民音乐,并在魔岩之后创办野火乐集。野火乐集从1999年接触台湾原住民音乐。2002年开始为自己的乐集做好准备,有出版专辑、演出、每年音乐节的制作。野火乐集致力于把原住民的歌曲、歌谣,不管新的、旧的、甚或年轻人创作的做一个整理,提供一个平台,让人们听见原住民奔放于山谷与海浪之间的歌声,听见家乡的民谣,透露着台湾土地的母性与原住民生命的张力。它汇集了许多新的音乐家的心血,并通过现代流行音乐的机制与企划理念,把好的歌曲带入一个新的领域,希望让大家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更利于这些歌曲的传播与推广。
野火乐集首张唱片就是胡德夫的《匆匆》,之后就有了《邹之春神高一生》、《敬!李双泽唱自己的歌》、《八部传说布农》、《美丽心民谣》、《日光雨中》、《练习曲》等。同时,野火乐集也带着原住民部落里的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和歌手们,一步步走下高山走出部落,走进台湾城市,走进祖内地各个城市,让更多人接触并喜欢上这种音乐,此次野火乐集的大陆巡演,首站北京大获成功,在麻雀瓦舍和北大百年讲堂的两场演出都大受欢迎。也正是在这样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原住民歌曲这种根源的、质朴的、心灵的音乐,才能像它们官网首页引用的那句古诗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并渐成燎原之势。
关注原住民音乐,建议您听:
1《原浪潮》
原浪潮 |
2001年4月发行。这是一张台湾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精选辑,也是台湾音乐史上首次跨越厂牌的结合,包含角头唱片、原音社、部落工作队及魔岩唱片,收录14首歌,均是来自各族群的歌谣,也是原住民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除了陈建年的《海洋》、纪晓君的《南王系之歌》和《摇电话铃》、郭英男的《老人饮酒歌》及《迎宾歌》的舞曲版外,还包括胡德夫的《美丽的稻穗》和《美丽岛》、Am合唱团的《漂泊之爱》、巴奈的《台东人》。,尤其是云力思的《泰雅古训》及林广财的《来苏》,两首歌跨越了数个世纪。流传至今的古调,陷入时代交错的新原住民歌谣,清新如潮的新民谣,多重的曲风和诠释,除去以往对原住民音乐的既有印象,化学成份一样的元素让原住民音乐一直永无止尽,而看不见一个定貌。
2纪晓君
卑南族原住民女歌手,父亲是布农族、母亲是卑南族的混血原住民。祖母曾修花女士为目前卑南歌谣的传承代表,祖母教导纪晓君唱传统原住民的歌,且对发音咬字、声调韵律都非常讲究,从小耳濡目染下,奠定歌唱的基础。一直以来,纪晓君坚持以母语演唱原住民歌谣的表演方式,堪称原住民音乐中的一员重将,1999年出版专辑《太阳 风 草原的声音》,获第11 届金曲奖流行音乐最佳新人奖,2000年推出《野火 春风》专辑,再度提名角逐金曲奖最佳方言女演唱人奖。
3陈建年
一位来自台湾卑南族的青年警察,纪晓君的舅舅,从小与张惠妹同一个部落长大,也是卑南族歌谣大师陆森宝的传人,推出自己的音乐创作专辑《海洋》,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大声唱自己的歌,堪称台湾原住民音乐界的天王。曾先后获得第9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第十一届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第十八届金曲奖演奏类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和第二十届金曲奖演唱类最佳专辑制作人奖,也是台湾金曲奖史上唯一的一位警察歌手,同时也是金曲奖歌王当中少见的带着淳朴乡土气息的民谣歌手。
4 巴奈
卑南族与阿美族的混血儿,台湾角头音乐旗下的流浪女歌手,同时也是台湾最优秀的Singer-Songwriters之一。巴奈的嗓音中带有如黑人女歌手那样的醇厚中性特质,在她的歌声中,经常能听到一种台湾原住民成长的心酸与坎坷,但有具有普遍性的感染力。很多听她现场的人都说会听出内伤,有时就干脆直接承认,害怕听她那些真实而坦白的旋律。曾推出专辑《泥娃娃》、、《勇士与稻穗》(与陈建年合出)《停在那片蓝》。
5 《百年排湾 风华再现》
台湾排湾族头目林广财首张个人专辑,2011年8月在内地正式发行。这是一张全面展示台湾原住民音乐风貌的专辑,从最早的原住民古调,到原住民进入城市生活后流传的林班歌,再到回顾历史重新创作的原住民新歌谣,尽收其中,堪称排湾族的一部音乐史书。林广财凭借此专辑获得金曲奖2011年“最佳原住民歌手奖”,专辑还获得2011华语音乐传媒奖“最佳制作人”和“最佳录音”两项大奖。
6 云力思
云力思 |
泰雅族女歌手,原住民运动的老兵,“飞鱼云豹音乐工团”创始人之一,也是目前台湾唯一一位采集泰雅歌谣并重新诠释的女性歌者,曾数度代表台湾参与世界各地音乐节,她的嗓音更被称为台湾省省宝之一。演唱泰雅古调十年的她,推出首张专辑《GAGA》即入围了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成为“最佳民族音乐艺人”的热门。曾获第20届台湾金曲奖奖“最佳原住民语歌手奖”。
7《美丽新民谣》系列
美丽新民谣 |
野火乐集推出的系列台湾原住民新民谣专辑,集结了从胡德夫到陈永龙、小美、姜圣民、陈世川等一批新老台湾原住民歌者及新旧原住民歌谣,可以全面了解到台湾原住民音乐当下的现状。2006年推出第一张《美丽新民谣》,2011年推出第二张《美丽新民谣 出发》。
8 音乐剧《很久没有敬我了你》
2010 年2 月28 日,台湾第一部原住民音乐剧《好久没敬我了你》在台湾两厅院首演,由胡德夫、纪晓君等与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许多媒体报导,观众在观赏这部作品的演出时,很多人被来自属于台湾的大地之歌原住民音乐感动不已。这部音乐剧同时配合多媒体影片演出,让原住民音乐的延续注入新的创作元素,令人印象深刻。该剧的原声音乐也已推出同名专辑,一网打尽所有原住民音乐中最为著名的作品。
原来,他们也是原住民!
梁文音:父亲鲁凯族+母亲泰雅族
袁惟仁:1/2卑南族
温岚:泰雅族
徐若瑄:泰雅族1/4混血
言承旭:泰雅族1/2混血
周渝民:泰雅族1/4混血
张雨生:泰雅族1/2混血
沈雁:泰雅族(台湾第一代玉女歌手,代表作有《一串心》、《踏浪》等)
杨林:1/2泰雅族
范逸臣:阿美族
张震岳:阿美族1/2混血
罗志祥:阿美族1/2混血
小美:阿美族(香港歌手、作词家,郭富城经纪人)
萧敬腾:阿美族1/2混血
曾淑勤:排湾族1/2混血
潘美辰:歌手,西拉雅族
蔡依林:巴布拉族1/4混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