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当然,当然重要。不说别的,就连“死亡金属”都特别需要“唱功”,不信你可以试试“水喉腔”。我就试过一次,一首歌下来,都快说不出话了。从那次开始,我就深感“唱功”对于摇滚的重要性,想想看那些要“水喉”一晚上的乐队,没有“唱功”,他们怎能扛下来?我的乐队朋友也对此表示认同,尤其是一些刚开始巡演的乐队,有乐队曾跟我说,巡演期间常常感到唱功不够用了,打算好好练练发声。
就像乐器等其他技艺一样,“唱功”(毋宁说“科学发声”)也是音乐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打定主意要吃音乐饭的人来说,科学发声才能维持“唱歌”的长久,具备了一定的技巧,才能让你更好地用音乐来表现自己。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陈奕迅。他可能是华语乐坛涉猎不同音乐风格最多的歌手了。从流行到摇滚到舞曲到Acid Jazz,他表现得游刃有余。为什么?我觉得他的嗓音条件并不是最好的,至少没有张学友厚实,但他怎么能把不同曲风的歌曲都演绎得那么到位?在某集《康熙来了》他揭开了这个迷,原来他曾系统学过声乐,而且还是美声。有了美声的底子再唱流行,就事半功倍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但是,我始终认为,“唱功”够用就行了,因为它并不是音乐诸多技术环节中最重要的那个。一首歌能否打动人心,并不取决于唱功有多好,而取决于创作、取决于器乐,取决于歌手是否能以恰当的方式把歌曲演唱出来——所谓“恰当”,指的是最符合艺人个性和嗓音条件的方式。就以Bob Dylan为例,老头儿的嗓音是够差的了,电影《I'm Not There》里30组唱他歌的艺人,谁都比他唱得好听。可为什么我们还会喜欢他?因为他选择的演绎方式(包括演唱和器乐)都是最适合他的方式。如果你让Maria Carey或邓丽君(唱功够好了吧?)去用Dylan的方式来演唱Dylan的歌曲,我保证你一样受不了。
还有Tom Waits,嗓子完全被烟酒毁了,但他就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当然,这也可以套用“科学发声”来解释,但当我们称赞他老人家歌好的时候会说“您老音乐好就因为科学发声了”吗?
总的说来,唱功的重要程度,在于“风格”。比较而言,要想唱好R&B,需要的演唱技巧比唱好Punk要多得多。所以在R&B这种音乐的欣赏中,歌手的演唱技巧是重要一部分。但是对于像摇滚、金属、说唱这些类型的音乐,“唱功好坏”显然不是很重要。
问题不在于“唱功”重不重要,问题在于为什么华语音乐界及其受众一直以来那么看重“唱功”?甚至一句“唱功不好”就可以否定一切?(比如黎明的《Perhaps...》和《Leon Sound》都是非常优秀的唱片,在主流范畴内,音乐性上可能要比张学友除《Private Cornor》以外的所有唱片都强,但你会说黎明比张学友好吗?不会,为什么?黎明唱功不好呗)
我能想到以下两点理由:
1.华语流行音乐一直以来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类型化。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人区别歌曲的类型就两种,快歌和慢歌,劲歌和金曲,所有歌手唱的歌都大同小异,唱来唱去“唱功”就成了最大的卖点。想想看,如果我们的音乐也像欧美那么丰盛,Pop、Folk、Rock、Country、Jazz、Soul、R&B、Rap、Metal、Punk、Electronic、Gothic,那“唯唱功论”还会有市场吗?你要怎么让Rock和Rap、Country和Electronic来比“唱功”?那,Post-Rock的“唱功”又该如何评价呢?(嘻嘻)也许有人会说,华语流行音乐也有Punk啊,你看苏慧伦就唱过Punk(翻唱新裤子)、莫文蔚也唱过Punk(翻唱花儿),可那能算音乐类型学意义上的Punk吗?
2.内地音乐欣赏是畸形的。华语音乐本来就缺乏个性,内地音乐甚至还曾经以“唱法”来区分音乐(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所以才有《通俗歌曲》这本杂志嘛!),可想而知,“唱功”是多么深入人心了。我老爹就说了,王菲、陈奕迅和林宥嘉那种都不算“唱歌”,最多算“喃歌”,在他那代人心中,“唱歌”的底线是李谷一和毛阿敏。至于一首歌的器乐如何更是从来不在他们认知范围内的。
对于一首歌,欧美听众可以挑的点太多,他们可以挑风格、挑器乐、挑个性、挑歌词,而国人就只能挑“唱功”,也只会挑“唱功”。
风格、器乐、个性,咱就不说了,咱们可是连歌词都没得挑啊,你听听国外音乐人写的都是什么歌词?比如Sheryl Crow,美国的国民摇滚天后,地位相当于田震(我就打个比方便于不认识Sheryl Crow的朋友理解哈,我的意思是她绝对不是那种另类歌手),人家的歌唱过伊拉克战争、唱过卡特琳娜飓风、唱过沃尔玛超市持枪杀人事件、唱过国际石油争端、唱过邻里乱搞,类似题材,你在华语歌曲里见过吗?
我们的歌曲风格和创作题材都太雷同了,主流有主流的雷同,摇滚有摇滚的雷同,另类也有另类的雷同(比如王菲和王菀之,你觉得他们的创作题材有差多远吗?都是林夕写的!),挑来挑去,就只能挑“唱功”了。
可是“唯唱功论”非但无助于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比“唱功差”更有害于音乐产业。因为音乐产业的基础是作品的创作,只有像欧美乐坛那样源源不断地涌现优秀作品,这个产业才会不断进步。可是,相比于“唱功”,创作从来没有获得过足够的重视。到现在,国人的音乐欣赏仍然唯 “唱” 马首是瞻,而不care器乐演奏多么高超、编曲层次有多丰富和饱满、歌词是否够真实和贴近生活,或者题材和构思是否有趣。
最可怕的是,“唱功”都快成为华语乐坛的遮羞布了——我就听过有人说“你不是说华语音乐差吗?你看《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唱的好的人那么多,怎么能说音乐烂?”说真的,这句话比“国内歌手唱功都很烂”更让人绝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