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观察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华语歌坛的朱姓歌手屈指可数,而但凡朱姓的女歌手往往都与天才沾边,最有代表的是朱桦、朱哲琴等。而多年前朱婧的出现,更是让人惊艳。五年前的处女作《June》有些牛刀小试的意思,是浑然天成的灵光一现。而从《她》开始,宣告了朱婧真正化茧成蝶的蜕变。
用“天才少女”去形容朱婧很恰如其分。误打误撞的入行,因为嗓音出众,与左小祖咒合唱了《泸沽湖情歌》,上演了一段美女与野兽的佳话。而其后这位云南女孩一直素面朝天,在民族、New Age与原生态的世界里游走,《小河淌水》《香格里拉》《阿诗玛》等云淡风轻,信手拈来。在这个标榜有机绿色的年代里,可以说朱婧的声音才是无添加最天然的,这是她的最大魅力。而这份骨子里的自然与灵气,一直都存在,从未被破坏。
和第一张专辑相比,这张《她》才是朱婧真正的转型之作。它尽可能地去掉了“June时代”里不食人间烟火的飘渺,藏起了非主流里既繁复又不讨好的成分,以一种更直接、更女性、更国际化的方式现身。更主流思维的独立企划,一方面与朱婧的年龄相匹配,一方面也为她提供了更大的音乐舞台和个人空间。与此同时,与朱婧相配套的音乐人取用了“黑眼豆豆”的金牌制作人马里奥·马凯提,并且尝试了美国本土录音混音方式。相比于过去手工作坊式的独立运作,欧美大牌音乐人的介入毫无疑问的拓宽了她音乐的视野。但与国内一帮众土豪式的玩法不同,朱婧的两首单曲配的上“精工细作”四个字,一首一个脚印,绝不喜大普奔。
这张唱片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朱婧本身。她包揽了两首歌曲的创作,将自我定位于创作女歌手,最大限度的掌握主导权、话语权,这一点相当重要,这使她的嗓音与人是合在一起的,歌手与制作人,人声与大脑,谁都不会凌驾于谁之上,所以“她”的标题来的适时,“她”首先是来自独立女性的表达。
《她》的金属和电音,《孩子》的氛围与英式,像奇幻的水泡频繁闪现于音乐中,但天生清丽的嗓音让朱婧的音乐显得无比干净,质感十足,胸腔共鸣的吟唱方式,和层次感的编曲带来了些许的颗粒感味道,也让朱婧的女神气质更加呼之欲出。棱角分明的灵气和硬度更强了,显然比曾经的她更为立体。那种唱歌的感觉明显淡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情绪、音乐和意境的三者合一。
“双主打”的EP方式,可以看做是朱婧求量不求量的口碑讯号。而两首歌带来的更多的是细节上的推敲。侧重点不同的《她》《孩子》更可以看做是朱婧的两个侧面,她可以是曲风上的,歌路上的,定位上的,也可以是气质上的。《她》,用铿锵十足的吉他扫弦,有一种无孔不入的现场感,也让一向内敛的朱婧狂野了起来。然而她操控感十足的冷静,还是Hold住了美式节奏,总想让她在尾音上再带感一些。相比于排行榜狂飙式的《她》,《孩子》更适合聆听,享受,和把玩。夹杂着唱针杂音的Dream Pop,从编曲的层面,赋予了作品以空间感。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感,也让整张EP专辑因此有了大广角,曲目虽少,但足够出色。
与众多贴着独立女声标签的歌手相比,朱婧还是显得太过不同。也许是她长得太漂亮了,也许是她太年轻,再加上她毒药般的嗓音,让人有一种无可救药之美的感叹。同时在音乐里,她是一位站在远处的女子,有一种冷冷旁观的意味,更带来了女神一般的强大磁场。
最后,要好好表扬一下“星外星”这家原本是本土最大旗舰发行公司起家的音乐厂牌,在朱婧身上慢工出细活,着眼于未来。女神的路呀慢慢走,千万别玷污了她的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