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
2016年7月,五月天第九张录音室专辑《自传》发行。作为华语乐坛最成功的乐队之一,《自传》可视作五月天迄今为止最成熟、最深邃的创作。同时期上市的,还有乐评人、音乐策划人邹小樱所撰写的《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五月天的摇滚本事》一书。
对许多歌手来说,2000年后,每一年都是一道更难迈过的坎。当潮流取代了思想,MP3取代了CD,摇滚青年纷纷摇身变成了Chuppies,文艺成为了一种跟风式的自我标榜而非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歌手们的事业大都举步维艰。可对五月天来说,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段,他们逆流而上,获得了绝大多数歌手遥不可及的成就。五月天的音乐,有青春,有爱情,有风格,有深度,有充满荷尔蒙的吉他,有令人沉浸其中的现场。所有的一切造就了他们独一无二的粉丝文化,以及堪称伟大的商业帝国。作为偶像的五月天光芒万丈,作为歌手的五月天却又为流行音乐评论者提供了绝佳的研究文本。乐评人、音乐策划人邹小樱长时间地、充满激情地近距离观察五月天,写下了一本以五月天为主角的一部波澜壮阔的音乐历险记——《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在书里,我们搭上时光机,从1997年五月天在大安森林公园的初次登台,一路尾随而至,来到鸟巢十万人体育场,抵达华语流行音乐的顶峰。在这其中,包含了五月天的创作秘籍、流行密码,以及从中投射的华语乐坛发展趋势,以及写入你此生自传的伟大时刻。
这本书一经上市便获得了许多赞誉。流行文化评论人赵南坊说:“我能想到追星的最高境界就是为偶像写本书。邹小樱的事迹充分证明,偶像是可以指引人生道路的。专栏作家、乐评人、音乐策划人,邹小樱身兼多种角色可以说是因为经受五月天的激励。而多年坚持在音乐行业任职的经历,也是五月天带来的坚定信心。”著名乐评人爱地人亦表示:“如同本书的作者小樱,当年正是因为五月天音乐的感召而拿起了吉他,日后还进入了音乐行业。即使千千万万的人,最终没有如小樱那样以音乐相关产业为职业,但是这种摇滚乐才有的热血,陪伴了他们的青春,也让他们的青春从此有了不一样的颜色。这种颜色,是很有可能影响他们此后的人生的。”
同时,《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也并非是单纯的“粉丝读物”。乐评人邓卓华评论:“除了异于一般五迷对资料的奋力爬梳,邹小樱写作技法的进步,以及书里对‘五月天宇宙’的建构,得益于他长期的乐评训练。所以书里不尽然是五月天的年鉴和流水记,摇滚乐的背景和时代的风景都被小樱放进去,以作坐标,让五迷体认五月天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位置。当邹小樱决意不迎合出版社粉丝向的写作意见的时候,如此的处理,自然让此书有资格放进到文化意义的范围里被讨论。”《南方都市报》首席音乐记者丁慧峰也说:“五月天太需要一本传记,太需要真正的《自传》,不管这种成功能不能复制,也不管是不是真正到了该总结的时候,都有必要得到足够的阐释。因为五月天成为天团,必然是不止梦想和励志那么简单。所以这本《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不是粉丝书,而是基于五月天最重要的作品评析,来全景展示一个乐团的立体性和多维。”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在全国各大书店及电商平台有售,也正如邹小樱自己所说,希望这本书“为那些喜爱五月天或是讨厌五月天的人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书名: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五月天的摇滚本事
作者:邹小樱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6年8月
【内容简介】
宇宙如此孤寂,我们有幸互相撞击。
怀抱音乐给予的勇气,奔赴每一场梦想的战役。
这是我们的五月之恋,一本五月天与你的时间简史。
乘着时光机,我们穿过台北师大附中,辗转于闹市的地下室,在稀稀落落的观众以及他们意兴阑珊的啤酒罐中,寻找五月天最初的样子;我们重返光复南路,看着男生战战巍巍地送上自己印制的歌曲小样,嘱咐唱片公司的前台小姐务必转达“一定要听过后才扔掉”,如今他们的名字已响彻天际;我们潜入“大鸡腿录音室”,推开那扇厚重的隔音门,好奇地窥探那些进入你肺里心脏里的音乐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我们来到鸟巢十万人体育场的后台,和战地里忙碌的影子擦身而过。
这一趟的奇妙旅程,伴随着无数的尖叫声与赞誉,一首接着一首传唱不息的畅销金曲,一场连着一场激动人心的万人演唱会,以及跨越世代的歌迷。终于,五月天来到了华语流行音乐的顶端,和鸟巢体育场的十万歌迷一起经历这十六年的感动、欢笑、泪水。
作者邹小樱兼具乐迷的热诚与媒体人的客观,以全面的视角、精准的表述和扎实的专业背景,把五月天梦想征途的忠实记录和其音乐文本的独到解析熔于一炉。这是一本关于五月天全景式的书写。你所要知道的五月天,都在这本书里了。
【作者简介】
邹小樱,专栏作家、乐评人、音乐策划人。十五年前体内音乐因子被五月天《温柔》唤醒后,历任音乐编辑、记者、唱片企宣总监、A&R总监,始终战斗在优质华语流行音乐制作和推广的最前线。著有音乐散文集《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见稿于《三联生活周刊》《人物》《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周末画报》等。
【目录】
序章: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鲍勃·迪伦。我的叫做五月天
第一章:通往光复南路
第二章:疯狂世界的一纸战书
第三章:张牙舞爪的爱情密语
第四章:飞过那片茫茫人海
第五章:等待黎明
第六章:新世界
第七章:永不褪色的青春
第八章:在远方相遇
第九章:既是一座岛屿,也是一片大陆
后记
【书摘】
对于许多名声在外的歌手来说,千禧年之后,每一年都是一道更难迈过的坎。
过去的六分之一世纪里,潮流取代了思想,MP3取代了CD,摇滚青年纷纷摇身变成了Chuppies,文艺成为了一种跟风式的自我标榜而非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歌手们的事业大都举步维艰。
可对于五月天来说,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段,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逆流而上,获得了绝大多数歌手遥不可及的成就。五月天的音乐,有青春,有爱情,有风格,有深度,有旋律,有节奏,有充满荷尔蒙的吉他,有令人沉浸其中的现场。所有的一切造就了他们独一无二的粉丝文化,以及堪称伟大的商业帝国。
虽然无法亲历属于披头四、鲍勃·迪伦的时代,但我依然感到幸运,能和五月天一起度过从青春到后青春的岁月。
“魔岩唱片”、简单生活节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老滚石”的张培仁(Landy)曾说:“对一个有风格的创作者,遇到没风格的媒体,你如何传递音乐本身的讯息,而不是进入媒体成为一个插科打诨的人。”这是一位严肃的音乐人在面对丑恶丛生的现实世界所做出的思考,五月天会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出道至今已贵为天团,依然保持绯闻绝缘体,一面跻身华语乐坛至高地位,一面用无懈可击的笑脸应对为他们摇旗呐喊的媒体,一面又坚持用最诚实的态度面对音乐,面对歌迷。五月天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只要你怀抱不变的坚持,保有美丽的初衷,尊重每一个专业,穷尽抽屉底的创意,成功就在对岸。五月天让我们感受到梦想的甜蜜和分量。
我无法形容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它不是一本乐评,也不是一本传记。它就是一本关于五月天的书。这是一个只有“偶像”而没有“歌手”的时代,难得的是作为“偶像”的五月天光芒万丈,作为“歌手”的五月天却又为流行音乐批评者提供了绝佳的研究文本,无论是他们的唱片还是演唱会(甚至电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还原五月天作为创作者的本质,为那些喜爱五月天或是讨厌五月天的人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也曾有一段时间和心里的五月天闹得割袍断义,对他们少不了口诛笔伐,高喊“你们不是五月天”。《第二人生》刚出版的时候,也不客气地在文字里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其中有一位名为“supermartian”的五迷在底下回应:“如果你认为五月天所代表的不被周围环境同化的坚持是所谓的‘青春’,而你已经对‘青春’腻了的话,那确实不如别听五月天了。从他们第一张专辑开始,每发一张专辑就有一批人站出来说失望,在一些人眼中,他们离所谓的最初已经越来越远。在另一些人眼中,他们却是十几年来没变。当然在更多人眼中,变了的值得,不变的可贵。”在这本书写作的过程里,我回看过去所写的关于五月天的文字,无意中看到了这段话,安静地躺在那儿。这让我想起了列侬所说,无论他们是留着拖把头,还是蓄起了胡子,也无论唱着在俱乐部上串下跳表演的歌,还是后来的那些只能在录音室摆弄的歌,他都不觉得自己变了,他们就是披头四,哪儿也不去。
在CBS《披头四:改变美国的一夜》之特别节目,即披头四们登陆艾德·苏利文秀(Ed Sullivan Shows)五十周年纪念里,大卫·格鲁(Dave Grohl,前“涅槃”鼓手,后组建“喷火战机”,任主唱)在演唱《Hey Bulldog》(是的,就是五月天用《雌雄同体》致敬的那首歌)前动情地说:“Beatles是我妈妈最喜欢的乐队,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也是我女儿最喜欢的乐队!”眼下,我给两岁的女儿唱披头的《Here Comes The Sun》、《I Want to Hold Your Hand》,也给她唱五月天的《终结孤单》、《恋爱ing》。未来的某一天,她是否会说,“披头四和五月天是我爸爸最喜欢的乐队,也是我最喜欢的乐队”,则有待染缸的浸泡,时间的检验。
谨以此书,送给我的五迷太太、即将成为五迷女儿,以及所有因五月天导致“地球停止跳动”的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