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音乐> 音乐人物
新闻 | 专题 | 新声力量 | 试听 | 视频

青年笙人杨丹:从排斥到承传 从抵触到责任

来源:搜狐音乐
  • 手机看新闻
 

 

 

 


  提到笙这件乐器,大家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农村婚丧嫁娶必会出现的一件乐器。即便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中成长,也没有改变杨丹和大众同样的看法,但是因为父亲从事笙演奏,所以儿时的杨丹被迫学起了笙。都说“强扭的瓜不甜”,而对于杨丹来说,正是在这一次次与笙的接触中,尝到了“强扭瓜”的香甜。

  或许古筝、琵琶那样安静典雅的演奏状态才是一个女孩应该有的姿态,而笙这件更接地气的乐器,在杨丹的词典里,还被定义为是一件很“土”的乐器,“小时候自己对于笙的认识了解程度不够,肤浅地认识自然而然地会让我对这件乐器产生排斥的心理。”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及在学习过程中对笙的了解不断深入,杨丹逐渐以成熟的心态来认识笙,了解笙。“笙作为中国最传统的乐器,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不仅能够独奏而且可以作为和声乐器进行伴奏,笙的独特魅力逐渐开启了我好奇心的大门,也正是在一次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我发现我慢慢地爱上了这件乐器。”

  只有热爱才能产生兴趣,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杨丹对笙的热爱盖住了音乐前行道路上的坎坷带来的的阴霾,2000年她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跟随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杨守成教授学习笙演奏。更值得一提的是,杨丹也是杨守成教授第一个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初一开始一直亲手带到研究生毕业的学生。也正是源于杨教授的指导与点拨下,杨丹携笙乐器不断成长,在演奏、教学、科研论文上均有获奖,曾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基础艺术教育论文)二等奖论文和文化部举办的第四届文华杯管乐组最高演奏奖。

  正是一次次的探索研究,一次次荣誉与掌声的收获,让杨丹逐渐认识到笙之所以这么小众,就是因为许多人有着和她当初同样的想法,“笙的历史悠久,但是在现代传承度不够,大部分的演奏是出现在农村婚丧嫁娶中;另一方面笙的演奏曲目没有代表性,比如一提到二胡,就会想起《二泉映月》,提到琵琶,就会想起《十面埋伏》。因此,对于笙,不是大众欣赏不了,而是我们在这件古代乐器的传承力度不够。而最让我感受触动的反而是一次德国的演出活动,当我演奏完之后,台下的观众都围着我,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好奇与称赞。”也这是这样的经历,让杨丹坚定了传承与发扬笙的传统文化的决心。

  其实杨丹从接触到爱上笙,心里就萌生了到高校当老师进行笙教学并传承笙传统乐器的愿望。如今,凭借着自己在音乐路上的努力付出和勤奋钻研,杨丹终于如愿以偿——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一名演奏者到一名教育者,身份的转变让我的身上莫名地多出一份责任感,之前学笙是按照老师的安排和指导,在音乐的道路上该如何继续前进,都有一位引路人在指引着我,而现在我成为了学生音乐路上的引路人。”在笙乐器的教学上,杨丹逐渐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经验:一方面是鼓励学生去追本溯源,不能忘本,了解笙的来源,笙多出现在农村的演奏中,那么就会鼓励学生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从具有多年笙演奏经验的老人身上收获更多的东西。另一方面,杨丹更是深受杨守成教授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学习传统乐器的同时也可以接触现代乐器。希望学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能够衍生出一些新的发展,让学生抛却传统理念中的思维定式。

  最初的“土”乐器,描绘出杨丹五彩斑斓的成长画卷,既有灰暗色彩点缀的心酸、泪水,同时也有绚丽色彩构成的称赞、成就。人生也只有经历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才能称得上是精彩。“笙伴随着我的成长,带给我快乐、开心,而我身上肩负着笙传承的使命感。”(文/刘红伟)

music.yule.sohu.com true 搜狐音乐 https://music.yule.sohu.com/20161227/n477046946.shtml report 3066 提到笙这件乐器,大家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农村婚丧嫁娶必会出现的一件乐器。即便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中成长,也没有改变杨丹和大众同样的看法,但是因为父亲从事笙演奏,所以儿
(责任编辑:董文 UK026)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