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音乐> 新闻 > 内地乐闻
新闻 | 专题 | 新声力量 | 试听 | 视频

稻城亚丁让世界“听”到你 海拔4411米的交响乐盛宴

来源:搜狐音乐
  • 手机看新闻

  藏地,是什么力量驱使你流下第一滴泪?终年恣意的阳光、藏人山泉般的笑容、还是神山圣湖下叩不完的长头明灯?亦或是星夜悲寂的无助、高原反应的折磨、神秘搅拌恐惧的“世界尽头”感?

 


  如今,让你落泪、让你向往、让你心生信仰的藏地元素,将由一部大型交响乐章的出现,让全世界感同身受:交响音画史诗《4411》,旅德青年作曲家马爽的灵魂之声,东方古典乐的史诗巨作;稻城亚丁,中国香格里拉之魂,蓝色星球的最后一片净土。盛夏八月,作曲家马爽亲携这部作品来到这里,用世界的语言——交响乐,呈现万古亚丁与现代世界的第一次神秘接触与冲撞。

  “听”见稻城亚丁,世界为之动容

  在稻城亚丁“三山三海”圣景环臂而抱的自然绝迹中,第一乐章《海拔4411》、第二乐章《源·生灵》、第三乐章《飘扬的经幡》、第四乐章《狂欢的盛宴》就像四位来自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的旅行探险家,用他们的视角、母语,如疾如徐的诉说着他们的所见、所悟。如同听到《蓝色多瑙河》、《威尼斯船歌》、《伏尔塔瓦河》等等由特殊情境而生的旷世之作一样,《4411》让我们的大脑回路里立刻滋长出了香格里拉的河流、湖泊、高山草甸与低疏村落,徜徉于宗教神学与自然奇景共同塑造的认知殿堂。如同德国古典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统治力,我们折服于《4411》想象的诡秘与空灵。进而保持缄默,唯有倾听,唯有泪目。

马爽先生在《4411的盛宴》国际交响音乐会彩排现场
马爽先生在《4411的盛宴》国际交响音乐会彩排现场


  我们常说音乐无国界。事实上,泛起人类共情的好音乐甚至可以让种族、年龄的界限消弭,跨越时间,洞悉自然,为万物所享,而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东南亚、阿拉伯、黑非洲、东西欧、南北美;吉普赛、库尔德、撒阿米,有民族生息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音乐的滋养。

音乐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艺术形式
音乐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艺术形式


  在马爽的音乐理想中,复兴古老而神秘的东方音乐,始终占据首要位置。这也是为什么马爽选择新古典交响乐形式的原因,这个世人印象中百年来由西方雄踞的音乐领域,需要东方音乐、中国音乐元素的融入来丰富其“世界性”;而中国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文化盛景也需要凭借古典乐、交响乐这样世界共通的艺术形式进行输出。琴筝瑟瑟、箫笛和鸣、山歌烂漫、舞姿蹁跹的中国音乐固然美妙、种类繁多,但是想要表达人类共有的情感,让西方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就势必要破除耳朵与思想的壁垒,借助世界音乐的力量传达东方之美。“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我们这一代古典音乐人应该追求的理想。”马爽如是说。

马爽先生在海拔4411的亚丁机场候机楼
马爽先生在海拔4411的亚丁机场候机楼

海拔4411的稻城亚丁机场天外来客般的建筑外形
海拔4411的稻城亚丁机场天外来客般的建筑外形


  登上海拔4411的高度开办个人音乐会,这是俄罗斯神秘主义作曲家豪斯克里亚宾都未能实现的夙愿。基于对宗教自然哲学的不同理解,对个人音乐风格极致包容性的苛求,以及对“世界性”民族音乐元素的渴望。马爽于2014年踏上甘孜州藏区采风之旅,未想与稻城亚丁的惊鸿一瞥,竟然成就了一段可载入人类音乐史册的奇缘事件。

马爽先生在稻城亚丁
马爽先生在稻城亚丁


  民族的,其实不等于世界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稻城亚丁如此原始自然的人文风貌下诞生的川藏音乐文化,虽然备受国人向往,但却始终难以成为稻城亚丁、成为香格里拉的音乐标签,被世界各国接受、熟知。让民族音乐融入世界,需要几代音乐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像马爽这样的先锋音乐人开宗立派、重新诠释!这也是历史赋予的契机和使命。

  听见中国之声——《4411》驻足世界

  在位于海拔4411米的稻城亚丁机场候机楼前,一座亿万年前冰川时代的石碑昂然而立,上面用汉藏双语刻印着:“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世界最高民用机场”。这个夏天,马爽的交响乐作品《4411》曲谱,也镌刻在了石碑之上,供往来于此的世人观瞻。石碑上还刻有二维码标识,扫描之后听众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播放设备聆听《4411》的第一乐章。《4411》无疑将作为世界古典交响乐史上难得一闻的中国之声,永远廻响在这片神山圣地。就像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令人神往跑马溜溜的山上那朵溜溜的云,未来,当《4411》在世界其它地方奏响时,世人皆可联想到稻城亚丁那脱尘绝世之美。

亚丁机场候机楼前的《4411》纪念石碑
亚丁机场候机楼前的《4411》纪念石碑

马爽先生和《4411》曲谱纪念石碑
马爽先生和《4411》曲谱纪念石碑

亲临稻城亚丁的震撼不止于视觉,更在于思想
亲临稻城亚丁的震撼不止于视觉,更在于思想


  而在马爽《4411》的创作分享中,我们读懂了这样一个事实:稻城亚丁予人的“纯粹”之感,与他2016年在云冈石窟大佛前实景演绎的空灵缥缈不同的是,亚丁的这份纯粹,更映照了马爽音乐志向的壮怀激烈,与世“有争”。 他争的是古典乐的品质与精神、争的是中国音乐在世界艺术殿堂里的一席之地。在 “古典乐已死,交响乐队应进博物馆” 的社会通俗论调中,马爽先生却坚持:“古典音乐的表达属于全世界,而非德国、奥地利的专属;动人的音乐是全人类的盛宴,而非少数乐评家的耳畔佳肴。” 从作曲和演奏的和谐统一,到 “万物皆美好” 的认知,直至中国古典乐的重新定义,年轻的马爽走上了一条如藏域苦行僧转山一般的虔诚之路。

马爽先生在稻城亚丁
马爽先生在稻城亚丁

洞见中国音乐的痛点
洞见中国音乐的痛点


  同样关注中国流行古典艺术发展的德国作曲家“老锣” 罗伯特·佐里奇曾坦言:中国在西方世界中几乎没有“声音”。他在上海音乐学院蛰伏三年,却诧异的发现中国如此伟大、古老的历史文明中竟然没有诞生出“有意思的音乐”,甚至没有一首能在西方国度脍炙人口的代表曲作。如今的中国乐坛和音乐类选秀节目,越来越“地道”的英文歌手、欧美唱腔、黑人音乐大行其道、占据了国人对音乐的视听感官。国内音乐人无暇“东顾”,对西方流行乐的模仿甚至抄袭、优秀的古典音乐才俊只有靠演奏陈旧的西方古典乐才能“成名成家”。缺乏作品,缺乏优秀的中国作品是中国古典乐坛的痛点。身为中国新古典音乐先锋人物的马爽坦言,他的目标就是要填补在世界上尚显“空白”的中国之声。他的《4411》、《源》等大型交响乐作品正是中国音乐缺失已久的古典主义经典之作,同时也是音乐理念上的创新之作,甚至有评论家认为,马爽先生的作品是 “可以代表中国交响乐震撼世界的重锤之音。” 我们衷心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像马爽这样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们能够让世人“听”见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能驻足世界乐坛,改变世界对中国音乐的刻板看法。寄语年轻的音乐家:不负时光与才华,任重道远,勇敢前行!

music.yule.sohu.com true 搜狐音乐 http://music.yule.sohu.com/20170830/n509000192.shtml report 6921 藏地,是什么力量驱使你流下第一滴泪?终年恣意的阳光、藏人山泉般的笑容、还是神山圣湖下叩不完的长头明灯?亦或是星夜悲寂的无助、高原反应的折磨、神秘搅拌恐惧的“世界
(责任编辑:董文 UK026)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