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音乐> 不插电频道 > 演出信息
新闻 | 专题 | 新声力量 | 试听 | 视频

薛澄潜小提琴作品音乐会 聆听60年的音乐传奇

来源:搜狐音乐
  • 手机看新闻
薛澄潜先生
薛澄潜先生

张菊华1957年在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
张菊华1957年在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

薛澄潜与张菊华这对文艺军官在南京军区时的结婚照(1957年)
薛澄潜与张菊华这对文艺军官在南京军区时的结婚照(1957年)

薛苏里一周岁全家在饶河的乌苏里江畔迎风而立
薛苏里一周岁全家在饶河的乌苏里江畔迎风而立

薛澄潜小提琴作品专场音乐会现场
薛澄潜小提琴作品专场音乐会现场


  6月30日晚上,一场耄耋老人的中国小提琴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厅奏响。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年过八旬的资深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薛澄潜老先生,将其融注了曲折丰富的人生况味的11首作品,完美地呈现给了到场的千余名观众。这是薛澄潜专为小提琴而创作或改编的中国作品,伴着夏夜花香,呈一片江水襟怀。

  音乐会的独特性在于登台演出的四位小提琴演奏家虽然风格迥异,但他们却都在倾情诠释同一位作曲家薛澄潜的作品,而且,四位演奏家当中有薛澄潜最出色的学生,也是他的儿子——蜚声海内外的旅美小提琴演奏家薛苏里先生,还有老人的学生,在德国拿到双博士学位的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小提琴独奏家温慧明;还有一位是酷爱老人作品的旅法小提琴硕士向晓旭女士,她算是老人的粉丝吧。出人意料的是最先出场的是一位俄罗斯青年演奏家霍斯特里金.亚历山大。这位蓄有络腮胡须拉琴用力,有点柯冈遗风的高大青年,既非老作曲家的学生,亦非什么传承文脉,但是,他何以将薛澄潜作曲,朱彬配器的《松花江随想曲》拉得酣畅淋漓,金波荡漾呢?更让观众感叹的是他弦下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这首阿炳原作的二胡曲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而由薛澄潜编曲的江南曲调,缘何能够让这位外国人拉出“纯中国味道”,甚至弦动间透出二胡的伤悲呢?

  追根溯源,那是这位年轻演奏家原本对中国文化就不遥远,一条乌苏里江之隔,风吹稻花会香两岸的。何况,在演出前,他还得到过薛苏里的指点。

  老人的学生温慧明将浸透老人生命本色的《故乡的回忆》拉得无比深情深邃,一咏三叹。唠家长似的开篇,浓郁的惆怅倾诉,梦境回归与现实思念,弓弓相联,扣人心弦,可见这位少小离家参军,多年未曾还乡的薛澄潜老人,有着怎样深挚的中原故乡情怀:炊烟飘渺,乡愁万里。这才是老人最具才情的创作,余音绕梁的诗篇。

  在这种特有的思乡旋律中,薛澄潜老人是否回到了中原大地?是否眼前弥漫着战火硝烟?他作为第三野战军的文工团一员,曾多次冒着隆隆炮声为部队巡回演出,倾情拉动着希望的弦乐,满腔豪情地迎接着新中国的曙光。

  新中国刚刚成立,他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奔赴朝鲜战场,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部队慰问演出。1953年他调入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穿军装的艺术家。

  薛澄潜是国内最早接触小提琴的演奏家、教育家之一。他曾师从上海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陈又新和上海交响乐团李牧真先生学习小提琴。由于名师指导,加之他的天资聪慧,再辅以后天刻苦练琴,他的琴技有着惊人的提高。当他日渐精湛的弓法在暮色的上海滩送走夕阳迎来旭日朝辉之时,他的前程一片锦秀。

  最令他难忘的是,他在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找到了毕生的寄托。那是一段怎样的情缘呵!歌舞团最受关注的主要舞蹈演员,风头正劲的张菊华为他的美妙琴音所吸引,更为他的英俊相貌与真诚性情所打动,并深深地爱上了他。看到两人当年穿着军装的靓丽的青春相片,完全能够感受到老人当年那种才气勃发,目光远大的人生期许。

  然而,谁会想到,1958年,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才两个月,也就是刚刚过了新婚蜜月,命运之神就让这对“才子佳人”落脚到遥远荒凉的乌苏里江畔军垦戍边。尽管他们是在“响应国家号召,为支援边疆建设,开发北大荒”的宏大口号下报名前来的,但是,严酷的现实却让他们梦境破碎,完全彻底的惊呆了。从此,舞台变成了荒滩,旋律化为凄厉呼啸的西北风。

  理想、青春、音乐、情怀······在这样特殊的境遇中,是如果跨越时间的长河,在乌苏里江畔绵延千万里的?这一切,只能从他的音乐中窥测,你一定要细细倾听,才会听出一个老作曲家在特殊人生际遇中是怎样铸就的理想与浪漫情怀。

  向晓旭披一件艳丽的红色演出裙,如一道虹霓亮眼。她轻音浅唱般的《小河淌水》(云南民歌)改编的曲调,正适合她的气质。在她淡雅的弓下,音色飘逸隽咏,耐读也耐回味。

  音乐会最为精彩的是薛苏里大师出演的五首曲子哙炙人口。上半场的《赞歌》和《红军哥哥回来了》,下半场的《中原畅想曲》、《小草》和《乌苏里船歌》。与薛大师同时登台的是一批少年琴童,这是哈尔滨音乐学院少儿小提琴艺术团,最小的琴童只有五岁半。这个少儿艺术团是由薛澄潜和夫人张菊华一手打造,曾在“哈尔滨之夏”开幕式上亮相,具有轰动效益。这个少儿团队还曾在不久前的第四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中,登台合奏一曲《乌苏里船歌》,赢得中外嘉宾的满堂喝彩。由于中央及各大电视台、报刊的热情关注和赞誉,他们已经形成广泛影响,成为哈尔滨一道靓丽妩媚的艺术风景线。

  女孩子们是清一色的蓝裙子,晃动时如江水漾荡。而琴童们的齐奏旋律配合着薛苏里的炫技般独奏,让观众如醉似狂,竟至突然鼓起掌来。老作曲家在观众席上看得泪花闪闪。

  最后一曲《乌苏里船歌》成为经典。

  笔者曾在一篇乐评中形容薛苏里是将一条大江扛在了肩上。主持人动情地讲到老先生在半个世纪前的那个风雪之路如何携着新婚的妻子,一路风雪地陪伴丈夫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北大荒。他的妻子张菊华这位此时坐在他身边的白发老人,曾经有着怎样的舞台辉煌。这两位身怀绝技更身怀理想浪漫的年轻才俊,如何忍痛割爱,告别南京军区的大舞台,默默接受命运的改变。他们的儿子就在次年出生在这条江边,遂取名为“苏里”。苏里有福,出生的日子是在夏天,乌苏里的江水是宽阔包容的,是暖融融的。母亲曾慨叹地对人说,幸亏苏里出生在夏天,要是生在冬天,他会被冻死的。

  江水延宕,生命传承。当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时,唯有音乐在薛澄潜的血脉中不曾改变。这是一种不灭的信念和情怀,融入了乌苏里江的文化之脉,就在这生生不息的波涛浪谷间,化为岁月的传说。而且,这个传说如同江水,四季映着两岸风光,越流越坚定,越流越美丽,越流越广阔而深远。

  如果说岁月如歌,莫不如说岁月如河。个人磨难沮丧与大的民族灾难,小情感与大情怀,诸多复杂的东西交织着那个特殊时代的人的特殊经历,在他这里从善如流,一切只能从那汩汩流淌的弦乐间悉心倾听,细心体察和感受。哪怕一丝波纹,都会牵动着波诡浪谲。哪些是眼泪融注,哪些是汗水写就?如何分得清。

  艺术家是属于时代的。艺术家是脆弱的。脆弱而不被淹没,这就是特质。薛苏里曾说他父亲不仅内心有很美的旋律,而且能把变奏写得特别好听。我想,薛澄潜老人之所以如此会写变奏,这与他的人生迭宕,大起大落之变化不无关系吧。变奏的意味,着实令人沉思。

  1962年,薛澄潜的艺术生命在冰封雪冻的北大荒居然迎来了勃发的生机。他调入哈尔滨歌舞剧院,担任了交响乐团的副首席小提琴。从此,他在演奏、教学、创作三个方面均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在被薛澄潜作品感动的同时,不能不提到配器的朱彬。多年来,他在歌剧、音乐剧尤其是民族器乐方面颇有造旨。因此,他的配器让薛澄潜老先生的作品更加丰盈,弥散出更大的魅力。

  音乐会担纲协奏的是哈尔滨交响乐团。指挥于学锋,轻盈的步伐,每次激情迸发地跳上指挥台时,都有种驾船远航之感。愿他挥下的具有百年历史的哈尔滨交响乐团大船,承载着薛澄潜老人这代艺术家和他的儿子薛苏里,以及他的千百弟子们的弦乐传承之醇美,徜徉在悠扬至美的旋律海洋······ (文/刘元举)

music.yule.sohu.com true 搜狐音乐 https://music.yule.sohu.com/20171201/n524031415.shtml report 5085 薛澄潜先生张菊华1957年在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薛澄潜与张菊华这对文艺军官在南京军区时的结婚照(1957年)薛苏里一周岁全家在饶河的乌苏里江畔迎风而立薛澄潜小提琴
(责任编辑:董文 UK026)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