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最近火了,然而乌兰牧骑到底是何许人也?对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的看客来说甚是懵懂,那就有必要揭秘一下这支驰骋在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了。
揭秘一:乌兰牧骑,是“骑”不是“旗”
不知道有多少看客把乌兰牧骑当做了乌兰木“旗”,以为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某一个地方?其实不然,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是一支仅有9人、两辆勒勒车、四件乐器的小队伍,因为非常适合农牧民的需要而迅速得到普及和提高。这种精悍的文化工作队,演出不受场地、舞台、布景等限制,随时随地可演,节目都是自行创作,主要取材于农牧民的生活,以农牧民喜爱的歌舞为主。演出之外,乌兰牧骑还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进厂矿企业演出 |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消夏广场演出 |
揭秘二:乌兰牧骑,是驰骋在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因为最早的乌兰牧骑乐器简单轻便,全队只需要一辆马车便能拉走,因而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经过60年的风雨洗礼,如今的乌兰牧骑在草原上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真正在草原上驰骋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据鄂尔多斯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涵介绍:“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共有75支乌兰牧骑,开始的时候规模都很小,所以呈现出“短小精悍,一专多能”的特点。”在刚刚结束的2017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年会的推介表演中博得高度关注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牧骑以鄂尔多斯经典民间舞蹈——《顶碗舞》和蒙古族呼麦演绎的鄂尔多斯民歌——《十二属相》征服了现场观众,让世界见证了草原文化。而这支具有“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等多项功能的文艺团体,每年的演出高达120-130场。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在广州演交会上表演鄂尔多斯经典民间舞蹈——《顶碗舞》 |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在广州演交会上呼麦演绎的鄂尔多斯民歌——《十二属相》 |
揭秘三:乌兰牧骑,是草原文化的使者
于农牧民而言,乌兰牧骑是什么?是草原文化的使者,是草原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精神和情怀。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副队长塔西亚乐说:“作为乌兰牧骑的一员是一项殊荣,对于内蒙古人来说,乌兰牧骑象征着喜庆。”与塔西亚乐一样,加入乌兰牧骑的一代代新人很多都是从小跟随在父母身边,在一次次演出的路上将乌兰牧骑精神根植于内心,这种情怀使得他们在接受了各种专业的学习之后,重新回到乌兰牧骑,而专业的学习和应用又为乌兰牧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在这一层面乌兰牧骑在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队员哈斯额尔德尼在广州演交会上的呼麦表演 |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推动文艺创新,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新时期乌兰牧骑的历史使命。据了解,占据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总数约八分之一的鄂尔多斯市日前就启动了“一带一路上的乌兰牧骑”系列巡演活动,以2017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年会为起点,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和乌审旗乌兰牧骑还将于岁末年初相继登上云南、斯里兰卡、柏林等国内国际舞台,行走在“一带一路”沿线,让国内外观众充分领略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