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要有摇滚音乐节,参与的年轻人都会期盼有一场大雨,在大雨冲刷的露天场地中,所有的人在烂泥里随着音乐肆意呼喊,因为在四十年前,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就是这样。
如今,提到音乐节,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理想,如果能参加一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如果能做一场这样的音乐节就好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不仅成为40年来最成功的音乐节之一,并且为音乐节立下了一个标杆——虽然在今天,和商业早已结合的音乐节早已经全球开花,每年夏天都有成百上千个音乐节都在各地举行。
今年8月,关于伍德斯托克音乐节4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各地纷纷展开,不仅是李安导演的新片《制造伍德斯托克》在18日公映,同名小说也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纪念CD,纪念展览以及各类纪念活动在各地纷纷展开。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怎么了?它发生了什么?40年来,它究竟留下了什么,才能让人们一直念念不忘。
1969年8月15日,在美国纽约市伍德斯托克镇举办了一场有50万人参加的摇滚音乐节,还有100万人因为交通拥堵而滞留在路上。来自全美的嬉皮士们纷纷从各地赶来,和摇滚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轰鸣的吉他与摇滚女歌手贾尼斯·乔普林的尖叫,在四天的时间中,共同将六十年代的嬉皮文化与璀璨的摇滚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
为此,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日后的四十年成为一个传说,一个象征。代表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青年文化:乌托邦的理想,爱,自然主义,反战,迷幻药的精神之旅,民权运动,和平口号,嬉皮公社,以及摇滚乐。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办后的整个七十年代,嬉皮乃至嬉皮文化都逐渐衰落,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以最后的狂欢以及极致的演出,再现了一代人的面貌。
有意思的是,在那之后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四十年中,人们都不断地追溯着那段历史,并意识到某些青春、反叛的东西始终与我们同在,六十年代不仅成为青年文化的源泉,摇滚乐的黄金岁月,更成为一个可以触摸的神话,任何来自青年的环保、反战抗议、激进主张以及摇滚乐都会唤起人们对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记忆。而我们今天生活中的灵修、乐活、有机、环保等生活潮流……也都和六十年代的嬉皮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在文化领域,已经有了很多学者一再回顾、分析、探讨上世纪六十年代青年文化的来由和根源,而今天,我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嬉皮士"吗?摇滚乐改变了这个世界吗?伍德斯托克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什么?
“音乐、纯真、和平” 伍德斯托克怎么改变这个世界?
由于成千上万个嬉皮士赶往伍德斯托克,道路彻底被堵塞 |
在现场嬉戏的嬉皮士 |
一张伍德斯托克最著名的照片,相拥的情侣 |
上世纪60年代被誉为一个理想与激情交织的年代,其中,音乐对青年的影响,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强烈,摇滚乐就是从那个时代孕育而生,天生带着叛逆的印记,以强劲的节奏挑动着年轻人的情绪,它的宣泄与质问都成为青年面对社会的武器。因此,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以音乐成为六十年代青年文化的一个典型象征,而舞台上下的策划者和摇滚明星们则成为了时代的代言人。
你的旧道路
迅即衰逝
请别挡住新路
如果你不能帮忙
因为时代在改变
——Bob Dylan, 1964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