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周云
作为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一台重要演出,4月28日,芝加哥交响乐团铜管五重奏将登上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上演华丽炫目的“芝加哥之声”。
芝加哥交响乐团是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一支管弦乐团,是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美国五大交响乐团各有特色,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铜管声部则是这个乐团的最强项。此次乐团来沪演出带来的是两个小号、一个圆号、一个长号、一个大号的传统铜管五重奏的编制。日前,乐团小号首席克里斯多夫-马丁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
东方早报:这次演出曲目时间跨度非常大,从德奥风格的巴赫、浪漫派的法国作品,到美国作曲家的代表作都有。请问在曲目选择方面是怎样考虑的?
克里斯多夫-马丁:我们设计了有趣的节目单,可以符合不同类型观众的欣赏品位。音乐会上半场的曲目如巴赫的《赋格的艺术》比较严肃,下半场有《西区故事》等百老汇曲目。很多观众听到我们的演奏中如此丰富的力度变化,往往很难相信这是出于五个人的演奏。另外,我们这次选择的曲目都是一些成功的改编作品,这些管弦乐作品由相对较小的室内乐团演奏,观众得以细心聆听到在大型的原始版本中容易忽略的细节。
东方早报:当代铜管五重奏是上个世纪40年代才兴起的重奏演出形式,所以专门针对铜管五重奏创作的作品数量非常少。
克里斯多夫-马丁:是的,我们一直在留意原创的和改编的铜管五重奏作品。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应该对现代作品持一种开放态度,人们对一部现代作品的理解会随着他们对它的熟悉程度而改变。本次节目单里最“现代”的作品是鲁托斯拉夫斯基的《小型序曲》,这部作品在1982年首演时被认为是相当激进的,但以现在的标准看,却显得相当温和,虽然有频繁的不协调和音。
东方早报:芝加哥交响乐团铜管组被定义为辉煌的、在世界乐团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但是当铜管组抽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演奏团体时,你们的特色在哪里?
克里斯多夫-马丁:我们的演奏一直力求抓住室内乐演奏的灵魂:精确的音准和高度一致的“呼吸”(音乐分句法),但在观众听来,他们感受最深的是我们五个人的音色融为一体所营造的非同凡响的美妙乐音。至于特色,我认为铜管声部的演奏张力是无与伦比的,在最强和最弱的力度面前都能塑造优美的音色,众所周知,弱奏的发音及强奏的音乐感对于管乐演奏来说是很难的。
东方早报:芝加哥交响乐团有着举世闻名的“芝加哥之声”,而铜管组是“芝加哥之声”的缔造者。要缔造如此优美的声音秘诀在哪里?
克里斯多夫-马丁:芝加哥交响乐团铜管声部的演奏家都非常优秀,但是这些高手坐在一起演出,最重要的是互相聆听,否则无法达到好的声音和平衡。无论是在铜管声部内部,还是铜管声部和其他乐器声部之间,我们都努力去寻求这种效果。
东方早报:当下中国乐团难以跻身世界顶尖乐团的行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铜管声部整体水平偏低。作为一名演奏家,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得更快?
克里斯多夫-马丁:中国也有培养杰出铜管演奏家的巨大潜力。我鼓励对铜管有兴趣的学生尽量去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无论是中国的老师还是国外的。多听好唱片也是一个好办法,这能让你了解手中的乐器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最后,铜管乐演奏者应该多找机会与人合奏室内乐或进行独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