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被天上的太阳晒成漆黑/睁不开眼/只能回到内心看看已经枯干/街上仍然是/那么明亮那么富丽堂皇/最后我决定/穿上我最干净的衣服/回到街上……
——张楚《和大伙去乘凉》
对于70年代出生的我而言,崔健永远不是我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张楚窦唯何勇才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却的命题。当然,我早已从1994年那个懵懂少年变成如今世故老练的准中年。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愤怒地追问“是谁出的题这么地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我也不会动辄就说这只是《高级动物》的游戏,现在的我只能怀着酸溜溜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看着那些在“恋爱的季节”里继续恋爱以及在不是恋爱的季节里依旧恋爱的人们。
我早就忘记了17岁的模样,那辆单车也骑进了天堂,我已经想不起那个时代的忧伤,还有那个时代的善良。最后,我只能貌似正经地混进人群,和大伙一起去乘凉,就像如今的张楚和何勇一样,面向人群,怀抱敞开。谁也说不清这是中国摇滚带给他们的悲哀还是荣幸。任何拥有一颗不肯媚俗的心的人,总会被现实无情鞭打,再也无法意守丹田独善其身。好吧,既然这样,不如让我们一起空空荡荡,双腿夹着灵魂,在那道回忆之光里,放声歌唱。
张楚·不再孤独
他总是显得那么从容,甚至让人以为这就是幸福;他往往唱得那么刻骨,甚至让人以为我们遭遇了永久;他从来只会让别人感动,甚至他自己甘愿在叙说中梦游。就在张楚的歌声里,很多人找到了某种可以宣泄的途径,因为大家都相信自己也有“一颗不肯媚俗的心”。
尽管当时我并不知道张楚是谁,他长什么模样他的高矮瘦胖,可我从来不是一个狂热的追星族,所以即使某天与他擦肩而过也没什么可惜。我所迷恋的不过是文本和歌声里的那个人,我想这样才比较纯粹。要知道我在生活中见过很多想法相近的人被一堵堵墙隔离,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其实不过是悬崖边乱跑一气的孩子。所以我不知道如果张楚生活在我的身边,我会不会和他成为知己,甚至连能不能成为普通朋友我都不敢确信,尽管我们的心曾经靠得如此贴近。
而孤独是形容张楚最好的词语。当张楚用何勇唱《垃圾场》一样的声音唱着《社会主义好》时,我听不出《爱情》里平淡叙述着的绝望,也听不出《冷暖自知》里大路朝天的旷朗,更听不出《姐姐》里令人陶醉的忧伤。我只听见有如被“一块红布”蒙住眼睛的那种愤怒的幸福,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幻想着“战争英雄的铁拳击碎帝国主义的战争机器”、游荡在大街和军大院之间、行走在居民区房顶之上的马小军的那种愤怒的幸福。我想张楚是孤独的,如同我们一般,找到了方向却找不到目标,找到了目标却找不到方向。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张楚平行地站在人群中间,看着周围那些奋发向上的积极面孔,他却踯躅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于是有了孤独;张楚安静地向着远方发呆,身边的人流纷纷大步流星直奔前程,他却看不清未来走不回过去,于是有了孤独;张楚无助地对着镜子端详,空气里弥漫着酒精的味道和钞票的芳香,他却找不出梦想和现实的交界,于是有了孤独。当整座城市亢奋得令人难以理解时,张楚却依然孤独。
但时间总会将一个人内心的坚持给冲洗得苍白无力,于是,如你所见,张楚不再独力对抗整座城市的阴影,他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Tom Waits。在一切都往现代化发展的城市中,在人人都向往媚雅的过程中,大街上的阳光还是很明亮。于是,他抱定念头,上街去和大伙一起乘凉。
窦唯·不再摇滚
对于窦唯,我们总是有太多话要说,从黑豹时期的他到《黑梦》时期的他再到现在黑色背景下的他,窦唯的变化总是让人捉摸不定。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黑豹时期的窦唯最琅琅上口,《黑梦》时期的窦唯最符合心意,而从《艳阳天》开始,窦唯已经告别摇滚乐,走上了纯粹的音乐道路,你也可以说他是在玩儿。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看法,或许还带有片面的幼稚。但我始终认为,现在的窦唯不再是一个摇滚乐手,他以多元及多变的乐风将摇滚变得面目全非。但窦氏音乐的静谧与冥想,让窦唯的乐风变得更加自由。
《山河水》里京韵大鼓、昆曲,甚至是黄梅戏的唱调,让人听得恍惚不定;《幻听》中窦唯飘起高音,洗涤来自四面八方的杂音,贝司和梆子造出的音效,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一举两得》里包含了窦唯对自身的厌倦,年少轻狂被写进日记后,我们终于懂得沉默的力量;《暮良文王》因为太过即兴而被归类为爵士的范畴,以至于有乐评人说,听者除非心无旁骛,否则将很难获得一张安静平淡的新民乐专辑……在结束黑梦后的窦唯,惟一不变的,依旧是他的镇定、自信以及十足灵性。
大多数人都知道,窦唯在1998年后就不太爱搭理人民群众的感受了,不断有乐迷叫嚣:“窦唯你到底要干嘛?”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已经成为窦唯的乐趣,他可以从一名摇滚乐手蜕变成一名全能型的乐手了。面对媒体他少言寡语,甚至停止歌唱。说窦唯淡然也好,说窦唯挑衅也罢,总之,窦唯已经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从黑色的梦中醒来找到自己。
从“黑豹”到“梦”到“译”到“不一定”到现在的“暮良文王”,且分且合;从“魔岩文化”到“麒麟童”,常说乐生于苦;从摇滚唱将到玩遍乐器的专业乐手,全凭对音乐的执着,即使沧桑千年,亦无欲无求地潜行。
他没去贺兰山下是他最明智的选择,他不需要见证什么也不需要证明什么,该证明的,窦唯早就已经证明了!
何勇·不再愤怒
他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愤怒的家伙了,而且很明显,他不复当年那股单纯的混劲。从最近几次媒体对他的采访来看,何勇虽然说话还是很直接,但在这份直接之外,他显然变得世故圆滑了起来。他懂得什么是人们想听到的话,什么是会遭到人们唾弃的话。何勇成熟了,或者说,何勇世故了。大概这就是每个人成长中都必须遭遇的必然性吧。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喜欢他,至少他还有勇气站出来,并且拿自己开玩笑。就冲这一点,何勇比起那些劲儿劲儿的所谓地下摇滚狂人来说,不知要好出多少倍。虽然何勇不再风光,但他至少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而且还留下了许多声音。
现在,我不想再拿何勇的病史来当谈资,尽管这没什么可回避的。我也不想拿何勇如今的模样来当话柄,这没什么可嘲笑或讥讽的。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不光是以前或现在,哪怕再过一百年,情况依旧,随处可见。
我只想知道,他会不会真正去嘲笑那些吃的是粮食拉的是思想的家伙们,当然你们应该知道我的意思,我并不仅仅是指一首歌的演唱与否,而是当着崔健的面,何勇说出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