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报今日豪华版封面用李宇春是我的主意,但我知道我以下的观点无疑将遭到广大玉米的鄙夷:李宇春,这个最近火得一天世界像男孩子一样长相的小姑娘,缺乏一名异性对我的吸引力———很显然,我的审美观没有因为她的人气而得到颠覆性转变。
但是,我的孔见也许并不会影响“三分之一以上的女性喜欢李宇春这样的女人(某著名乐评人语)”。世道真是变了,作为一名成熟男性,我忽然有点找不到北,并开始隐隐替社会学者们瞎操心:如果剩下的三分之二弱的女性也在积极调整自己的审美倾向,我们这些爷们哪怕是爷们中的精品———纯爷们,该如何在今后的男女关系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呢?
以下事件和李宇春无关,但和李宇春的异性有关。一本名为时尚《男人装》杂志主编的瘦马先生近日发出一封致社会的公开书,呼吁将每年的8月3日(就是上星期三!)定为“男人节”。瘦马阐述说,设立男人节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和谐的两性世界”,反对“有差别的平等,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男性”,消除女性作为“他者”的概念。据称,此事还惊动了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区已经收到“男人节”组委会递交的申报材料。一个具有“国际背景”的节日,大约是离咱爷们不远了。
“男人节”这事儿,比李宇春的走红还让我纳闷。翻翻日历看看,什么样的人才有“节”?妇女、儿童、老年人、消费者……这些社会上相对弱势的人群才有自己的“节日”。吵着闹着设立“男人节”,我的理解是“示弱”。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难道只有在8月3日这天才能“重新审视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瘦马语)”?如果3月8日是女人的,8月3日是男人的,那剩下的363天是谁的?玉米的吗?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喜欢李宇春的女人多了,于是有了“男人节”。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李宇春”,共找到
47,752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