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崔健用五年前的声音问:有谁参加过第一届雪山音乐节?台下举起的手像一面面旗帜……五年后的丽江更加茂盛,往来都是寻找新鲜的人,但你明显感到,人群、在红绿中穿梭的人群,他们有了安静的气息。
现场还原
2007年度丽江雪山音乐节的发起人孙冕称:“这里没有围墙没有界限,无论摇滚、民谣、还是流行,我们都欢迎。雪山的胸怀多广阔啊,举办音乐节的人没有雪山的胸怀算个狗屎!”如果继续狭隘地坚持2002年那场雪山摇滚旧梦,反而真的会像一坨狗屎。三天的演出里,摇滚依旧疯狂,但四方听音广场上,第一次出现了为民谣狂热兴奋的听众。中国民谣第一次以独立丰满的姿态,摇晃在中国户外音乐节上,并凭借与摇滚迥异的味道,成为本次雪山音乐节最温暖的声音。
还原
摇滚:三朵广场,工业化
三朵广场占地60亩,能容纳3万人,耗资140万。同时还铺满了纳西族里象征吉祥的松针,方便观众席地而坐。这块地非常值钱,有人说,如果这里都拿来盖房子的话,一栋客栈就可以卖四五百万。
民谣:四方听音。古色古香
规模很小,古色古香,能容纳两三千人,歌手与观众的距离很近。石头垒砌的广场,四周散落着座椅,外围有各色商铺环绕,那边放歌,这边做生意,很有当年广场上拥挤热闹的生意模样。
乐手
摇滚:“雪山”牌
对摇滚乐手来说,雪山比妞儿厉害,单提名字就能催情,无数主唱情不自禁地手指远方被浓雾遮蔽的玉龙雪山,唱得比哪次都响、跳得比哪次都高、吉他飙得比哪次都飞:二手玫瑰乐手默默地脱了大红裤子;老崔延长半个小时和当地纳西族的老奶奶一起唱;在满天飞雨般的啤酒、可乐、矿泉水飞沫中,绿色军装、臂戴袖标的AK47跳上音箱……
民谣:“蓝天”牌
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老狼,歌词里总离不开“蓝天”。四方听音广场上是湛蓝的天和洁白的云,纯净如老狼的声音。幕天席地是民谣最合适的演出场所。
最“华丽”当属朱哲琴,一如既往走“仙女”路线,白衣鲜花,十二个乐手的阵势十分唬人。但多数民谣歌手还是习惯抱把箱琴,临时找几个朋友帮衬,道具也往往是或马头琴、或鼓、或口琴,常常是在悠扬如水的歌声里,无边暮色淹没古镇,这时,只有“天人合一”四个字萦绕心头。
乐迷
摇滚:依旧癫狂
除了荧光棒、啤酒等常规音乐会道具,群众智慧还发明出“飞天卫生纸”(一卷卫生纸被扔出、在夜色里划出一道白色的弧线)、“假发乱舞阵”(头戴金色、粉色、白色、五颜六色假发的人围聚一起群起而舞)等,在AK47的演出中,激动的乐迷不停抛洒的啤酒、矿泉水里,记者忽然被砸,低头一看,竟然是一块钱的硬币!摇滚的会场像极了一次狂欢大party。这是一场乐手与乐迷意淫的施与受,当某歌手比出中指时,场上场下同抵高潮。
民谣:静静聆听
四方听音的歌迷并不多,最多时不过上千,行为举止也不极端,多是选择几个朋友围聚,或远远选一个角落席地而坐,静静听歌。当第一场第一个歌手向丽唱起时,记者身旁的摄影记者姬东就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小娟哼着台湾老歌《牧野情歌》时,旁边茶馆的老板敲着桌子高声附和;老狼的演出很像大学毕业晚会,从十三岁到三十岁的新老学生围聚着,仿佛唱卡拉ok看到字幕般跟唱每一首歌,《同桌的你》更是万人大合唱——虽然没有凤凰花,姑娘们依然痛哭流涕。
其实也有流行音乐的
阿姨们都在蒲巴甲的世界里
蒲巴甲 |
蒲巴甲其实很普通,普通到接他的司机懒得送到门,让他提前一百米下车自己背包去客栈;但在蒲巴甲歌迷的眼里他就是藏地天神。音乐节前几天,丽江、束河就充斥不少蒲巴甲的歌迷,还有不少四五十岁的阿姨们,她们围聚着与周围格格不入,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和你们不是一个世界的,我们是蒲巴甲世界的。”蒲巴甲演出前,就有很多自发举着哈达的歌迷云集,当蒲巴甲唱歌时甚至能用藏语合唱,蒲巴甲下台后立刻被包围,一个幸运地被蒲巴甲握手的三十多岁女歌迷狂喜到高举双手、尖叫转圈圈!最NB的是,省长也要求见蒲巴甲,搞得小男生很紧张,“省长要见我?我没有犯罪吧?”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