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独立音乐一支独秀
与欧美的演出相比而言,港台独立音乐成了文艺青年的最爱。陈绮贞、陈珊妮、胡德夫、张悬、苏打绿、自然卷在内地也拥有一大批铁杆歌迷。
上半年最值得聆听的莫过于杨乃文,一直觉得她身上有一种魔力,能够轻易俘获歌迷的芳心。她现场的感染力要优于唱片中的表现,偶尔也会像莫文蔚一样跑调,但这些都不重要。最难得的是她翻唱《静止》、《不要告别》,让这两首歌重新进入另外一个境界,这也许就是杨乃文的个人魅力。
“唱自己的歌•台湾民谣大陆高校巡演”演出水准之高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只有300个座位的场地将众多冒雨前来观看演出的歌迷拒之门外。部分已经购票却无法入场的歌迷还在门口和保安不停交涉,希望能够得到通融。
胡德夫脸上有忧伤、慈爱、憨厚、可爱等等一切你想要知道的表情,胡德夫出场时,我还是忍不住鼓起了掌。有时候,感动是个很玄的东西,不由我们控制,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歌声,我们不可避免地被感动。
“2007大学生音乐节系列活动”——30年两岸校园歌曲经典演唱会7月8日晚在世纪剧院正式开唱。演出的思路规划得很合理:两岸音乐人各演半场,内地音乐人居前(成方圆、水木年华、老狼、小柯、高晓松、叶蓓、丁薇);台湾音乐人居后(叶家修、黄大成、南方二重唱、潘越云、齐豫、王梦麟、周杰伦)。当晚两岸音乐人各遣精英登场,演出高潮迭起,从演出的质量和意义上,这都是一场完全有理由载入中国流行音乐史册的一场演出。
这些优秀的音乐人对校园民谣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从他们脸上的皱纹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们对音乐是多么的热爱。很多人说校园民谣变得面目全非了,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但我觉得校园民谣虽然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却从未改变它原有的色彩,风采依然。
陈姗妮是我比较喜欢的艺人,她的桃红色短裙很迷人,像极了花蝴蝶。一口气演唱了《风景好》、《今天清晨》、《完美》、《红眼睛》、《电车上的情侣》、《应该》、《四季》等新老曲目,如同雨后的彩虹般光彩夺目。喜欢她小女人般的唱腔,另类但不做作,很让人受用。如果她矜持一些、紧张或者多说错点话,那样我会更喜欢她,也才更能和我心中的陈姗妮划上等号。
何超(原名何超仪),对她的音乐我了解不多,知道她也仅限于绯闻和电影方面,在MAO俱乐部,一开场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音乐太具有杀伤力了,几乎全是外籍乐手,整体水准放在内地也算是一个佼佼者了!整整7首歌,波涛汹涌,完全是英式重摇滚的范儿,让我不得不对她的音乐刮目相看。结束时,香港乐评同行袁智聪说,她的音乐在香港很吃香,很受小资阶层的厚爱。
范晓萱开始摇滚了!对此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反而为她的转变有些高兴,她终于给自己做了一次“主”,不易呀!她的新曲还不错,演唱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改编后的《氧气》和《DARLING》,很受大家认可。就是演出时间有些短了,略有遗憾。
张悬在Mao Live House的演唱会吸引了200多位观众到场观看,以至于空间狭小的俱乐部人满为患,密不透风。也许,坐在台上喝着啤酒自弹自唱的张悬是幸福的。近10首歌,她回顾了自己的音乐之旅,甚至演唱中还禁不住落泪。虽然“清新”、“民谣”等标签是搜索张悬的关键词汇,但摇滚乐是张悬音乐启蒙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Nirvana的《Come as you are》和Rolling Stone的《Wild horses》是她当晚的最爱。
对于“自然卷”我是满怀期待的,但现场看到那么多年轻人还是颇有些意外。他们原本应该是喜欢周杰伦、蔡依林的啊?虽然自然卷演唱的大多是前几张专辑里的歌曲,但是经过重新编排,三人的演绎显得新意十足。对于两位新成员的加入,歌迷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管是阳明出神入化的打鼓技艺,还是Riecky自成一体的solo演出,都让歌迷们看到了新自然卷的无限可能。但没有了大家熟悉的娃娃,奇哥虽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阵容,我还是不太接受,因为我没有去过台湾,也理解不了那些所谓的“市井生活”,凭空想象有些不合实际,还是觉得唱片好听,现场演出真得有点差强人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