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中国元素可以唱?
京剧、黄梅戏、越剧各种戏曲小调;
二胡、古筝、琵琶、笛子各式民族乐器;
唐诗、宋词、元曲各种类古代文体;
长安、江南、昆明湖、西关各处名胜古迹;
曹操、华佗、老子、孔子、汤显祖、霍元甲诸位历史名人……
近年来,已经有无数的中国元素以西洋摇滚、嘻哈、饶舌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耳朵。
如果以2000年周杰伦的《娘子》为起点,经过7年发展,“中国风”这块大蛋糕的题材和花样一方面在被不断地翻新,另一方面也在不断重复。
以2007年为例,5月份,台湾最受欢迎的女生团体S.H.E的新歌《中国话》,用好几段绕口令表现中国话,让人觉得新鲜有趣;9月,摇滚乐团F.I.R的新歌《月牙湾》首度以世界奇景敦煌月牙泉为取材对象,喻示人们珍惜即将消失的爱情,题材别具一格;12月,香港歌手郑融的《花木兰》则用舞曲的形式表达了现代女子似花木兰独立自主的性格,以古论今十分巧妙。
与堆砌诗词歌赋相比,“中国风”的创作在主题立意上创新显得更讨巧。
相反,台湾歌手张韶涵去年推出的新歌《梦里花》虽然编曲上清新脱俗,但是取材“茉莉花”却显得缺少新意。而单是一个三国,目前至少就有5首歌曲以此为主题,包括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乱舞春秋》、TANK的《三国恋》、庾澄庆的《三国》、香港歌手古巨基的《三国无双》、新加坡歌手林俊杰的《曹操》等。
有人开始担心“中国风”里的“一窝蜂”现象。“宇宙只有一颗太阳,为什么我的影子这么多这么像。”就连风潮的引领者周杰伦也不禁在歌里表达这样的忧虑,“走在我后面我很担心别人会看不起你,到最后只是一个接一个地分身。”
看来,怎样更深地挖掘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让“中国风”不会只是一阵风吹过,还需要乐坛继续摸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