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封面《止于青春》 |
沈元,1个人的11年。
1997年,红星生产社为许巍发行了第二张专辑《在别处》,同一时间,大洋彼岸的Travis的首张专辑《Good Feeling》在英国顺利诞生,而台湾出现了痞小子张震岳。这一年,十八岁的沈元在国祥胡同的平房里写下了人生第一首歌。
5岁开始学习手风琴,13岁第一次接触吉它,觉得这是个酷玩意儿。当“魔岩三杰”以及各类国外打口碟在中国大地盛行时,像所有在青春期里荷尔蒙无处释放的的男孩子一样,14岁的他就此爱上摇滚乐,开始了他漫长而艰难的音乐路。
在凌乱而颓靡的青春里,沈元用大量的音乐记录自己的生活和状态,随性但绝对自我的创作,原本只是青春期里躁动与仿徨的匆忙出口,却救赎了滞留于生活边缘的沈元。2002年,华谊兄弟音乐的前身战国音乐在无意中听到了沈元的一批小样,被其音乐中直接而猛烈的,阴郁而压抑的双重气质打动,当机立断签至麾下。
从写下第一首歌开始,到混迹地下音乐圈,从签约再到发片,11年的青春转瞬过去,沈元,在几近绝望的等待里,完成了顽强的自我救赎。
来自胡同的非职业艺人
他还是那个来自胡同的男孩,他身上依然保留着浓烈的“胡同特质”。懒散和随性中,又有着尖锐和棱角。直到现在,沈元仍然不能认同和接受自己成为一个“职业艺人”,坚决抗拒唱片公司加注在他身上的商业元素和标签,他穿自己的平常衣服拍照拍MV,抽4块钱一包的金桥,不喜欢做造型,不喜欢摆动作,对旧东西有感情,还是喜欢去街边吃羊肉串喝啤酒,写歌的时候斗一两口小二。可是,当抱起吉他,他的激情和锐利,就迸发在他的眼神,手指,和身体里。
止于青春
有些人 从未真正长大 但从未停止生长
有些人,从来没有真正的年轻过,就已经老了。而有些人,却一直活在青春里。这和年纪无关。
对于沈元来说,年纪上他的青春将要过去,可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的活在青春期的状态里,幷以决绝的姿态拒绝成人世界里所有的约定俗成。没有钱,将物质的欲望减到最低,不为五斗米折腰却也能自食其力;没有房子,租破旧的老公寓楼;没有车,坐公共交通工具;谈恋爱,但从不想结婚生子;不工作,生活就是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没有任何的利益;坚持个人的生活方式,保持对盲目追求的警觉;热爱自由,热爱自己;对一切感兴趣,对一切充满怀疑;拧巴却不轻易妥协……但是,他幷不是唯一一个这样生活的异类,所以他幷不孤独。那些一直都在路上的“背包族”、那些逃避都会的“宅男宅女”、那些抛开常规生活甘做自由职业的“SOHO”人群,那些从一个城市飘移到另一个城市的“奔奔族”,那些放弃外企高薪在小镇开个酒吧的人……等等等等,所有在制式化生活外坚持自我的人,都和沈元一样,拥有无限延长的青春。
打破禁锢,挑战体制,对抗世俗,坚持自我。这才是青春真正的能量所在。成熟是世故和迂腐的代名词。让别人去成熟,让自己无限期活在青春里,让一切始于青春,也止于青春。--这是一个沈元,也是一个开放与多元的社会里,更多的沈元。
沉默还是爆发?
早在2003年,华谊兄弟音乐的前身战国音乐便签下了沈元,却一直将其珍藏幕后转眼即是五年。这五年,是流行乐坛分崩离析的五年,在一个只有流行没有音乐,只有口水没有精神的大环境里,沈元的音乐,必将接受来自市场与大众心理的苛刻挑战。此次,唱片公司几乎完全放弃商业包装模式,以最简单和原始的手法,将一位创作型歌手还原到最纯粹的位置。在沈元的音乐里,你将听到与青春血肉交融的一切:躁动,忧郁,仿徨,激烈,敏感,愤怒,孤独,张狂—但是,绝对真实。这是一张有别于时下流行音乐习性的唱片,也是一张既挑战市场更会被市场挑战的唱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沈元,已经准备好了。
Indiepop先行者
沈 元
第1张全创作大碟
止于青春
作为流行音乐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分支,近年来,indiepop已经有了不容忽视的力量。相较于大多数独立音乐人不得已而为之的僵硬姿态,以及少数独立音乐人挂羊头卖狗肉的佯装姿态,签约于商业唱片公司,在有资源和能力更加商业的前提下,还能继续坚持独立精神的沈元,反而更有资格大声的说出,我是真正的Indiepop!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