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野洋子装置作品《出口》 |
| |
小野洋子与约翰列侬的著名合照。照片里面的约翰列侬近乎全裸。1980年12月8日,拍下这张照片后的当晚,约翰列侬死于一位狂热歌迷的刺杀。 |
小野洋子1933年生于东京,14岁时全家迁居纽约。她擅长于制造艺术事件,扰乱人们的习惯性思维,让人们对现有的世界观提出质疑。
小野洋子是一个神秘的奇女子。在过去50年间,小野洋子一直是国际舞台上重要的实验和先锋艺术家,而且是少数的女性艺术家之一。然而,纵使她才情万千,在约翰列侬的灿烂光环之下,在公众视野里,人们只知道她是约翰列侬的遗孀。
本月21日至12月15日,小野洋子在上海举办她的首个中国个展——《小野洋子——FLY(飞)》。
■她的爱情
《切片》表演“切”下列侬的心
1964年,小野洋子在卡耐基朗诵厅第一次表演了她最为出名的行为作品《切片》:随机挑选上台的几位观众被要求用剪刀将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至全身赤裸。1966年9月,她在伦敦再次表演了《切片》,在英国艺术界引起轰动,此时,坐在观众席上的约翰列侬见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
小野洋子被视作导致披头士最终解散的罪魁祸首,因为约翰列侬为了她整整5年没有公开露面。2003年9月,70岁的小野洋子在巴黎又一次表演了《切片》。她在台上说:“来吧,剪下我的衣服,随便哪里;每个人剪下的面积不要大于一张明信片,并请将这些碎片送给任何一个你爱的人。”
对于和列侬的爱情,她说:“很多人恨我,因为当年我跟约翰列侬结婚了,这种恨是很强烈的。其实,恨跟爱一样,会让我们产生很大的震动。我把所有的对我的恨转化为对我的爱。”
■她的艺术
《出口》用棺材探讨生命
此次小野洋子个展共展出9件作品,其中最庞大的作品,是大型装置《出口(Exit)》——在探讨生命的出口时,前卫的小野洋子居然动用了棺材!在展览现场,100口内置树的棺材整齐地排放在院子里。在一口口棺材里,一棵棵冬青从每一个通常可以看到死者面部位置的开口生长出来,这种非同寻常的棺材场面激起并扰乱了观众。它是一个内心无声的萌发,而这种无声来自于悲伤和孤寂环境下的无声本身。
如果说棺材代表死亡,提醒人们注意战争和灾难;那么,冬青则表现了希望,提供了一种复活的可能。死亡与重生只在那瞬间的迷离。小野洋子在对人类处境和生存的脆弱,以及对约翰列侬那场戏剧性死亡之后重获希望的无把握性,以及对这匿名的再生进行了动人且直接地思考。
在个展酒会上,小野洋子还进行了一场行为艺术表演,她使用一只手电筒,以频繁持续的闪动光束向观众发一些比如“我爱你”之类的信息。
■她的内心
虽然很开放但时常很孤独
对于自己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感觉,小野洋子说:“虽然这次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但我一点也没有陌生感。我小时候是在日本长大的,学习了很多中国文化。小时候,我非常喜欢阅读《三国演义》。”
而对于自己的艺术,小野洋子表示,在她看来,唯一重要的是能做自己。她虽然很开放,但有时候也很孤独。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做回自己,而不必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她并不想去做先锋艺术家或前卫艺术家,她就是她自己。
而这次命名主题为“飞”的个展,小野洋子说:“人类一直想要飞,于是制造出了飞机;想看看月亮的背后,于是登上了月球。在我看来,现在人类的梦想就是生存和和平,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得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