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商业为王,选秀有憾
“周杰伦是给老一辈音乐人的 两记耳光,李宇春的歌声不及格”
无法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一切都是商业规则,一切都是精确定位,一切都是职业操作。
南都周刊:你说过周杰伦是下一个李宗盛?
袁惟仁:周杰伦不仅是下一个李宗盛,而且是李宗盛跟罗大佑的合体,他已经融合了李宗盛跟罗大佑当时流行的元素,把它们转换成自己的东西,而且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他知道他的歌词能力有限,只能写《稻香》这种歌曲,所以他有很棒的方文山,他也有很棒的合作伙伴杨峻荣,帮他打理幕后的事情,他是会整合资源的顶尖高手。
南都周刊: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他会红的?
袁惟仁:我在上华就开始用他的歌,《孤独的斜对面》是写给吕方的,还有《蜗牛》,那时候周杰伦已经崭露头角,吕方的记者会我跟他一起参加,我问他你要出片?宗宪给你多少钱?他说120万台币,折合人民币大概30万,我们那时候出片都起码要60万一张,他用这么少的钱就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可见已经势不可挡了。他真的是给还活在象牙塔里的老一辈音乐人赏了两个耳光。
南都周刊:成为越来越大牌的制作人,你会凶这些当红的年轻偶像吗?
袁惟仁:当制作人很好,你的包容度会很高,你可以凶那个歌手,你也可以讲情讲理,因为我们看着我们的师傅是这样过来的。S.H.E太怠惰的时候我会凶她们,ELLA就被我骂哭过两次,“哎,你唱那么烂会把她们两个给拖累的。”我跟莫凡常讲这种话就不以为然,结果她哭着跑去找她老板,“小胖说我会拖累她们,呜呜呜呜。”她们压力很大,我讲话很重,她们一下就崩溃了。
袁惟仁:近年来你频频在台湾和内地担当选秀评委,这让你看到什么新希望没有?
南都周刊:选秀歌手的创作劣势显而易见,他们很难拿出创作经典。其实国内选秀的造星运动并不很成功,不像欧美,《美国偶像》一个州一万人选一百人,你只要唱错一句或者忘词一句,就没机会了,他们难度太高了,相对而言我们的环境很宽松。选秀的选手已经知道自己有明星梦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造星工厂去打造他们。
南都周刊:你怎么评价李宇春呢?
袁惟仁:李宇春并不是工业标准,以她的歌声来说是不及格的,以她的个性和魅力来说是很成功的。但是李宇春的问题在于她没有一个代表作,人比歌红的典型。乐坛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个中性的歌手出来,像潘美辰,像S.H.E里的Ella,这也是流行乐坛的一个规律。
记者手记
到KTV里,《听袁惟仁弹吉他》至今都是必点曲目,不仅因为旋律好听,而且总是期待看到画面最后出现的小胖,可爱憨厚,袁惟仁用自己的经历教“袁惟仁”,音乐这条路,很辛苦,很寂寞。袁惟仁和他的凡人其实很幸运,黄金、白银、青铜,台湾流行乐坛最好、最坏的时刻都经历过了,王菲、那英、郑秀文,合作过的天后们也都淡出了,似乎已经了无遗憾,到了可以稳坐泰山享福的年纪,但他还是懂得与时俱进,领跑或追逐着S.H.E和周杰伦们,他们仍然愿意忍受成功背后堆积着的高高的寂寞。他这一代的音乐人,还真是珍稀品种。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