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是年轻人的音乐,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国外也是这样,比如像我们之前熟悉的U2,还有很多大牌级的歌手,他们自己也还在做唱片,但是肯定有很多改变的地方。比如今年我们兴这种风格,像诺拉琼斯就会获奖,国外是这样,很多主流媒体都是年轻的歌手或歌星在担当。我们内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他们老说“刘欢、那英他们占了好久歌坛大哥大、大姐大的地位”。其实这是一个很怪的现象,在港台这种现象可能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尤其台湾每天不断有新的歌手出现,在内地就很奇怪,是你永远是你。比如在春晚或者是大型的活动中,永远是40岁以上的歌手在撑着,很多年轻歌手就出不来,就没有,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国内乐坛中以小柯、谷峰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流行音乐人继续以“唱功、个性、时尚、流行、潜力”的综合标准在挑选着歌手。然而,那些按照旧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歌手又将何去何从呢?他们的“流行音乐”或许已经老了,但是作为一个人,他们都还很年轻。一套教育体系的落后,由一群30多岁的年轻人来买单,似乎不公平。这批唱将一直以来虽然市场有限,但是业内的旧标准还是认同他们的音乐素养,就像落魄皇孙,家境平平毕竟还有个受人尊敬的名号。也正是这种氛围,让许多人奋不顾身地认同了“唯唱功论”的标准。原先内地流行音乐万马齐喑是一种“普遍的贫穷”,大家都不能市场化,大家就抱团关门比赛自我疗伤。但现在,原本被视为“非主流”的音乐,完全打破原先的利益均衡,旧标准下成长起来的“遗老遗少”们将何去何从呢?现实是,对于“唱功派”的老将们来说,他们如果不改变,就不会再有更大发展。但是他们要如何应对改变呢?
现在的音乐市场是一个只论唱功的年代,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各大比赛的评委,都把难度、技巧、气息当做金科玉律。“唱功派”的标准就是谁能飙高音,谁能炫技巧,千人一面。然而,“非专业”的听众却根本不管这一套,这也就造成了许多歌手获奖无数却走红无路的尴尬局面。内地流行乐坛也因此被港台、日韩和欧美的同行冲击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出现了要选出一个25-35岁的代表歌手都很难的局面。
现在有很多内地的歌手之所以没有出来,或者说之所以没有能够出名,很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个人的特点。所以即使唱功再好,唱到30、40岁可能就这样了,最多你就是作为一个晚会歌手,或者唱一些不是很漂亮的歌曲,没有自己很出名的原创。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