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志朋在网上的一篇博客,成了娱乐圈里的头条新闻。“爱上羽毛球,宁”看似暧昧的标题,那些容易被联想的情感,陈志朋的不回应,倒是成了这条绯闻的好去处。不过,如果你像我一样和他卸下防备地聊过后,或许你再看这桩“绯闻”时,想法就会不一样。
如果要在陈志朋的人生中,找出一些记忆符号,以下三个关键词,或许可以帮你认识一个最真实的陈志朋。
关键词一:孤独 “小虎队”背后写满孤独 “小虎队”红得“如日中天”,却因为陈志朋要服兵役戛然而止——回看当年,为什么至今还有那么多人怀念“小虎队”,也都是因为它结束在最美好的时刻。
“当年我也曾想过很多办法继续"小虎队"的生命,比如去考学校呀。可是当我考完第一科后,就作了决定:身为男人,该面对的还是要去面对。”从明星到普通一兵,陈志朋有没有觉得失落?他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荧屏上的"小虎队"永远是一个团体,其实荧屏外,大家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那些年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孤独。我,一个台中的孩子,独自在台北生活。然后团队里还有人要读书,有人要干别的。而早已经毕业的我,只能天天到公司去上班。然后大部分的日子都是等,等他们读书的读书,然后有了时间,就回来录两首歌。”正因为这样的生活,所以从明星到普通一兵的转变,倒并没有让陈志朋有太多的接受不了。或许可以这么说,在“小虎队”这个光鲜的名字背后,陈志朋经历的是孤独。
关键词二:认真 演张国荣教会他认真 在陈志朋的人生中,“张国荣”应该是另一个不能回避的名字。刚入行,他就被称为“小张国荣”,外形的相似,也让他被荣迷票选出来出演为纪念“哥哥”而排演的歌舞剧《负距离接触张国荣》。
陈志朋否认了那些“入戏太深无法自拔”的传闻,不过他却承认,人生中有38天,他真的变成了“哥哥”:“那38天,我和"哥哥"几乎每时每刻是在一起的。眼睛一睁看到的就是"哥哥"的影像资料,开口唱的都是他的歌。”那段日子,陈志朋常常在自己和“哥哥”之间转化,“上台是他,下台就是自己”。他很感念那段日子,因为那段日子“哥哥”教给了陈志朋可以享用一生的好品质:认真。
关键词三:快乐 快乐地活才对得起自己 “演艺路断了2年,再回来又得从零开始,有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圈子?”陈志朋的回答很坚定:“从小,我就是我们那个乡镇最有名的孩子,我爱唱歌跳舞。服兵役的2年,我有1年10个月是在文工团度过的,我从来没想过要离开这个圈子。”“小虎队”重聚首,难免会有人将三人目前的事业状态拿来作比较。对这些,陈志朋的态度是不屑:“有什么好比的,我可比他们少干两年呢!不过正因为这样,我才会比他们更努力,更拼命。”
陈志朋承认近年活得比以前坦然,也更快乐了。我相信这是一个经历过抑郁症的人的真实感受。因为在长久的痛苦之后,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现在的他,对事业并不心急:“终会有一天修成正果,没有谁会是永远的天王。”对负面的消息,他更坦然:“有误会也懒得解释,活得自在快乐就好。”
(本报特派记者吴珂北京报道)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