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太老的歌手,西洋的,尤其是搞民谣、摇滚的,我一般会带有戒心。例如滚石,或者重金属的所谓“老牌天团”,进了摇滚名人堂那些,还真没多少人的现场能真正让我很投入。主要是,咱听不懂啊,咱就只听过滚石的鼎鼎大名,您要咱一起和万人大合唱他们的首本名曲?没门!
2003年,香港维港巨星汇,我怀着偏执的心情去膜拜加拿大民谣巨匠尼尔-扬,据说他是如今惟一可与鲍勃-迪伦媲美的老家伙。完了之后至今,除了记得鼓手非常出色和耐力持久、尼尔-扬他老人家的口琴吹得不错之外,其实已经没有留下多少回忆。2005年的K.D. Lang或者后来的辛尼德-奥康纳的现场,均是现实摧毁梦想的过程。
我看了今年70岁高龄的鲍勃-迪伦在格莱美演出的现场,后面十几位歌手在唱和音,完全盖住了他老人家破铜烂铁般的嗓音,便知道,去看他的演出,也成为了一种行为艺术。至少对于我这种肤浅非狂热分子而言,除了看热闹之外,剩下的,就是趁机了解一下这个双子座的老男人了。说来说去,大伙知道的“首本名曲”也不过就是《像一颗滚石》或者《答案在风中飘》,大多数是带有即兴性质的民谣段子,大合唱是没有可能的,玩民谣的老人家还不像滚石那样能跳会耍,基本上可以想到,现场相当冷静。
如今去看鲍勃-迪伦,其实并不是去听他唱歌,而是终于有理由去了解一下这个人。他曾经因为在舞台上引入了电声乐队,而被骂“背叛民谣”,事实证明,那个年代他的转变,却影响了后来从披头士到Radiohead一大帮摇滚音乐人。他曾因为车祸跌入人生低谷,经过9年后才重新爬起来。初到纽约时如何混出点名堂,在遭遇瓶颈的时候,如何从消极躲避到从小酒馆的爵士艺人身上找到了突破的灵感。顺便还可发掘一下八卦,原来他的初恋女友就是第二张唱片封面与他挽手并肩而行的那位女孩,他们在某年夏天的公寓里,渡过了怎样的难忘时光,但最后却没有一直走下去。如果你进一步研究老人家的歌词,将会带来更多的反思,关于政治、反对战争、摆脱上世纪70年代的核战争阴影等等。在今天,当福岛核电站危机仍未解决的时候,他老人家在2004年写的回忆录里已经说了,遇到核攻击,实际上你最需要的是一个测量放射性的盖革计数器,那将成为你最有价值的财务,它会告诉你吃啥安全,吃啥危险。
我曾一度把鲍勃-迪伦和伍迪-艾伦搞混了,因为他俩在我印象中都是瘦高个子的有才华的老男人。当70高龄的迪伦再次走进中国,让我有机会搞清楚,有着一把破铜烂铁声音的,是迪伦,不是演电影拍电影的那位伍迪-艾伦,尽管他俩都写过书,伍迪-艾伦比较幽默,鲍勃-迪伦属于意识流。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