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Justin Timberlake新专辑《The 20/20 Experience》一推出旋即在Billboard专辑排行榜上夺冠。作为Justin Timberlake离开少男组合N’Sync后十年内仅仅第三张个人专辑,《20/20》在猛烈的宣传攻势之下能打响头炮乃毫无疑问之事。
让人惊讶的是《20/20》发行半月内卖出的数量:在开卖七天之内,该专辑卖出了将近一百万张,差不多是行业预期的两倍!上市首周,专辑销量达96.8万;第二周,数字直逼129万!一切都让《20/20》顺利成为2013年开年以来唯一一张销量过百万的专辑。显而易见,热爱流行乐的美国听众数量惊人,大家都好奇Justin Timberlake在六年前征服地球的《FutureSex/LoveSound》之后会有怎样的后续表现,而且这份好奇心远远超出行业预期。
Billboard排行榜分析员Chris Molanphy把这种现象称为“AC/DC定律”:一张专辑开卖时的销量,反映了听众对上一张专辑的印象,并非对本专辑的印象。换言之,《The 20/20 Experience》初初上市的佳绩,仅仅反映了六年前《FutureSex/LoveSound》留下的倩影,而并不能说明《20/20》本身有多好。
为什么以AC/DC命名?
其实Billboard排行榜上符合上述定律的艺人专辑有很多,但AC/DC的前后两张专辑《Back in Black》和《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却是五星经典与三星大热的最典型例子。
对大多数摇滚铁杆而言,AC/DC的《Back in Black》是摇滚教科书一样的神圣专辑,它被《滚石》杂志评委史上百佳专辑之一,从1980年发行至今已经成为美国史上第四畅销的专辑,足足22白金销量,比AC/DC乐队在《Back in Black》之后四张大热专辑的销量总和仅少一百万张。
《Back in Black》当年推出后,在专辑排行榜上逗留了18周,最高位置只爬到第4位;而其后专辑《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仅用了3周时间就夺冠。在当时的评论眼中,《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就是五星专辑《Back in Black》之后的三星后续作品,说不上差劲,却成不了经典。时间也说明了一切:《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的总销量只达4白金,销售在十数年前就停滞不前;反看《Back in Black》,尽管最初没有问鼎排行榜,却在往后将近30年间源源不绝地被输送至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手中。
换句话说,最高排位只达第四的《Black in Back》的总销量,是最高排位第一名的《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的5.5倍。这就是AC/DC定律。
纵观Billboard专辑排行榜历史,前一张专辑质量过硬销量慢热并形成良好名声,后一张专辑质量平平却依靠这份名声一开市便销量飘红,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按照Billboard排行榜的计算方式,我们将其分成三个阶段来说明。
阶段一:Soundscan应用之前
在1991年Nielson Soundscan开始作为Billboard计算排位的依据之前,鲜有专辑一开市便能问鼎排行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专辑大卖通常与单曲大卖挂钩;七十年代起,热销专辑开始与电台热播单曲分离。这个阶段中明显符合AC/DC定律的例子有这几个:
Jethro Tull [Thick as a Brick] 1972年
最高排名:第1位
RIAA销量认证:黄金(50万)
上一张专辑:[Aqualung] 1971年
最高排名:第7位
销量认证:3白金(300万)
Cat Stevens [Catch Bull at Four] 1972年
最高排名:第1位
RIAA销量认证:白金
上一张专辑:[Teaser and the Firecat] 1971年
最高排名:第2位
销量认证:3白金
Billy Joel [52nd Street] 1978年
最高排名:第1位
RIAA销量认证:7白金
上一张专辑:[The Stranger] 1977年
最高排名:第2位
销量认证:10白金
Pat Benatar [Precious Time] 1981年
最高排名:第1位
RIAA销量认证:2白金
上一张专辑:[Crimes of Passion] 1980年
最高排名:第2位
销量认证:4白金
Van Halen [5150] 1986年
最高排名:第1位
RIAA销量认证:6白金
上一张专辑:[1984] 1984年
最高排名:第2位
销量认证:10白金
以上专辑站在前一张作品的肩头上耀武扬威,全部都在发行后3-9周之间问鼎排行榜冠军,这已经是未有Soundscan的年代里夺冠的最快速度了。
简单来说,专辑都依仗铁杆歌迷对艺人的盲目热衷而热销:例如Juthro Tull,《Thick as Brick》压根与《Aqualung》无法相提并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电台单曲不止,全是冗长的黑胶片充时长的作品,乐迷却一再买账,以至于乐队学精,打造了又一张充数作品《A Passion Play》同样大受欢迎;Cat Stevens和Pat Benatar的两张后续打榜冠军更加是毁了士气,《Catch Bull at Four》和《Precious Time》彻底毁了上一张专辑创下的好口碑,以至于这两位歌手用了数年时间才扭转劣势。
最明显的AC/DC定律例子出在Van Halen身上,从David Lee Roth最后一次担当主唱的《1984》换成Sammy Hagar领班的《5150》,显然大伙儿只是依恋David Lee Roth的最后发声,而把希冀投射在《5150》上令其夺冠。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