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张经过精心打造,名为《润语筝音》的个人古筝演奏CD悄然问世,多流派经典筝曲的呈现、富于风格韵味的古筝演奏、淡雅质朴的封面设计、亲近贴心的中英文简介得到了众多音乐专业人士及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与青睐。乍眼一看,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位专业古筝演奏者录制的专辑,可谁又能够想到这张专辑的演奏者却是一名非古筝演奏专业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做孙润。
二十年筝艺沉淀一朝绽放
在记者看来,专业古筝演奏者出版发行个人演奏专辑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而对于一名非古筝演奏专业的古筝学习者而言却不啻为一件较为新奇的行为,那么孙润又是出于怎样的动机或是缘由而萌生了录制出版个人演奏专辑的想法呢?
孙润告诉记者,她三岁便开始接触并学习古筝这件乐器了,虽然她的父母并没有从事与音乐相关的职业,但在他们看来,学习音乐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也能够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气质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是孙润三岁时,她的父母将其送到了一所艺术幼儿园,在那里孙润第一次接触到了古筝,并从此坚持学习至今。“儿时习筝的阶段,父母为了更好地辅导我,特意帮我买了许多书籍、乐谱和古筝演奏个人专辑,包括磁带、CD、VCD等,听着一首首优美的乐曲,和古筝那明澈、美妙的音色,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心底渐渐产生一个梦想,即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录制出版自己的专辑。其实2001年,也是我习筝十周年时,一方面为了能够圆自己心底的梦想,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对自己十年所学进行总结并留下一份纪念,我就录制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孙润古筝专辑》。而2011年录制出版的《润语筝音》可以说是我个人第二张古筝专辑,依然一部分是出于纪念的缘由,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习筝的思想、对音乐的理解所做的一次小结与沉淀。”
纵览《润语筝音》这张专辑,其中大部分筝曲均为传统经典曲目,像《出水莲》、《寒鸦戏水》、《汉宫秋月》、《高山流水》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孙润对传统筝曲的青睐。“如您所说,专辑的曲目多为传统流派筝曲。就古筝音乐来说,我非常喜欢传统筝曲,首先传统筝曲可以说是古筝音乐精华中的精华,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淘洗,能够传世的筝曲多是经典。其次传统筝曲中所蕴含的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韵味,最具中国民族传统特色。正因如此,专辑选曲时我决定要有一定数量的传统筝曲。此外,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作曲子不断推新,甚至有些曲子非常前卫,人们的目光都被这样的新作品吸引过去,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求新的潮流,也就反衬得似乎能够重视古筝音乐的根基——传统流派筝曲继承与传承的人越来越少。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重新注意到传统筝曲的魅力,从对传统流派筝曲有一定概念上的了解,到通过聆听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与韵味,继而我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继续深入探索与挖掘传统音乐的魅力,为此在选择传统筝曲流派时,我决定陕西、山东、河南、潮州、客家、浙江这六个流派每一个流派一首筝曲。除此之外,其它筝曲虽然不是选自传统流派,但也是非常经典的创作筝曲,我也希望能够将这些优秀的作品与大家共同分享。”
多角度呈现传统古筝文化
记者认为,时下,虽然民乐市场看起来稍显红火,但深入其中却不难发现大多仅是商业上的繁荣,而并非民乐的繁荣,且民乐专辑的市场仍然较为黯淡。针对这一问题,当问及孙润在选择出版发行专辑之前是否也曾经考虑过这样的境况时,她表示:“曾经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更希望为民乐尽一点绵薄之力,尤其是为传统古筝音乐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因此对于这张专辑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期望能够呈现一些独特的亮点与特色。除了专辑曲目上进行精挑细选之外,在专辑形式、封面设计以及曲目介绍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首先,我将专辑的形式定为CD而非VCD或是DVD,我觉得CD的优势在于其完全是听觉的盛宴,抛开了一切视觉效果所带来的刺激,完全是耳朵在享受,虽然现在有很多人也强调‘多感官享受’之类,但我依然觉得我们更需要回归音乐本质,即听觉的艺术,去享受音乐的真切与纯粹。当然,这一点对我也是一个挑战,因为音乐上的一丝瑕疵都很容易被听者捕捉到。其次,在专辑封面的设计风格上,我希望更传统、朴素、淡雅一些,设计师李世红老师结合传统中国红的服装,加上水墨山云的国画元素和朴素的色彩,使封面有着写意意味的同时,也不失青年人的活力,空旷的背景也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而后在曲目介绍画册中,我采取了左开的形式,文字呈竖排,翻看时感觉像是打开一本古书,这一设计也是希望能够体现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于曲目的介绍,我为里面的每一个流派、每一首乐曲都亲自写了简介,并翻译成英文,但并非完全对应。比如《出水莲》这首乐曲,对于莲,我们中国人都非常了解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都赞美莲、向往莲,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却不一定了解,为此我还特意增加了一些注释,介绍中国人爱莲是因为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简短地注释,让外国人更多的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并通过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民乐有更深入的概念与感知。”
在孙润看来,这些亲近、贴心的设计仅是把优秀的中国古筝文化介绍给更多人的衬托与铺垫,最为关键的仍是在于作品的精致,为了保证专辑中演奏技艺的精益求精,她每天全身心投入到练琴之中,四小时、八小时……甚至平均三、四天就要弹断一根琴弦,可以说专辑中的每一首乐曲、每一个乐句都经过了她千百遍的雕琢。此外,孙润告诉记者,专辑的录制出版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们的帮助和朋友们的支持。“我的古筝老师周望老师、周展老师平时工作与社会活动都非常多、非常忙碌,但在我录制准备期间,每当我提出上课,他们都会挤出时间给我辅导,一句一句的帮助我雕琢,指点我在音乐处理上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在录音时周展老师还要帮助我监棚,每次都要坚持到深夜。专辑文稿的中文部分,是周望老师专门抽出时间帮我审阅的。所以,我这张专辑的成功录制出版,离不开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当然,我也要感谢专辑制作过程中其他老师们与朋友们的支持,感谢琵琶老师董楠和钢琴老师曲大卫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完成乐曲录制,感谢大提琴谢琼老师和当时负责这张专辑出版的袁玮老师提出的许多建议,感谢设计师李世红老师、录音师张晓微老师的付出与帮助,感谢父母和朋友们的支持。”
融合专业爱好谱心中梦想
筝,已有近两千余年的历史了,因其及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倍受古人青睐,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弛的境地。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建国前全国能够弹筝或者说造诣较高的筝家却寥寥无几,几乎到了失传的境地。建国后自五十年代起,高等音乐院校首次将民间古筝艺术家、将古老的民间艺术带入了高等音乐的殿堂,历经几代筝家的努力与挽救,筝事业渐渐走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筝开始进入越来越多大众群体的庭前屋内,习筝者人数幅度骤增,其以悦耳、易学、质朴而高雅的特性,赢得了大众群体的喜爱。且随着改革开放与国门的洞开,筝也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喜爱,将其视为中国民族艺术的瑰宝。近些年,胡锦涛主席出访时就曾多次带领筝艺术团同行,更将筝视为珍贵的精神礼品赠给外国友人。因此,可以说今天的筝,在国内外均颇得尊崇。
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点在筝的身上得以很好地体现,但我们所不能否认的是筝走出国门得到外国友人喜爱的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而究其原因在于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两者之间的不同阻碍了筝顺利地走向世界。对于这一点,孙润在多年的古筝学习、演出实践与教学活动中更是深有感悟,“习筝以来,我曾多次出国为外国友人演出,或是在教学中教授外国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古筝的喜爱,但因为音乐文化、语言的差异让他们在对筝的理解与认知上存在一种隔膜。举例来说,西方音乐重理性,结构上重冲突、重逻辑;而中国音乐重感情,重意境和韵味,音乐结构较自由,大多是根据内容和情绪发展的需要来展开。也许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意’和‘韵’较为容易理解,但对于外国友人来说,则非常费解。”
意识到问题所在的孙润并没有将之丢弃一旁,而是结合自己所学习的英语专业对筝的历史渊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人文背景等等方面潜心研习并将其翻译成英文,以便能够运用于演出实践与教学活动之中。孙润告诉记者,虽然她将一些与筝相关的内容翻译成为英文,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最开始,我仅是将这些内容译成英文,方便与外国友人交流,然而在实际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我们常说的‘韵’就无法直译,我直接告诉他们中文的发音和拼音,为了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我必须要通过多次示范来辅助,通过讲解与聆听的结合让他们明白韵’在中国音乐里的含义。这样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通过这些问题也让我明白不能够简单的将文字翻译成为英文,还需要结合西方音乐文化甚至宗教文化来帮助他们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比如筝曲中有些曲目是带有禅意的,寺庙在英文中就是‘temple’,但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不常用到这个词,普通人即使听说过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地方,或者其他亚洲国家也会有temple,但是具体中国的temple与佛教是怎样的,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了解。每到这种时候,我会结合西方的教堂与礼拜为他们讲解,让他们明白寺庙有着怎样的环境,人们到这里来是为了什么,带有禅意的曲子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意境。”
渐渐地孙润的努力开始显现出成效,她更是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这项事业之中,通过多次参加古筝讲座活动,积极与外国友人交流古筝艺术,希望能够为古筝走出国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全世界都能够领略到中国古筝的魅力。“《润语筝音》这张专辑中运用英文诠释古筝艺术,仅是我一次精心地尝试,若想更多的外国友人喜欢并走进古筝艺术,我想还需要更多系统化的介绍才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将继续通过文字与讲座的形式在国内外音乐爱好者中推广古筝艺术,希望中国古筝音乐能够在世界上遇到更多知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